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穩就業 全力惠民生(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①)
開欄的話
今年我國就業(ye) 工作總體(ti) 開局平穩,成績來之不易。同時要看到,受國內(nei) 外多重因素影響,就業(ye) 麵臨(lin) 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人社部門如何加快推進相關(guan) 政策落地見效,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困難、促進就業(ye) ;各類就業(ye) 服務機構如何發揮自身優(you) 勢,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各類企業(ye) 如何履行社會(hui) 責任,努力穩定和擴大就業(ye) 崗位……本版今起推出“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ye) ”係列報道,呈現各地各部門為(wei) 穩就業(ye) 保就業(ye) 采取的政策措施,敬請關(guan) 注。
穩就業(ye) 事關(guan) 廣大家庭生計,是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關(guan) 鍵支撐。今年一季度,我國就業(ye) 形勢總體(ti) 保持基本穩定,但3月份以來,受國內(nei) 外多重因素影響,就業(ye) 麵臨(lin) 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
“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就業(ye) 形勢,全國人社係統將把穩就業(ye) 作為(wei) 當前的首要任務,加大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實施力度,努力保持就業(ye) 大局穩定,更好服務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接下來,人社部將出台哪些穩就業(ye) 舉(ju) 措?如何推動、確保相關(guan) 政策落地落實?記者進行了采訪。
打好政策“組合拳”
“降緩返補”助企業(ye)
日前,洋紫荊油墨(中山)有限公司領取到了2021年失業(ye) 保險穩崗返還資金5萬(wan) 元,惠及400名員工。“穩崗返還資金有利於(yu) 我們(men) 提高員工福利,在特殊時期穩崗穩隊伍。”公司負責人黃嘉敏說。
量大麵廣的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是穩經濟的重要基礎、穩就業(ye) 的主力支撐。當前,受國內(nei) 外多重因素影響,相關(guan) 市場主體(ti) 困難明顯增多。為(wei) 此,人社部推出一係列階段性、組合式穩崗位、提技能、防失業(ye) 的政策措施,切實助企紓困穩崗位。
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人社部將推出社保“降、緩、返、補”四個(ge) 方麵的支持舉(ju) 措,助力企業(ye) 爬坡過坎。
降,即延續降低費率。將階段性降低失業(ye) 保險、工傷(shang) 保險費率政策延續實施至2023年4月30日。
緩,即加大緩繳社保費力度。對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所有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實施暫緩繳納養(yang) 老、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費政策。其中,養(yang) 老保險費緩繳期限3個(ge) 月,失業(ye) 保險和工傷(shang) 保險費緩繳期限不超過1年,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返,即提高穩崗返還標準。將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失業(ye) 保險穩崗返還比例最高提至90%。對沒有對公賬戶的小微企業(ye) ,可將資金直接返還至當地稅務部門提供的其繳納社會(hui) 保險費的賬戶。
補,即加大就業(ye) 補貼實施力度。對企業(ye) 吸納重點群體(ti) 就業(ye) 給予社保補貼、見習(xi) 補貼等;對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生產(chan) 經營的中小微企業(ye) 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
越是困難時刻,越要盡快把幫扶政策送到企業(ye) 手上。眼下,各地人社部門正用足用好組合政策,推行“免申即享”經辦模式,讓企業(ye) 便捷享受政策紅利。
廣東(dong) 深圳市第一時間將中小微企業(ye) 失業(ye) 保險穩崗返還比例提至90%,預計惠及企業(ye) 超80萬(wan) 家。當地人社局正在抓緊時間進行數據比對,完成後將主動發放穩崗返還資金。
廣西崇左提前謀劃,通過信息係統初步篩查符合條件的企業(ye) 2507家,擬返還補貼資金2631.37萬(wan) 元,惠及職工超5.58萬(wan) 人。
就業(ye) 服務搬上網
招聘用工有保障
企業(ye) 是吸納就業(ye) 的主渠道。做好企業(ye) 招聘用工服務,對支持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保持就業(ye) 局勢穩定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各地方、各部門都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就業(ye) 服務。
一方麵,通過常態化舉(ju) 辦線上招聘活動,開設大型專(zhuan) 項招聘活動線上專(zhuan) 場專(zhuan) 區,推廣運用直播帶崗、遠程麵試等新型招聘對接模式,實現線上招聘活動不停歇。
山東(dong) 龍口市開展“人社幹部聯百企”活動,自3月初建立《企業(ye) 用工引才需求台賬》以來,累計在網上發布崗位信息3240條;
甘肅慶陽市的人社幹部化身“網絡主播”進行“直播帶崗”“直播宣策”,推送就業(ye) 崗位,解讀就業(ye) 幫扶政策,服務對象覆蓋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退役軍(jun) 人等。
在國家層麵,人社部將繼續開展百日千萬(wan) 網絡招聘專(zhuan) 項行動。5月16日至8月25日,針對重點人群就業(ye) 和用人單位招聘需要,搭建全國統一、多方聯動的網絡招聘平台,以優(you) 質高效服務助推穩就業(ye) 、保就業(ye) 。
另一方麵,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各地也因地製宜開展各類線下招聘活動,針對性舉(ju) 辦小規模、定製化招聘會(hui) ,實現“周周有活動、日日有服務”。
4月中旬,湖南常德石門縣組織開展了為(wei) 期3天的“送崗下鄉(xiang) ”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招聘會(hui) 服務對象為(wei) 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留鄉(xiang) 勞動力。一共帶來了2000個(ge) 就業(ye) 崗位,累計進場求職人員1200多人,達成就業(ye) 意向約190人。
與(yu) 此同時,為(wei) 了進一步築牢民生底線,對就業(ye) 困難人員的重點幫扶力度不減。各地將城鎮零就業(ye) 家庭成員、就業(ye) 困難人員以及殘疾登記失業(ye) 人員、脫貧人口和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等重點人群列入就業(ye) 幫扶對象,通過同步開展精準匹配就業(ye) 、靶向扶持創業(ye) 、公崗安置托底等措施,促進重點群體(ti) 人崗匹配。
公共服務進校園
就業(ye) 選擇更多元
今年,我國有1076萬(wan) 高校畢業(ye) 生走出校門找工作。做好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不僅(jin) 事關(guan) 千家萬(wan) 戶,也有利於(yu) 人力資源的利用。
今年3月以來,人社部啟動公共就業(ye) 服務進校園活動。各地匯集專(zhuan) 業(ye) 資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動公共就業(ye) 服務向前延伸、提質增效。
創新方式加大政策宣傳(chuan) 。人社部數據顯示,福建、江西、四川、貴州等省份已舉(ju) 辦政策宣講748場次。湖北製作發布“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政策地圖”小程序,總訪問量超過20萬(wan) 人次。浙江杭州市在主要商務區利用160餘(yu) 塊戶外電子大屏幕滾動宣傳(chuan) 就業(ye) 政策,動員全市企業(ye) 提供崗位。
招聘服務搭建對接平台。江西、山東(dong) 、安徽、湖南、重慶、甘肅等地舉(ju) 辦了實施公共服務進校園係列專(zhuan) 場招聘活動,已組織各類線上線下招聘600餘(yu) 場次,發布崗位80餘(yu) 萬(wan) 個(ge) 。陝西聯合市場機構為(wei) 畢業(ye) 生和用人單位搭建遠程視頻麵試,已有19萬(wan) 畢業(ye) 生通過平台獲得服務。湖北采取“小規模、多場次”方式,進校園開展“才聚荊楚”招聘活動,提供近1.5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
培訓指導提升就業(ye) 能力。黑龍江、廣西等地積極與(yu) 高校合作,共建高校就業(ye) 創業(ye) 服務站、校園職業(ye) 成長導師站;浙江杭州市推出“導師麵對麵”等谘詢服務,為(wei) 畢業(ye) 生免費提供擇業(ye) 指導、創業(ye) 谘詢、心理疏導等服務;河南、貴州等地明確了今年高校畢業(ye) 生技能培訓目標,啟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智能製造、現代服務業(ye) 等專(zhuan) 項培訓。
“由政府牽頭,把學校、科研機構、企業(ye) 等各方資源進行整合,多方合力,給我們(men) 提供了更多元的就業(ye) 選擇。”2022年應屆畢業(ye) 生崔宇傑說。
不僅(jin) 是人社部門,各部門都在為(wei) 穩定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貢獻力量。
工信部聯合教育部啟動2022年全國中小企業(ye) 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ye) 生活動,直接將“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碩、博巡回招聘開進校園。
國有企業(ye) 擴大招聘規模。“我們(men) 不僅(jin) 擴大招聘,還為(wei) 畢業(ye) 生準備了人才公寓,免費提供一年的住宿,一年之後發放租房補貼,連續發放3年。”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組織與(yu) 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劉秉陽說。
“我們(men) 將持續完善畢業(ye) 生市場化就業(ye) 的政策措施,穩定公共部門招聘規模,適當擴大升學入伍、基層項目、科研助理等規模,努力創造更多適合畢業(ye) 生的優(you) 質崗位。”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