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關愛孤困兒童,一個都不能少

發布時間:2022-05-31 09:58: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趙誌疆

  據新聞報道,從(cong) 2017年至今,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關(guan) 工委孤困兒(er) 童心理輔導誌願服務團數千名誌願者深入全市走訪16萬(wan) 多人次,行程970多萬(wan) 公裏,共摸排幫扶孤困兒(er) 童5317名。到今天,已有超過8000名誌願者與(yu) 5000餘(yu) 名孤困兒(er) 童“一對一”結對,組建起“臨(lin) 時家庭”。

  這是一個(ge) 讓人感到溫暖而又沉重的新聞。誌願者年複一年不計功利的付出,讓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輝與(yu) 愛心的力量;與(yu) 此同時,每一個(ge) 孤困兒(er) 童的身後,都有一個(ge) 支離破碎的家庭,以及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們(men) 或是孤兒(er) 、事實孤兒(er) 、或是精神病家庭兒(er) 童、服刑人員家庭兒(er) 童、特困兒(er) 童,多由衰老多病的祖輩照護,忍受著寒冷,饑餓,在匱乏的生活裏搖搖晃晃地成長。

  人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不是那些孩子樂(le) 於(yu) 當家、善於(yu) 當家,而是命運多舛的他們(men) 不得不挺身而出撐起一個(ge) 家。苦難在很多時候,很容易成為(wei) 改變命運軌跡的“催化劑”。因為(wei) 生活艱難、乏人關(guan) 心,有些孤困兒(er) 童身體(ti) 發育不良,有些患有心理疾病,還有些則成為(wei) 了“問題兒(er) 童”。對於(yu) 這些孩子來說,有一個(ge) 完整意義(yi) 上的“家”,顯得格外迫切而重要。

  “他們(men) 沒有父母親(qin) 的陪伴,我們(men) 誌願者就給他愛,給他關(guan) 懷。一直陪伴他成家立業(ye) ,長大成人。”誌願服務團團長徐軍(jun) 的這句話令人肅然起敬——他們(men) 不隻是“授人玫瑰”,而是致力於(yu) 守護一株幼苗的成長過程,直至其成長為(wei) 參天大樹。這是一種承諾,更是一種擔當。“國之興(xing) 也,視民如傷(shang) ”,不僅(jin) 政府層麵如此,民間互助同樣如此。相對於(yu) 政府履行職能而言,民間層麵的互助互救更令人感到溫馨和感動。

  5年時間裏,孤困兒(er) 童誌願服務團積極協調公安、教育、醫療等部門,為(wei) 這些孩子辦戶籍、辦學籍,檢查身體(ti) ,及時送去醫院醫治,幫助孩子們(men) 改掉“惡習(xi) ”,繼續學業(ye) 。恰如一位誌願者所說:“問題孩子”才是扶貧路上最後的“盲區”,是扶貧攻堅最後的“堡壘”,拉他們(men) 一步,就能改變他們(men) 的一生。有愛心有擔當,那些專(zhuan) 業(ye) 的誌願者團隊,不僅(jin) 是孤困兒(er) 童的守護神,也是整個(ge) 社會(hui) 最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泰戈爾說:我們(men) 熱愛這個(ge) 世界時,才真正活在這個(ge) 世界上。在那些誌願者身上,我們(men) 看到的是,這份人間大愛足以鼓舞那些命運多舛的孩子,點亮那些灰暗的童年。

  有多少感動,就有多少期待——“六一”國際兒(er) 童節即將到來,希望每一個(ge) 孤困兒(er) 童都能得到及時援助。物資和經濟捐助之外,希望每一個(ge) 孩子的安全、教育、心理、陪伴等各方麵需求都得到重視和滿足,不要讓任何一個(ge) 孩子遊離於(yu) 社會(hui) 援助體(ti) 係之外。(趙誌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