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標誌裏的中國元素

發布時間:2022-05-20 15:1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王清韻(單位: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動畫與(yu) 數字藝術學院)

  說起標誌設計,你最先想到什麽(me) ?是被咬了一口的“蘋果”,還是簡約的“對勾”?在社交網絡發達、信息交流多元頻繁的今天,你或許早已對這些標誌見怪不怪了。但仔細想想,它們(men) 為(wei) 何能在無形中打動你,讓你“一眼入心”?簡約且獨特、文化又藝術、大氣而有視覺衝(chong) 擊力,是它們(men) 成功的秘訣之一。

  事實上,無論是廣告,還是標誌設計,能讓大眾(zhong) 看著喜歡、記得牢靠,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隻有標誌深入人心,企業(ye) 才能夠持續向大眾(zhong) 傳(chuan) 遞自己的品牌與(yu) 理念,進而推銷自己的產(chan) 品。隨著我國社會(hui) 經濟的快速發展,相繼湧現出了一批傳(chuan) 得開、叫得響的高水準標誌作品。細細品味、反複揣摩這些標誌,大都有一個(ge) 共同特點,便是在設計理念中融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尤其是有不少標誌善於(yu) 對漢字拆解與(yu) 妙用。

  就拿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來說。北京冬奧會(hui) 會(hui) 徽“冬夢”想必大家都看過,可謂奧運精神、傳(chuan) 統文化的完美結合。粗看會(hui) 徽,一個(ge) 大寫(xie) 的“冬”字映入眼簾。定睛一看,這個(ge) “冬”字不簡單,它不僅(jin) 運用了中國書(shu) 法的藝術形態,還包含了滑雪、滑冰運動員的造型,舞動的線條流暢且充滿韻律,代表舉(ju) 辦地起伏的山巒、賽場、冰雪滑道和節日飄舞的絲(si) 帶……一個(ge) 會(hui) 徽,在我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映照下,竟融合、衍生出如此之多的意象,讓人不禁拍手稱讚。正如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藝術總監、冬奧會(hui) 會(hui) 徽設計師林存真所說,中國漢字書(shu) 法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境界,在世界上有極高的識別度。

  漢字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結晶,是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重要載體(ti) 。漢字也是造型藝術家進行創作時重要的靈感來源。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設計的中國銀行標誌便是其中的代表。這個(ge) 標誌以中國古代的錢幣與(yu) “中”字為(wei) 基本形狀,古代錢幣是圓與(yu) 方的框線設計,中間呈現的是方孔,上下加垂直線,組成“中”字的形狀,傳(chuan) 達天圓地方的寓意,給人簡潔、穩重、易識別的感覺,寓意深刻,頗具中國風格。

  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如中國民族品牌“永久”自行車,設計師將“永久”兩(liang) 個(ge) 漢字“捏合”成一輛自行車,通俗易懂,妙筆生花。還有我國眾(zhong) 多大學校徽設計,更是體(ti) 現了漢字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銜接契合。魯迅先生設計的北大校徽便是經典之作,北京大學沿用至今。篆書(shu) “北大”二字由三個(ge) 人字圖形組成,徽章形似瓦當,具有鮮明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特色。

  當然,除了漢字,我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圖案紋樣,同樣是現代設計的重要靈感來源之一。北京冬奧會(hui) 工作人員與(yu) 技術官員的製服就很有代表性。這套服裝上的山形圖案,主要采用了瑞雪白過渡色設計,灰白色雪山充滿了中國水墨畫韻味。這套設計被國際奧組委評價(jia) 為(wei) “像一幅中國古畫”。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然而,在進行創作時,我們(men) 還需要不斷深化對文化的理解,並予以創新,力求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國際審美意識相結合,契合現代審美習(xi) 慣,從(cong) 而更好引發人們(men) 的精神共鳴,創作更多引領潮流的經典標誌作品。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