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場關於愛的心靈奇旅——淺談兒童繪本創作中的文化傳承

發布時間:2022-05-30 09: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學人談】

  作者:李曼丹(繪本畫家、重慶郵電大學傳(chuan) 媒藝術學院副教授)

   “繪本像是一串珍珠項鏈,圖畫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細線,細線沒有珍珠不能美麗(li) ,項鏈沒有細線也不存在。”知名繪本畫家芭芭拉·庫尼的這段描述十分生動形象地闡明了繪本中圖畫與(yu) 文字的緊密聯係。

  繪本,特指以繪畫藝術為(wei) 主,運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敘述故事的書(shu) 籍。它不僅(jin) 是“畫出來的書(shu) ”,也是文學與(yu) 藝術相互融合的載體(ti) 。繪本創作可承載中國畫、水彩畫、鋼筆畫、鉛筆畫等多個(ge) 門類的繪畫形式,且帶有畫家鮮明的個(ge) 性風格,因而呈現出多樣的麵貌,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兒(er) 童繪本作為(wei) 繪本體(ti) 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麵對的特定讀者群體(ti) ,需要創作者站在兒(er) 童的視角,構建符合兒(er) 童心理特征、審美喜好與(yu) 成長需求的故事,讓孩子們(men) 在閱讀中獲得德育、智育、美育的多重收獲。這極大考驗著創作者的藝術創造力與(yu) 故事創編能力。

  對於(yu) 中國兒(er) 童繪本畫家而言,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如何在兒(er) 童繪本創作中運用中國符號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chuan) 播中國聲音,讓孩子們(men) 浸潤其中,健康成長,是當下兒(er) 童繪本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在近年來國內(nei) 湧現出的許多優(you) 秀兒(er) 童繪本作品中,我們(men) 能夠欣喜地看到藝術家們(men) 為(wei) 此所作出的努力與(yu) 探索。

  培養(yang) “愛人”的精神品格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愛之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與(yu) 行為(wei) 模式。對孩子們(men) 來說,尊重生命,學會(hui) 同情、愛護和幫助他人,是人生路上的重要一課。兒(er) 童繪本作為(wei) “啟蒙老師”,其責任就是要以美的方式上好這一課,在孩子們(men) 心中種下愛的種子。

  試看繪本《貓先生和小小人》,作品中流淌著滿滿的童真和對仁愛品格的詮釋。故事將人與(yu) 貓的角色進行互換,通過貓的視角讓孩子體(ti) 會(hui) 人生中的陪伴與(yu) 離別。這種溫暖與(yu) 苦澀相互交織的複雜情感,通過繪本畫家王宇葳筆下的畫麵和文字直抵人心。作者將“貓先生”和“小小人”設計為(wei) 胖嘟嘟的可愛形象,以吸引小朋友的閱讀興(xing) 趣。精心編織的奇幻故事隱喻現實生活中人與(yu) 動物的關(guan) 係:每一個(ge) 來到我們(men) 生命裏的小動物都是我們(men) 人生中值得珍惜的夥(huo) 伴,善待它們(men) 就是尊重我們(men) 的每一段旅程。

  以角色互換和擬人手法製造情感共鳴,是兒(er) 童繪本創作中常見的敘事模式。無論是人物間的互換,還是人與(yu) 自然的互動,小讀者在換位思考中體(ti) 會(hui) 他人的感受,了解生命的可貴,同時學會(hui) 以積極的心態麵對自己的情緒,仁愛之心也在此刻生根發芽。

  同樣是詮釋“仁愛”的主題,繪本《春神跳舞的森林》則以改編民間神話傳(chuan) 說的方式,為(wei) 我們(men) 演繹了一段關(guan) 於(yu) 親(qin) 情與(yu) 友情的故事。主人翁阿地用智慧與(yu) 善良帶領動物們(men) 保護家園,隨著一場記憶與(yu) 現實交錯的冒險徐徐展開,朋友間的團結協作、家庭中的愛與(yu) 責任等主題也緩緩流淌出來。

  圖文布局設計是繪本創作的重點和難點。在創作繪本《春神跳舞的森林》時,嚴(yan) 淑女、張又然兩(liang) 位作者分別負責文字與(yu) 繪圖。為(wei) 了讓繪本更具“可愛”的視覺特質,創作者巧妙地在文字旁的留白處錯落排布了樹枝、小鳥等故事中的元素,將圖與(yu) 文自然地銜接在一起,為(wei) 畫麵增添了充滿趣味的細節。此外,關(guan) 於(yu) 兒(er) 童繪本圖文布局的創新設計還有很多,如繪本畫家幾米在作品《如果我可以許一個(ge) 願望》中將文字處理為(wei) 不均衡的斜線排布,以呼應劇情的緊張氣氛,使故事的閱讀更富有節奏的起伏;繪本畫家蔡皋在創作《百子納福》時,創新地將表現落雨的擬聲詞錯落點綴在人物周圍,且疏密有致,生動營造出孩子們(men) 在雨中嬉戲的歡樂(le) 氛圍。在創作者們(men) 的精心設計下,那些關(guan) 於(yu) 愛與(yu) 成長的溫暖故事,以孩子們(men) 最喜愛的形式呈現出來,為(wei) 他們(men) 帶去美好的文化初體(ti) 驗。

   激發“愛國”的精神力量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明。中國革命曆史更是波瀾壯闊,無數仁人誌士為(wei) 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譜寫(xie) 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壯麗(li) 史詩。銘記曆史,砥礪前行,鮮活的民族曆史和英雄事跡同樣是兒(er) 童繪本創作的寶貴題材。較為(wei) 嚴(yan) 肅的曆史故事應該以怎樣的麵貌呈現在小讀者麵前,才能被他們(men) 所接受和喜愛?這需要創作者在掌握嫻熟的藝術技藝的同時,能夠具備對曆史故事進行精準提煉和再創作的能力。

  由於(yu) 大武創作的繪本《北京·中軸線上的城市》一經出版便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故事圍繞那條見證了北京城市滄桑巨變的中軸線展開,分別以古代、近代、現代三個(ge) 時間節點作為(wei) 主要坐標,既展現出北京中軸線上的建築景觀之美,又將地理和曆史知識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men) 從(cong) 中體(ti) 會(hui) 城市曆史發展的厚重內(nei) 涵。除了精彩的故事,該繪本給讀者們(men) 最深的印象就是“美”。一幅幅色彩繽紛且構圖別致的對稱大場景,無不訴說著中國傳(chuan) 統建築藝術的莊嚴(yan) 與(yu) 華美。

  再看劉何躍創作的繪本《洞》,作品以豐(feng) 富的想象重構了“重慶大轟炸”這段讓人無法忘懷的民族之殤,講述了兩(liang) 位小朋友在縱橫交錯的防空洞中找尋“生命樹”遺失的四種美德的故事。作品精準提煉出革命曆史事件的精神內(nei) 核,並為(wei) 其披上充滿想象力的外衣,既表現出戰爭(zheng) 的殘酷,又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意誌,讓人不忍釋卷。孩子們(men) 通過閱讀繪本,感受曆史的溫度,理解和平的意義(yi) ,並潛移默化地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革命精神的鼓舞。

  兒(er) 童繪本創作不僅(jin) 是一次對設計思維與(yu) 繪畫技能的磨煉,更是走進孩子們(men) 的內(nei) 心,與(yu) 童真對話的過程。優(you) 秀的兒(er) 童繪本是孩子童年的啟明燈,陪伴他們(men) 走過一段段心靈的奇旅,同時也為(wei) 成年讀者帶去反思、教育和啟迪。近年來,中國兒(er) 童繪本創作體(ti) 現出的越來越強烈的民族文化意識,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教育提供了更為(wei) 廣闊的平台與(yu) 空間。這也促使兒(er) 童繪本創作者更加自覺地增強傳(chuan) 統文化素養(yang) ,在磨煉藝術技藝的同時,加強對傳(chuan) 統文化的感知力與(yu) 理解力,努力創作出更多優(you) 秀作品,讓兒(er) 童繪本真正成為(wei) 兒(er) 童了解中國文化、親(qin) 近中國文化的窗口與(yu) 橋梁。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