多地出台政策促消費 車市回暖還需這些“妙方”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108659億(yi) 元,同比增長3.3%。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97920億(yi) 元,增長3.6%。汽車消費大概造成0.3%增速的落差,汽車消費動能明顯不足。因此,拉動汽車消費是穩定汽車產(chan) 業(ye) ,推動消費平穩增長的首要任務。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4月,我國汽車銷量完成118.1萬(wan) 輛,環比下降47.1%,同比下降47.6%,各家車企4月份下滑幅度在30%-60%。
汽車作為(wei) 大宗消費品,一直是推動各地GDP增長的重要來源。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108659億(yi) 元,同比增長3.3%。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97920億(yi) 元,增長3.6%。換言之,汽車消費大概造成0.3%增速的落差,汽車消費動能明顯不足。因此,拉動汽車消費是穩定汽車產(chan) 業(ye) ,推動消費平穩增長的首要任務。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薛旭表示,從(cong) 短期來看,北京和上海受疫情影響,無論是汽車的使用量還是購車的可能性都大幅降低。從(cong) 中長期來看,人口結構變化、收入增長放緩等因素,也會(hui) 影響到汽車消費。
為(wei) 加快消費恢複,拉動經濟增長,保障和改善民生,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穩定增加汽車等大宗消費,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地區逐步增加汽車增量指標數量、放寬購車人員資格限製,鼓勵除個(ge) 別超大城市外的限購地區實施城區、郊區指標差異化政策,更多通過法律、經濟和科技手段調節汽車使用,因地製宜逐步取消汽車限購,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mai) 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一線城市要放寬汽車限購,拉動新車消費
數據顯示,到2021年6月底,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92億(yi) 輛,每千人擁有汽車超過200輛。而根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2年3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02億(yi) 輛。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並無顯著增長,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汽車市場增長潛力依然很大。
隨著近年來私家車的普及,汽車保有量增加帶來的道路擁堵和城市的交通管理持續優(you) 化,成為(wei) 一對長期相伴而生的主題。在限購政策的背景下,城市擁堵狀況並未得到明顯改善,卻限製了居民正常的汽車消費需求,並加劇了個(ge) 人私下轉讓和出租車牌等違規行為(wei) 。
以北京為(wei) 例,北京購車指標釋放數量遠不能滿足購車需求,中簽率極低。2021年,北京最後一期普通小客車指標搖號,約60萬(wan) 個(ge) 家庭、270萬(wan) 名個(ge) 人申請者同池搖號,消費需求非常旺盛。從(cong) 搖號現場的配置結果看,共配置家庭和個(ge) 人普通小客車指標19100個(ge) ,其中配置家庭指標11665個(ge) ,占比61%;配置個(ge) 人指標7435個(ge) ,占比39%。家庭平均中簽率為(wei) 1.93%,個(ge) 人平均中簽率為(wei) 0.27%,家庭中簽率是個(ge) 人的7倍。
由於(yu) 一線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高,消費潛力大,但受限於(yu) 限購政策,導致這些限購城市的牌照增長相對緩慢。因此,增加一線城市的購車指標有望釋放積壓的汽車市場消費需求。
薛旭表示,“北京、上海等具有明確限購措施的城市,如果不改變限購政策,就隻能通過加大消費者出售二手車的積極性、補貼新車政策等方式促進汽車消費。如果可能的話,適當增加一些牌照,讓消費者在短期之內(nei) 能夠加速購車,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
在薛旭看來,消費者其實是有購買(mai) 能力的,但由於(yu) 限購政策的局限性,導致消費者購車難度大。目前來看,二、三、四線城市空間大,停車方便,布局新能源車充電樁成本低,發展潛力比較大。
激活農(nong) 村新能源車購買(mai) 欲望,消除用戶憂慮
去年,我國開展了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活動,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也充分展現了新能源汽車在農(nong) 村地區廣闊的市場前景。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車型共銷售106.8萬(wan) 輛,同比增長169.2%,比整體(ti) 市場增速高出約10%。這充分說明,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大有可為(wei) 。
不過,相對於(yu) 汽車下鄉(xiang) 的短期刺激效果而言,行業(ye) 更需要長期穩定的支持政策。薛旭表示,1.6L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優(you) 惠政策確實起到了促進消費的作用,地方政府可以再次使用以推進汽車消費。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新能源汽車在農(nong) 村地區推進使用仍麵臨(lin) 諸多不便。一方麵,農(nong) 村地區出行相對方便,低速電動車或摩托車的使用率較高,促進200公裏以下續航裏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利於(yu) 改善其與(yu) 低速電動車等其他車型的競爭(zheng) 關(guan) 係。
另一方麵,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不足會(hui) 嚴(yan) 重影響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推廣普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多集中在市區和高速沿線,農(nong) 村地區分布較少且不均衡,而且農(nong) 村電網設施普遍薄弱,大多數充電樁仍為(wei) 慢充,嚴(yan) 重影響使用體(ti) 驗。
管製、維護充電設施,不斷優(you) 化使用體(ti) 驗才能打消農(nong) 村地區用戶的購買(mai) 憂慮。因此,在目前鼓勵電動車向下延伸,對改善農(nong) 村地區的交通條件,方便農(nong) 村居民出行,意義(yi) 極為(wei) 重大。
取消限遷政策,提高二手車流通性
《意見》指出,全麵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落實小型非營運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措施。
以北京、上海等實施限購措施城市為(wei) 例,消費者需要置換才能再次購買(mai) 新車,二手車源也因而增多,但由於(yu) 限遷政策,二手車無法流通,隻能在當地市場消化。限遷政策取消後,各地二手車市場之間沒有代溝,更多的參與(yu) 者帶來了更多的車源和買(mai) 家,使得供求關(guan) 係更加合理,更多的優(you) 質車源也可供消費者選擇。
“由於(yu) 二手車遷入無法給當地帶來大量的稅收,又增加了環境汙染,當地政府落實政策的動力不足,很多地方還未將解禁落到實處。”汽車行業(ye) 資深分析師顏景輝表示,取消限遷政策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當地新車銷量,從(cong) 而間接影響新車上繳的稅收。
“新車還有購置稅,這對地方稅收沒有太多的好處。”不過他也認為(wei) ,從(cong) 整個(ge) 汽車市場上來看,二手車流通速度的加快也會(hui) 促進新車銷售。
“關(guan) 鍵的問題在於(yu) ,市場應該建立一個(ge) 逐漸提高的標準,並且鼓勵汽車零部件企業(ye) 針對二手車開發解決(jue) 環境汙染的設備,這對市場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薛旭說,一線城市二手車加速向二三線城市轉移,對一線城市提升消費有實際的幫助。
為(wei) 了響應國家政策,廣東(dong) 省、遼寧省、天津市等地方政府相繼發布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從(cong) 這些政策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較大,地方政府更傾(qing) 向引導消費者購買(mai) 新能源汽車。而且補貼形式多樣化,各地方通過增加指標、發放現金補貼、消費券等形式刺激消費者釋放購車需求。
目前來看,各地出台的政策具有一定的時效性。當補貼退去,我國汽車市場就是車企之間綜合實力的較量。企業(ye) 應該注重打造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技術,實現產(chan) 業(ye) 鏈之間的良性配合,通過降成本、提質量、抓服務來麵對疫情帶來的“陣痛期”。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王誌遠
2022年05月19日 1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