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打通課堂內外 完善“雙師型”隊伍

發布時間:2022-05-20 15:1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趙嘉偉(wei) 禹愛華

  晚上8點,在燈火通明的實踐車間裏,湖南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機電一體(ti) 化技術專(zhuan) 業(ye) 2003班的歐陽瀾正在進行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緊張備戰著今年的全國職業(ye) 院校技能比賽。談起從(cong) 技術“小白”到行家裏手的轉變,他說:“正是依靠校內(nei) 指導老師和行業(ye) 企業(ye) 導師的指導,理論和實踐搭上了橋,我才能在短時間內(nei) 快速搭建好一條小型流水生產(chan) 線。”

  要辦好職業(ye) 教育,“雙師型”教師是關(guan) 鍵。湖南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著眼教師執教能力、實踐技能和科研能力提升,積極實施“雙師”素質提升計劃,推動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用一批名師培養(yang) 新時代的工匠人才。

  “路橋專(zhuan) 業(ye) 實踐性強,校園裏難以模擬現實的施工場景,單純教授理論知識很難對接現實需要,導致培養(yang) 出來的學生與(yu) 企業(ye) 需求差異很大,還需企業(ye) ‘二次培養(yang) ’。”該校從(cong) 教二十多年的路橋工程學院教師王中偉(wei) 對課本中的“理想”模型和現實中真實情況的差異深有感觸。

  在與(yu) 行業(ye) 專(zhuan) 家和畢業(ye) 學生的交流中,王中偉(wei) 發現,不同國家建築圖紙中的數據“錯誤”原來是由於(yu) 製圖參考標準不同導致的。於(yu) 是,他將這些地區差異、實踐難題,整理成教學案例,帶入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和適用性,設計出的“道路計算機輔助設計”“道路工程施工測量案例”“無人機工程應用技術”等課程,兼顧各種應用場景和實際問題。

  為(wei) 了進一步彌合教學和實踐的差異,王中偉(wei) 還把目光瞄向了全國級別的建模創新大賽。“每年的全國競賽都會(hui) 涉及行業(ye) 新技術、新工藝,在競賽中學生不僅(jin) 鍛煉了綜合素質,而且可以學到行業(ye) 先進的技術知識。”

  湖南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充分發揮專(zhuan) 業(ye) 帶頭人的示範作用,積極推動教學內(nei) 容、教學模式改革創新,依靠比賽、教研、課題等形式培養(yang) 出一批教學能手和技術骨幹,形成產(chan) 學研用相結合的複合型教學模式,讓職業(ye) 教育的課堂不再是“紙上談兵”。

  “讓職教課堂真實而紮實,能真正培養(yang) 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yang) 行業(ye) 所緊缺的設計人才。”為(wei) 了讓課堂更加貼近行業(ye) 需要,學校建築工程學院專(zhuan) 業(ye) 教師曾猛把課堂搬到了施工現場,讓施工工人成為(wei) 學生的老師,講解裝飾材料與(yu) 施工工藝,了解施工的各項流程,熟悉現場的安全管理與(yu) 施工組織安排。在平江石牛寨的生態農(nong) 莊項目中,他還讓學生參與(yu) 到項目規劃設計的全流程中來,不論是前期測量,還是後期繪製施工圖與(yu) 現場服務,都讓學生放手去嚐試、去操作。

  “學校以校企合作為(wei) 基礎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實現了人才與(yu) 資源的共享,為(wei) 我們(men) 高職院校教師的結構化發展搭建了平台。建立起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名師工作室,搭建起一個(ge) 讓老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實踐場所,實現以教促學,教學相長。”學校新能源汽車技術國家級職業(ye) 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負責人黃鵬說。

  “目前學校抓住職業(ye) 院校發展的‘牛鼻子’,堅持立德樹人,積極實施‘雙師’素質提升計劃和‘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計劃,將進一步增強教學創新活力和素質人才培養(yang) 能力,努力建設支撐交通強國戰略的技術技能人才高地。”湖南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魯雁飛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