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楊莊街道:構築群防群治嚴密防線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格演
“太好了,我們(men) 小區解封了!”近日,在北京市通州區楊莊街道錦園社區,一位小夥(huo) 子手拿社區開具的解除管控證明,高興(xing) 地說。
4月26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楊莊街道下轄的靚景明居社區、錦園社區、京貿南區社區,其中3個(ge) 小區被劃為(wei) 封、管控區。經過近20天的防控,涉疫的三個(ge) 小區迎來了解封,社區回歸常態化防疫,居民回歸正常的生產(chan) 生活。
小區雖然封控了 但居民沒有慌
“太好了,我秒殺成功了!”
“怎麽(me) 滿員了?我手又慢了!”
這不是網上搶菜,而是團購誌願者名額。4月26日,錦園社區出現1人初篩陽性。楊莊街道立即啟動戰時防疫機製,對錦園小區進行封控,涉及封、管控區4000餘(yu) 人。
社區黨(dang) 總支帶領黨(dang) 員、誌願者和社工,配合防疫部門迅速將小區封控。小區雖然封控了,但居民沒有慌。
“有什麽(me) 能做的?我們(men) 都是小區的誌願者!”居民主動在誌願群裏問居委會(hui) 。
圍繞核酸檢測引導、秩序維護、門崗值守、物資運送等工作,社區探索誌願服務“搶單製”,根據服務需求,誌願者報名搶“任務”。
秒殺“大白”崗位一度成為(wei) 網絡熱搜,40個(ge) 誌願者名額不到1分鍾就被搶光。一名年過六旬的誌願者事後告訴記者:“如果暴露了年齡,下次大家就不讓我搶誌願者崗位了。”
居住在小區裏的黨(dang) 員群眾(zhong) 紛紛把自家的行軍(jun) 床、對講機、手機支架等物品拿出來捐給社區。封控期間,居民參加各類誌願服務500多人次。
錦園小區共有31棟樓,4000多位居民,商鋪林立,人口流動性強,社區防疫難度很大。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郝亞(ya) 麗(li) 帶領13名社工,事無巨細,從(cong) 早忙到晚。居民張阿姨說:“小區被管控了,他們(men) 有家也回不去,每天工作到深夜,真是辛苦!”
郝亞(ya) 麗(li) 說:“居委會(hui) 的工作,絕對離不開居民的支持。”113位誌願者迅速集聚起來,有司機、教師、醫生、音樂(le) 人,小到20歲,大到70多歲,大家爭(zheng) 先恐後“搶單”。誌願者李斌說:“社區的事兒(er) 就是自己家的事兒(er) !”
00後請纓參戰 認真熱心成“團寵”
在大人眼裏,00後還是一群孩子。但在疫情麵前,他們(men) 穿上防護服,就成為(wei) 守護居民健康的“戰士”。
在京貿南區社區,有一名“大白”誌願者,叫翟奕寧,今年16歲,是個(ge) 高中生。別看她是社區年齡最小的“大白”,但執行任務的認真勁兒(er) 讓人豎起大拇指。在核酸檢測點,她身著防護服,為(wei) 前來采樣的居民進行身份登記和信息錄入,隨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敲門行動”,一點不含糊。
“這次我們(men) 小區麵臨(lin) 的疫情防控壓力特別大。我也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wei) 社區分擔一些。”翟奕寧說。
一場全員核酸檢測下來,一站就是三四個(ge) 鍾頭,翟奕寧沒喊過一次累。每天晚上9點,誌願者服務群會(hui) 發布第二天的任務,為(wei) 了每次都能“搶”到任務,翟奕寧不到9點就盯著手機。誌願服務團裏的叔叔阿姨都誇她:“這孩子認真負責又開朗,是我們(men) 的‘團寵’。”
京貿南區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趙亞(ya) 利說:“在小翟的身上,有一種專(zhuan) 屬於(yu) 年輕人的活力,還有一種超越同齡人的成熟與(yu) 擔當。”
不管每天忙到多晚,趙亞(ya) 利都會(hui) 組織大家坐下來開個(ge) 複盤會(hui) ,做到“今天心中有數、明天腳下不慌”。小區管控頭兩(liang) 天,淩晨3點,趙亞(ya) 利還在協調解決(jue) 封控區居民哮喘問題,忙到4點多,才和衣而臥,在辦公室折疊床上睡了2小時。今天有多少人做核酸檢測,今天哪個(ge) 居民要閉環就醫……趙亞(ya) 利說,這些事情,都要捋明白才能放心,要不覺都睡不踏實。
“要不是您,我真就把孩子生家裏了”
“周老師,我這邊見紅了,有宮縮……”4月27日深夜12點多,一條微信信息,讓靚景明居社區社工周羽丹的心揪了起來。
4月26日下午,靚景明居小區被納入管控區。作為(wei) 24號樓的樓管,周羽丹根據前期掌握的孕產(chan) 婦名冊(ce) ,第一時間與(yu) 該孕婦溝通,了解預產(chan) 期,並提前熟悉就醫流程,留下了聯係電話和微信。
看到信息的周羽丹,馬上拿起電話與(yu) 孕婦家屬聯係,同時通知社區防疫專(zhuan) 幹,按照管控區就醫流程申請閉環120送醫。40分鍾後,孕婦被順利送往醫院待產(chan) 。
淩晨4點46分,周羽丹收到了這位新媽媽的微信:“謝謝周老師,我已順利生下孩子。要不是您幫忙,我真就把孩子生家裏了。”
聽到孩子平安降生,居委會(hui) 裏忙碌了一夜的社工們(men) 歡呼起來,其中就有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王鳳。
社區3942人、2225戶,哪家需要隔離,哪家有特殊群體(ti) 需要送菜……對王鳳來說,社區防控工作的數據她都能脫口而出。
封控當天,請假在醫院做檢查的王鳳,接到電話後扭頭趕回了社區。小區內(nei) 有兩(liang) 個(ge) 幼兒(er) 園,由於(yu) 封閉時間恰好是學生放學時間,上百名學生、家長和老師滯留小區。
給滯留人員做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為(wei) 滯留人員安排晚餐和休息室,做好安撫和解釋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7點多,才完成所有滯留人員的采樣。而此時,王鳳和社工們(men) 才發現昨天的晚飯一點兒(er) 沒吃。
從(cong) 26日開始,王鳳和10名社工以社區為(wei) 家,每晚打地鋪和衣而睡。每天100多個(ge) 通話記錄,經常淩晨還在通話中。
疫情發生以來,許多居民主動加入疫情防控隊伍。楊莊街道有17個(ge) 社區、兩(liang) 個(ge) 村莊,湧現出近千名疫情防控誌願者,大家從(cong) 線上溝通變成了線下“戰友”。由街道機關(guan) 幹部組建的3支抗疫先鋒隊,與(yu) 市、區兩(liang) 級百餘(yu) 名下沉幹部一起,深入封管控區協助社工開展防疫工作。正是全體(ti) 居民的共同努力,楊莊涉疫社區取得了本輪封管控區域“零新增”“零外溢”的戰果,並最終全麵“解封”。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張民平表示:“這一抗疫成果的獲得,來之不易!我們(men) 將繼續按照市區的防疫部署,堅決(jue) 守住每一道防線,清除每一處隱患,堅決(jue) 切斷社區傳(chuan) 播途徑,確保抗疫工作‘無盲區’‘無死角’‘無漏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