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論員:回流縣城,到底能不能行

發布時間:2022-05-26 09:53: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德州7縣擬引進優(you) 秀青年人才共351名,最低碩士學曆

  光明網評論員:“搶人大戰”正從(cong) 新一線、二三線城市蔓延至縣城。

  有媒體(ti) 報道說,山東(dong) 德州日前發布2022年事業(ye) 單位優(you) 秀青年人才引進公告,其中寧津等7縣擬引進351人,學曆要求最低為(wei) 碩士。江蘇東(dong) 北部的鹽城市阜寧縣,也瞄準北大清華等名校引進人才。而在此前,浙江省麗(li) 水市遂昌縣因“豪氣”的人才引進補貼以及清一水來自名校的“豪華”人才引用名單,已引發了一波圍觀和熱議。

  曾幾何時,在彼時年輕人的選項中,“征戰北上廣”是唯一至少是第一選項,現在“回流縣城”出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擇業(ye) 考慮中。在縣城“搶人大戰”的信息拚圖中,當下嚴(yan) 峻的就業(ye) 形勢被視作年輕人擇業(ye) 行為(wei) 之變的主要驅動因素,回流縣城似乎是年輕人不得已而為(wei) 之的次優(you) 甚至無奈之選。在類似敘述中,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多少都能讀出一些“失意”甚至“失敗”的味道,這個(ge) 群體(ti) 也多少被貼上了貪圖安穩、“高能低配”的標簽。

  毋庸諱言,當下高企的就業(ye) 壓力,疊加經濟下行壓力以及疫情影響,確實對大城市的就業(ye) 機會(hui) 造成一定的擠壓。在新聞媒體(ti) 的報道中,那些選擇回縣城就業(ye) 的年輕人,也確有一部分是基於(yu) 現實的選擇。但回流縣城的青年,本身就是異質性的群體(ti) ,不能否認,有人追求穩定安逸的生活節奏,看重個(ge) 人發展與(yu) 代際情感需求的平衡等等。在長期的社會(hui) 傳(chuan) 統“成功學”敘事影響下,我們(men) 更容易對“主動求發展”的人生觀給予掌聲與(yu) 鼓勵,而對“被動求安逸”的人生選擇則沒那麽(me) 寬容。

  鋪天蓋地的縣城“搶人”報道,多少渲染了社會(hui) 的就業(ye) 焦慮,並引發關(guan) 於(yu) 過度教育的爭(zheng) 論。但其實,如果拋開這種特殊節點的“聚光燈”效應濾鏡,拉長時間坐標軸,就不難發現,年輕人回流縣城早已作為(wei) 一種趨勢或隱或現。近些年,“選調生熱”持續,不少年輕人投身基層治理和社會(hui) 公共服務;還有一些年輕人回縣城當起了“新農(nong) 人”和“創客”,成為(wei) 異軍(jun) 突起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力量。

  這些縣城裏新來的年輕人,可以算是縣城新的知識分子群體(ti) 。他們(men) 的進入,既順應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社會(hui) 治理向基層下沉的大背景下,基層對優(you) 秀人才渴求的大勢;也打破了這個(ge) 場域固有的一些關(guan) 係結構與(yu) 規則,或形成“鯰魚”效應,激活基層治理活力。選擇縣城而非競爭(zheng) 激烈的大城市,本質上就是一次錯位競爭(zheng) ,縣城裏新來的年輕人或能更從(cong) 容進行職業(ye) 規劃,積攢人力資本,實現個(ge) 人發展。就他們(men) 在縣城這個(ge) 社會(hui) 關(guan) 係網絡中的位置來說,他們(men) 個(ge) 人的發展,就是縣城發展的重要人力支撐。

  對於(yu) 大手筆引來了年輕人的縣城來說,能不能讓他們(men) 留下來,似乎是更為(wei) 關(guan) 鍵的考驗。隨著時間的推移,名校畢業(ye) 生頭頂的名校光環終會(hui) 消退,而招錄時豐(feng) 厚的年薪、可觀的補貼所產(chan) 生的獲得感也將淡化,人職匹配度、工作及政策環境、人才發展的製度安排及保障等等,將成為(wei) 這些年輕人評估工作性價(jia) 比的新指標。而後者包括但不限於(yu) 縣城精神文化產(chan) 品、教育資源等供給的豐(feng) 富、消費環境的發展等等。歸根結底,就是要讓這些年輕人真正與(yu) 縣城產(chan) 生有機聯係,融入當地的發展體(ti) 係中。也唯有如此,“搶人”背後的青年人才政策紅利才能更長久地釋放。

  借用“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概念,或許有必要提出建設“青年友好型縣城”的命題。而破解這一命題,除了關(guan) 注曝光度和討論度都更高的受教育水平高的青年群體(ti) 外,也不應選擇性忽視文化程度較低的其他青年群體(ti) ,比如技術工人、靈活就業(ye) 者等,關(guan) 注他們(men) 的發展困境及訴求,為(wei) 他們(men) 的發展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服務。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