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超長待機”?除了清退還得管好過程
作者:龍之朱
研究生“超長待校”十幾年卻始終無法順利畢業(ye) ,高校掀起“清退潮”,甚至有的一次性清退逾百人……據半月談報道,近年來,高校“超期碩博”現象時有發生,由此帶來的高校教學資源被擠占、管理成本上升等問題引發社會(hui) 討論。
清退百餘(yu) 碩博的,是江西財經大學。2021年12月,該校一次性對超過最長學習(xi) 年限的113名研究生作自動退學處理,其中超期最長的一人為(wei) 2004年入學的產(chan) 業(ye) 經濟學博士生,超期11年。而在此之前,2021年2月23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也公布了99名超期碩博生清退名單。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近20所高校先後公布超過1300名擬退學研究生名單,這些學生在校學習(xi) 時間從(cong) 8年至14年不等。
依據相關(guan) 學籍管理規定,高校有權清退超期研究生。從(cong) 杜絕教育資源浪費、維護學曆學位嚴(yan) 肅性層麵看,也無可厚非。再寬容,也不能沒有盡頭、“超長待機”。畢竟,一讀十四五年,遲遲難以畢業(ye) ,很難讓人相信此類讀研者是在“一心向學”。
2020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教育部下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嚴(yan) 格規範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幹意見》也提出,“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養(yang) 方案進行分流退出,做好學生分流退出服務工作,嚴(yan) 格規範各類研究生學籍年限管理”。
不過,動輒清退數十、上百人,本身也暴露出當下高校在研究生培養(yang) 上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破解,則類似清退這樣“多輸”的局麵,也不可能終止,這顯然不符合充分有效利用教育資源的原則。
碩博研究生為(wei) 什麽(me) 不能如期畢業(ye) ?這中間,有高校盲目擴招的因素,不少學校“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大幹快上爭(zheng) 取碩博點,但學生招進來了,師資、實驗室等軟硬件卻跟不上,導致研究生畢業(ye) 有心無力。一位名校畢業(ye) 的博士生告訴半月談記者,一流學科點的研究生導師通常每年招收2名博士、3名碩士,即使所有學生均正常畢業(ye) ,在培養(yang) 過程中也會(hui) 出現1名導師同時輔導15名甚至更多學生的情況。如此批量培養(yang) 碩博,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此外,過於(yu) 嚴(yan) 格的論文要求,以及導師的個(ge) 人因素等,都會(hui) 成為(wei) 碩博研究生能否如期畢業(ye) 的障礙。比如,以浙江大學為(wei) 例,在讀博士生需發表兩(liang) 篇SCI文章,且對IF有要求;武漢大學則需發表1篇權威期刊或2篇北大核心,學科不同要求也不同。而導師出於(yu) 課題延續性的因素,也會(hui) 希望學生延期。可以說,所有這些不確定因素,都可以導致碩博研究生難以如期畢業(ye) 。
也因此,治理碩博“超長待機”,就應該對症施治,而不能隻剩下清退這一種途徑。具體(ti) 而言,一方麵,還是要把好“入口關(guan) ”,根據學校專(zhuan) 業(ye) 能力合理設置碩博點及招生名額,堅決(jue) 杜絕跟風硬上的情形。對於(yu) 大規模清退碩博研究生的學校,有必要啟動對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碩博點的評估,確無培養(yang) 能力的,可取消資格或壓縮招生名額。
另一方麵,也要把注意力從(cong) 注重結果逐步轉移到結果與(yu) 過程並重上來,建立研究生教育的過程監測體(ti) 係。碩博招進來了,就要悉心培養(yang) ,理順培養(yang) 流程,避免一個(ge) 導師同時帶十幾個(ge) 、數十個(ge) 研究生的尷尬局麵。
此前有網友建議,實施碩導博導與(yu) 學生雙考核製度,將學生能否如期畢業(ye) 與(yu) 導師掛鉤,這一建議表達了網友對負責導師的期許,不無可操作性,值得高校和主管部門思考。
碩博研究生是成人,也是學生,也需要具體(ti) 的關(guan) 懷。這不僅(jin) 關(guan) 係到學生本人的前程,也是教育機構的體(ti) 麵。無論如何,都不能對這批本該是精英的人才不聞不問,甚至“放羊式管理”。(龍之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