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法治精神在鄉村紮根(現場評論)

發布時間:2022-05-23 10:2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進一步做好普法教育、提高涉農(nong) 執法水平、完善涉農(nong) 公共法律服務,不棄微末、久久為(wei) 功,推動鄉(xiang) 村法律服務提質增效

  派發普法傳(chuan) 單,推出普法宣傳(chuan) 三句半,現場解答群眾(zhong) 疑惑……在吉林省的一些村鎮集市,人民法院幹警為(wei) 群眾(zhong) 現場普法。法律進村屯、培育懂法人,法治鄉(xiang) 村建設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有序推進。

  加強法治鄉(xiang) 村建設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2020年,中央全麵依法治國委員會(hui) 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強法治鄉(xiang) 村建設的意見》提出,要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體(ti) 現新時代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鄉(xiang) 村之路。2021年以來,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推動法官、鄉(xiang) 鎮政法委員、村幹部共建司法服務網格,為(wei) 村民提供家門口的法律服務。目前,這一服務網格已覆蓋304個(ge) 行政村、2810個(ge) 村民小組。實踐證明,打通法治鄉(xiang) 村建設“最後一公裏”,需要主動作為(wei) 、多方協作,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力量下沉一線、下沉鄉(xiang) 村。

  讓法治的種子在鄉(xiang) 村紮根,要做好普法工作。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上,農(nong) 村發展、農(nong) 民增收會(hui) 麵臨(lin) 一些新情況,需要進一步做好法律普及工作。為(wei) 此,梨樹縣建立“法官說事點”,法官每月進村,春天說承包土地,秋天講糧食買(mai) 賣,主題應時應景。一位村民感慨:“法官不念法條,舉(ju) 村頭例子、給實在建議,咱願意聽,也聽得進。”立足實際、著眼需求,以通俗易懂、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推動法律進村入戶,讓普法工作更具針對性、實效性,拉近了法律與(yu) 群眾(zhong) 的距離。

  建設法治鄉(xiang) 村,需要改進工作方法。一位法官說:“村民之間的糾紛,有時就是為(wei) 了爭(zheng) 口氣。”如何既解開矛盾又讓村民服氣,考驗著工作方法。在梨樹縣,有村民因土地糾紛來找法院解決(jue) 。一位法官來到地頭,請雙方測量麵積後,講了法律規定,當場進行調解:“到秋天,這塊地長多少糧食,讓他折成錢給你,行不?”後來,雙方握手言和,其中一方還主動提出讓步。深入一線,了解實情,現場辦公,不僅(jin) 有助於(yu) 化解矛盾,還能推進普法教育。建設法治鄉(xiang) 村,需要更多俯下身子察民情的法律工作者,也需要及時總結經驗、形成機製,帶動更多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參與(yu) 到為(wei) 民辦實事中來。

  建設法治鄉(xiang) 村,還需要凝聚眾(zhong) 力。群眾(zhong) 學法知法是第一步,讓更多人懂法用法、形成人人尊法崇法的氛圍,更為(wei) 關(guan) 鍵。在吉林省,東(dong) 遼縣安恕鎮定期選派一批有法律基礎、群眾(zhong) 基礎的村民參加法律培訓,讓村民為(wei) 村民調解糾紛;通榆縣集中培訓各村的種養(yang) 大戶,鼓勵他們(men) 開辦法律“炕頭講堂”。人民群眾(zhong) 是法治鄉(xiang) 村建設的主體(ti) ,法治鄉(xiang) 村建設也要緊緊依靠群眾(zhong) 。當村裏的“法律明白人”越來越多,依法辦事就會(hui) 成為(wei) 人們(men) 的習(xi) 慣和自覺,鄉(xiang) 村依法治理就能邁上新的台階。

  在吉林省不少村屯,一麵麵法治文化牆引人關(guan) 注。以漫畫故事、圖解知識等形式呈現與(yu) 群眾(zhong) 密切相關(guan) 的法律內(nei) 容,既美化了村屯環境,又厚植了法治文化。進一步做好普法教育、提高涉農(nong) 執法水平、完善涉農(nong) 公共法律服務,不棄微末、久久為(wei) 功,推動鄉(xiang) 村法律服務提質增效,一定能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