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孩子在周末有球可踢

發布時間:2022-05-31 10:04: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5月29日電題:讓孩子在周末有球可踢

  新華社記者季嘉東(dong) 、王鏡宇、王恒誌

  孫遜的孩子在北京市海澱區五一小學上學,這是一家足球傳(chuan) 統特色校,他們(men) 的校隊在北京市的校園聯賽裏名列前茅。“小孫”就是這支隊伍的一員,曾在三四年級組的比賽裏拿到北京市乙B組的冠軍(jun) 。

  “小孫”3歲練習(xi) 跆拳道,一路升到紅黑帶,而在一年級的時候,他主動選擇加入足球隊,成了一名“足球小子”。

  作為(wei) 父親(qin) ,孫遜鼓勵兒(er) 子選擇熱愛的足球;作為(wei) 一家社會(hui) 足球培訓機構的經營者,他感覺孩子們(men) 腳下的土壤缺乏足夠的養(yang) 分。

  “校園聯賽好多比賽安排在周中下午。”孫遜說,“下午的兩(liang) 節課就不上了,孩子挺高興(xing) ,但家長有意見。所以到了四五年級後,30人左右的一個(ge) 隊就剩下大約15個(ge) 人了。”

  原來在周六日也有一些小規模的邀請賽,但有的賽製不固定,有的密度比較大。在孫遜看來,這樣的比賽很難達到鍛煉孩子、鍛煉隊伍的目的,於(yu) 是萌生了自己組織周末聯賽的念頭。

  李嚴(yan) 是“小孫”的教練,外聘在五一小學帶隊。李嚴(yan) 直觀地感受到,缺少成體(ti) 係的常規性賽事不利於(yu) 教練安排針對性訓練。他們(men) 隻能自發在周末與(yu) 其他球隊約球,比賽質量缺乏保證,也無法形成用比賽檢驗訓練效果、以賽促練的良性循環。

  “對想搞青訓的教練來說,沒有成體(ti) 係的比賽不行。”李嚴(yan) 說,“但凡是做青訓的肯定是帶著點理想,但三年五年還帶不出點成績就沒有動力去幹了。沒有比賽做支撐,球員也出不來。”

  孫遜和李嚴(yan) 誌同道合,辦賽的想法一拍即定。

  2019年,兩(liang) 人注冊(ce) 了“狂風之翼體(ti) 育發展有限公司”,最初受場地和資金限製隻能邀請幾支球隊進行嚐試。一年後盡管擁有了兩(liang) 個(ge) 11人製和四個(ge) 五人製足球場,但由於(yu) 疫情,開辦的“北部之星”足球聯賽隻有北京市的八支隊伍進行單循環比賽。

  2021年的清明節,作為(wei) “北部之星”係列賽之一,“春芽杯”八人製足球賽邀請了32支來自北京及周邊地區的球隊,孩子們(men) 按照年齡段被分為(wei) 08-09組、09-10組、10-11組和11-12組,在春芽萌發的季節享受了三天的足球樂(le) 趣。但這時候的賽事還沒有達到每周一賽的理想設計。

  有了前兩(liang) 次辦賽經驗,“狂風之翼”在2021年10月創辦了“青少年高水平周末聯賽”,簡稱“青高聯賽”。比賽在每個(ge) 周末舉(ju) 行,沿用了“春芽杯”的分齡方式。因為(wei) 單場比賽時間充足、參賽隊伍水平較高、賽製設置較為(wei) 合理、參賽費用優(you) 惠,比賽吸引了72支隊伍加入,其中校園球隊占了將近一半,還有房山、順義(yi) 的隊伍慕名而來。一直到今年的4月23日,比賽才因為(wei) 疫情原因暫停。

  孫遜將青高聯賽定位為(wei) “對其他賽事的補充”,一麵為(wei) 青少年提供常規性周末賽事,一麵將校園球隊和社會(hui) 俱樂(le) 部球隊“融合”在一起。

  青高聯賽的參賽費用低於(yu) 市場均價(jia) ,每支球隊一場比賽隻需繳納200元,這樣如果一塊場地同時進行四場比賽,僅(jin) 收取1600元,這些資金再用於(yu) 支付裁判、安保,能收益的部分並不多。這樣的低門檻一方麵考慮到擴大聯賽影響力,更重要的是要保障校園隊伍能夠參賽。

  “社會(hui) 俱樂(le) 部可以盈利,能收學費,但校園隊伍是不行的,收費高了他們(men) 來不了。我們(men) 希望壓縮自己的利潤空間來讓更多的孩子踢球。”孫遜說,“讓更多人知道我們(men) 青高聯賽,讓更多隊伍參加,這是無形的資產(chan) 。”

  青高聯賽將每周三練一賽的球隊分在超級組,其他球隊分在甲組,並且對球員按照學齡分組,而不是通常采用的按照年齡分組的方式。例如,11-12組別,鼓勵讓2011年8月31日以後出生的球員參賽的同時,建議2012年出生的精英隊孩子參賽。這樣的分組製度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各組球隊之間的實力差距。一年級和二年級組別采用五人製比賽,其他年級組為(wei) 八人製。每場比賽分為(wei) 三節,每節20分鍾,鼓勵讓每名球員上場,人數較多的俱樂(le) 部會(hui) 同時報名2-3支球隊加入不同組別。

  孫遜表示,由於(yu) 疫情影響,加之剛起步,現在的分組還需要通過與(yu) 教練員溝通來確定。在未來的規劃裏,所有球隊都要打定級賽來確定參賽組別,並且根據上一賽季的成績進行升降組。

  北京匯信足球俱樂(le) 部創始人柴文晨認為(wei) ,“青高聯賽”的創新實踐很有意義(yi) 。他說:“我們(men) 的訓練水平其實還好,但中國青少年太缺有強度的比賽了。足球普及之後就需要按球員能力進行分組,周六日必須要把相同水平和能力的孩子放在一起訓練、比賽,隻有同水平能力的球員在一起踢,才能越踢越好。”

  從(cong) 事足球培訓行業(ye) 多年的柴文晨也感到常規性精英賽事的缺失阻礙了青少年球員的成長,而賽製也要不斷研究,做到淡化成績,讓更多孩子參與(yu) 比賽。

  根據孫遜和李嚴(yan) 最先的設想,希望在北京市的東(dong) 、南、西、北都能建立起這樣的周末賽事,但受製於(yu) 疫情和辦賽條件等問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刨除所有的影響,我們(men) 能接納參加比賽的是200支隊伍上下,還要打升降級的話,現有的場地已經完全飽和了,而且我們(men) 還要有日常經營。”孫遜說,“現在我們(men) 也是頂著很多壓力,畢竟還是要生存、活下去嘛。如果未來有資本讚助的話,我們(men) 想把這個(ge) 賽事的規模繼續做大。”

  李嚴(yan) 深知辦賽的不易。但是,當他看到每個(ge) 周末的比賽日,家長和孩子們(men) 賽後在球場邊的公園裏野餐、露營,又覺得非常欣慰。他說,在西班牙、英國還有很多地方,足球就是這個(ge) 樣子。他希望,將來有一天孩子們(men) 每個(ge) 周末都能踢上比賽。“那是足球的節日。”李嚴(yan) 說。

  怎麽(me) 能讓孩子在周末有球可踢,也是江蘇省南通市校園足球辦公室執行主任、南通二中足球隊總教練陸建曾經經常思考的問題。

  南通二中是一所曆史悠久的中學,也是南通市足球項目“市隊校辦”的重點學校。每年南通市校足辦會(hui) 在市裏遴選一批小學中低年級的足球苗子,集中培養(yang) 。這些孩子一邊上學,一邊練球,一體(ti) 化培養(yang) ,高中階段都在南通市第二中學就讀。

  陸建告訴記者,學校很重視足球校隊的訓練,參賽意願很高,但以前參賽機會(hui) 不太多,適合校園球隊的省級賽事基本隻有“省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這一項。此外,“省長杯”采用賽會(hui) 製,在周末由官方組織的常規化賽事則是空白,球隊日常訓練的效果很難得到及時的檢驗和反饋。

  2019年,江蘇省足協在省體(ti) 育局青少處的指導下對江蘇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聯賽進行了創新改革,率先推出了周末主客場賽製,並且改變了以前隻麵向地市體(ti) 育局隊伍的傳(chuan) 統,打破了體(ti) 校球隊、職業(ye) 俱樂(le) 部梯隊、社會(hui) 青訓俱樂(le) 部隊和普通學校球隊之間的界限,陸建讓球隊在周末有球踢的願望實現了。

  “這個(ge) 比賽最大的創新是在省內(nei) 舉(ju) 行周末主客場比賽,不占用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時間。而且,職業(ye) 俱樂(le) 部隊、體(ti) 校隊、社會(hui) 青訓俱樂(le) 部和校園球隊都可以參賽,這在以前是沒有的。”陸建說,“以前省級青少年比賽隻有‘省長杯’和錦標賽,錦標賽還是體(ti) 育係統內(nei) 的比賽,青少年精英聯賽是一個(ge) 很好的補充,補齊了原來的短板。”

  據江蘇省足球協會(hui) 競賽部部長劉國祥介紹,精英聯賽的參賽規模逐年擴大,參賽隊伍的數量從(cong) 2019年的30支增加到2021年的60多支,在原來正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分區預賽。

  “比賽從(cong) 賽會(hui) 製改為(wei) 主客場聯賽製,開始很多球隊不太適應,後來越來越認可。球隊可以在比賽間歇期調整狀態、解決(jue) 球隊的問題,訓練的針對性也隨之提高了。”

  在陸建看來,精英聯賽的賽製是比較先進的,管理也很規範,每場比賽組委會(hui) 都會(hui) 派出包括比賽監督和裁判組在內(nei) 的5名官員參與(yu) 執裁。此外,在比賽中成績優(you) 異的隊伍的運動員還有機會(hui) 獲批一、二級運動員等級稱號,這也增加了賽事的吸引力。

  劉國祥說,精英聯賽是江蘇省比較有代表性的體(ti) 教融合賽事。2019年從(cong) 賽會(hui) 製改為(wei) 主客場製,也是呼應中國足協推出的青超聯賽。再加上當時江蘇省內(nei) 高鐵已經四通八達,交通比較便利,也為(wei) 主客場比賽的實現提供了客觀條件。

  得益於(yu) 江蘇省體(ti) 育局和教育局之間順暢的溝通與(yu) 合作,現在江蘇省的校園足球賽事“省長杯”、體(ti) 育局係統的錦標賽和改製後的精英聯賽都由江蘇省足協承辦。因此,省足協可以統籌這幾項賽事的計劃和日程,對資格審查和裁判也進行統一管理。

  據劉國祥介紹,近年來江蘇省為(wei) 足球的體(ti) 教融合創造了比較好的條件。無論是職業(ye) 俱樂(le) 部,還是省隊、市隊的足球運動員,絕大多數都在普通中小學就讀,也可以參加省裏教育係統的比賽。

  “根據省教育廳的政策,即使是職業(ye) 俱樂(le) 部球員,隻要有學校學籍,一樣可以參加全省教育係統的比賽。因為(wei) 你首先是一個(ge) 學生,其次才是一個(ge) 足球專(zhuan) 業(ye) 訓練運動員,不能剝奪這類孩子參賽的權利。”

  陸建也證實,在江蘇13個(ge) 地級市中,80%左右的市隊采用的是像南通二中這樣“市隊校辦”的模式,剩下的一些則是跟社會(hui) 培訓機構聯辦的。

  據劉國祥統計,在2021年進入江蘇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聯賽正賽的50支隊伍中,有23支把主場設在普通中小學,這對於(yu) 營造校園足球文化氛圍也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在2019年還沒有新冠疫情的時候,到現場觀賽的家長很踴躍,現場氛圍更好。最近兩(liang) 年,因為(wei) 疫情防控的原因,現場觀眾(zhong) 就比較少了。

  劉國祥說:“在目前條件下,校園足球要想盡快提高水平,需要把精英球員長期聚到一起。首先,如果分散了,就沒有太多優(you) 秀教練員來帶隊,而且平時分散、臨(lin) 時集中的球隊也沒有太強戰鬥力。其次,讓球員去上當地的優(you) 質學校,運動員家長沒有後顧之憂。即使未來踢不到職業(ye) 隊,學生也能通過文化考試上一所不錯的大學。第三,學校通過這些精英運動員取得的優(you) 秀成績,可以激發普通學生參與(yu) 足球的熱情,對提升學校足球氛圍有幫助。”

  對於(yu) 精英聯賽的周末主客場賽製,陸建非常認可,他唯一的擔憂在於(yu) 參賽經費。陸建算過一筆賬,拿南通二中的球隊來說,如果要去徐州、連雲(yun) 港這樣距離較遠的城市參加客場比賽,一次比賽的交通、食宿等開銷需要一兩(liang) 萬(wan) 元。為(wei) 了鼓勵球隊參賽,江蘇省足協會(hui) 給一些參賽補貼。盡管如此,有些校園球隊的參賽經費還是會(hui) 比較緊張。

  劉國祥表示,精英聯賽的辦賽經費來源於(yu) 體(ti) 育彩票公益金,每年的數額是固定的。2019年賽事剛創辦的時候,主辦方對主客隊都給予一定數額的補貼,基本可以覆蓋參賽和辦賽費用。隨著賽事規模的擴大和隊伍的增加,補貼標準有所降低。不過,另一方麵,由於(yu) 賽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去年已經有服裝供應商加盟,還有一些較有實力的讚助商也有興(xing) 趣加入。相信隨著疫情得到更好的控製,精英聯賽會(hui) 有更好的發展,周末主客場的賽製應該會(hui) 延續下去。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