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率達74% 將新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光明日報北京5月22日電(記者姚亞(ya) 奇)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記者從(cong) 國家林草局獲悉,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拯救保護,大量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複性增長,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率提高到74%,生物多樣性更加豐(feng) 富。
近年來,我國係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采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放歸(回歸)自然、人工繁育(培植)等措施,有效保護了90%的典型陸地生態係統類型,大熊貓、朱鹮、黑頸鶴、藏羚、白頭葉猴、海南長臂猿、莽山烙鐵頭蛇、蘇鐵、蘭(lan) 科植物等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建有各級各類植物園近200個(ge) ,收集保存了2萬(wan) 多個(ge) 物種,占我國植物區係的2/3。野外回歸珍稀瀕危植物達206種,其中112種為(wei) 我國特有種。大熊貓野外種群增至1864隻,朱鹮野外種群數量超過6000隻,亞(ya) 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頭,藏羚羊野外種群恢複到30萬(wan) 隻以上。曾經在野外消失的麋鹿、普氏野馬在多地建立了人工繁育種群,目前總數分別達近一萬(wan) 隻和700隻左右,並成功實施放歸自然,重新建立了野外種群,生存區域和範圍不斷擴大。
我國啟動了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和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形成了較為(wei) 完整的就地保護與(yu) 遷地保護相結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ti) 係。三江源、大熊貓、東(dong) 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的設立,保護麵積達23萬(wan) 平方公裏,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在北京正式設立國家植物園,標誌著具有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的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進入新階段,植物多樣性保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進一步提高。
同時,深入開展一係列製度建設和執法打擊行動,全麵禁止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持續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製度體(ti) 係更加健全,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調整發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製定並實施相關(guan) 配套管理製度。建立了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hui) 議製度,聯合開展“清風”等專(zhuan) 項行動,嚴(yan) 厲打擊亂(luan) 采濫挖野生植物、破壞野生植物生長環境和違法經營利用野生植物行為(wei) ,全麵禁止象牙、犀牛角、虎骨及其製品貿易,高壓態勢基本形成。
國家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的總體(ti) 目標,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使全國重要自然生態係統原真性、完整性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重要棲息地(生境)得到有效保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保持穩定。“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大對大熊貓、東(dong) 北虎、東(dong) 北豹、亞(ya) 洲象、穿山甲、長臂猿、雪豹、長江江豚、蘇鐵、蘭(lan) 科植物等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力度,確保到2025年,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種數保護率達到75%,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植物種數保護率達到80%。
此外,根據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我國將綜合考慮自然地理格局、生態功能格局、生物多樣性和典型景觀分布特征,遴選出50個(ge) 左右的國家公園候選區,總麵積約占國土陸域麵積的10%,有效保護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生態係統和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今年我國還將在青藏高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生態區位重要和生態功能良好的區域,新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