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關於核酸檢測的熱點問題 國家衛健委回應了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 題:核酸檢測六問——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回應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
核酸檢測是迅速發現傳(chuan) 染源的關(guan) 鍵手段。我國部分地區為(wei) 何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大規模核酸檢測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如何確保核酸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針對公眾(zhong) 關(guan) 心的核酸檢測有關(guan) 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作出解答。
記者:疫情發生的地區,為(wei) 什麽(me) 要開展多輪核酸檢測?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新階段。奧密克戎變異株具有傳(chuan) 播更快、潛伏期更短、隱匿性更強的特點,我們(men) 必須以快製快,及時有效切斷病毒傳(chuan) 播鏈,才能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在發生聚集性疫情時,特別是風險來源不明的情況下,要在規定的時間內(nei) 完成劃定區域人口的核酸檢測。在人群篩查結束後,根據感染者檢出數量及其分布等情況,研判疫情防控風險,再決(jue) 定是否需要進行下一輪的核酸檢測。隻有盡快做到“應檢盡檢”,對感染者和密接“應轉盡轉”,及時發現傳(chuan) 染源、切斷傳(chuan) 播途徑,盡早控製疫情,才能減少核酸檢測輪次;如不能做到“應檢盡檢”和“應轉盡轉”,將不得不通過更多輪次核酸檢測來找出感染者。
在我們(men) 印發的第三版區域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中,對核酸篩查的策略給出了指導性建議,各地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研判、細化,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記者: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為(wei) 什麽(me) 要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特點,導致一些早期的感染者不易被發現。前期多地發生的奧密克戎聚集性疫情被發現時,已經在社區內(nei) 隱匿傳(chuan) 播了一段時間,給防控工作帶來了困難。
在疫情防控各項措施中,核酸檢測是迅速發現傳(chuan) 染源、鎖定管控目標,進而采取隔離等措施切斷傳(chuan) 播途徑的關(guan) 鍵有效手段,在曆次成功處置聚集性疫情中發揮了重要的“利器”作用。尤其在今年以來有效應對吉林、上海、北京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疫情過程中,核酸檢測的作用更加突顯。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以核酸檢測為(wei) 中心擴大預防”策略,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應對疫情。
在尚未發生疫情,但輸入風險較高的地區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有利於(yu) 提高疫情監測預警靈敏性,織密疫情監測網,更早發現潛在風險,更好落實“四早”要求;同時,有利於(yu) 為(wei) “應檢盡檢”“願檢盡檢”人群提供更為(wei) 便利快捷的核酸檢測服務。因此,各地可結合本地疫情防控需要,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
記者:建立步行15分鍾核酸“采樣圈”的意義(yi) 是什麽(me) ?布設這麽(me) 多檢測點是否成本過高?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按照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其他人群“願檢盡檢”的要求進行核酸檢測,尤其是在省會(hui) 城市和千萬(wan) 級人口城市建立步行15分鍾核酸“采樣圈”,目的是方便人們(men) 就近就便進行核酸采樣,以便“早發現”,提高疫情監測預警的靈敏性。
目前,國內(nei) 多個(ge) 城市和地區已經陸續探索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比如深圳、杭州、大連、合肥以及江西省、湖北省多個(ge) 城市。這些城市根據本地實際,合理布局核酸采樣點,組織市民最短48小時、最長7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總的來看運行穩定,取得了較好成效。尤其是一些地方通過多地聯合采購核酸檢測試劑等耗材,進一步壓低檢測成本,降低檢測價(jia) 格,促進了常態化檢測工作的有序開展。另據了解,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正在抓緊研究,進一步指導各地降低核酸檢測的成本和價(jia) 格。
記者:常態化核酸檢測是否是強製性的?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常態化核酸檢測是根據當地疫情防控需求決(jue) 定的,並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步行15分鍾核酸“采樣圈”,主要是集中在輸入風險較高的省會(hui) 城市和千萬(wan) 級人口城市;也並非要求所有人群均48小時檢測一次,具體(ti) 檢測頻次由當地根據疫情發生發展情況和防控需要,因時因勢確定。
記者:在組織大規模核酸檢測時,如何避免人群聚集帶來的傳(chuan) 播風險?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為(wei) 指導各地組織做好大規模核酸檢測,避免人群聚集,我們(men) 已經先後印發了三版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需要注意的方麵主要有四點:
一是做好工作預案和組織管理。明確組織架構,理順全鏈條工作流程。對轄區內(nei) 各個(ge) 街道、社區、小區的實際人口情況做到本底清晰,準確掌握核酸采樣和檢測能力現狀。一旦啟動,要加強多部門協調統籌,建立扁平化工作機製,必要時集中辦公,做好采、送、檢、報等全流程的組織銜接。
二是優(you) 化采樣點設置布局。綜合人口數量、地理交通、核酸檢測機構分布等情況,參考2000人至3000人設置一個(ge) 采樣點、600人至800人設置一個(ge) 采樣台的標準,來確定采樣點的設置。原則上以小區為(wei) 單位設置采樣點,現在這個(ge) 季節優(you) 先考慮室外采樣點;也可以選擇體(ti) 育館、展覽館、學校操場等通風良好的場地。
三是加強采樣現場的組織管理。設立清晰的指引標識,規劃好進出路線,保證人員單向流動,並明確采樣流程和注意事項。通過提前分時段預約、通知及采樣等,減少人員在短時間內(nei) 聚集,縮短排隊時間。現場要配備工作人員和誌願者,加強秩序維護,指導群眾(zhong) 做好個(ge) 人防護、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交叉感染。對於(yu) 老年人、孕婦、殘障等群體(ti) 應設置綠色通道獨立采樣,增強人性化關(guan) 懷。
四是社會(hui) 公眾(zhong) 予以積極配合。參加核酸檢測的公眾(zhong) ,要落實好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等措施,自覺服從(cong) 工作人員的組織管理。在采樣過程中,手不要觸碰采樣台等任何物體(ti) ,采樣結束後盡快離開,減少現場逗留和交談。
記者:如何確保核酸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為(wei) 了確保核酸檢測結果準確可靠,我們(men)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嚴(yan) 格檢測資質準入。加強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管理,對每一家開展核酸檢測的實驗室進行準入監管,強化技術人員資格考核,不斷健全準入登記,確保進入的機構、人員符合資質要求。目前,全國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資質的實驗室約1.3萬(wan) 家,取得核酸檢測資格的技術人員15.3萬(wan) 人。
二是嚴(yan) 格檢測質量控製。在常態化開展實驗室室內(nei) 質量控製工作的同時,我們(men) 組織國家臨(lin) 檢中心每月對實驗室進行室間質量評價(jia) 。目前已累計對超過3.8萬(wan) 家次實驗室進行了評價(jia) ,合格率為(wei) 99.4%。同時,在大規模核酸篩查中,對每一家承擔檢測任務的實驗室派駐質量監督員,全程監督指導其檢測工作,確保檢測質量。
三是不斷優(you) 化技術規範。先後製定兩(liang) 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技術操作規程,對技術人員、標本單采、標本混采、標本管理、實驗室檢測、結果報告等全流程作出具體(ti) 規定。創新開展了5合1、10合1、20合1混采檢測技術,先後更新了三版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
四是重點加強第三方檢測機構監管。製定並落實《醫學檢驗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大規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定期公布驗收合格的機構名單;對出現假陰性、假陽性,甚至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實驗室,加大監管力度,依法依規處理,決(jue) 不姑息。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繼續加大核酸檢測質量監管力度,綜合運用好“飛行檢查”、定期抽檢、公布合格實驗室名單等多種方式,持續提高核酸檢測質量,為(wei) 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