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幼小科學銜接,為孩子打下好基礎

發布時間:2022-05-31 10:0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思想匯】

  作者:蘇婧(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長)

  編者按

  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guan) 於(yu) 開展2022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chuan) 月活動的通知,活動自5月20日啟動,一直持續到6月20日結束,今年活動的主題為(wei) “幼小銜接,我們(men) 在行動”。幼兒(er) 園、小學階段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步階段,尊重成長規律、尊重教育規律,對兒(er) 童的健康成長和一生的幸福至關(guan) 重要。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對幼小銜接的不科學認識導致幼兒(er) 教育出現“小學化”傾(qing) 向,切實做好幼小銜接,迫切需要科學的認知和行動。

  幼兒(er) 教育不可“小學化”

  幼小銜接是幼兒(er) 園和小學相互呼應的過程,是兒(er) 童學習(xi) 發展的自然過渡和延伸。做好幼小銜接,是支持幼兒(er) 學習(xi) 發展的連續性,實現基礎教育整體(ti) 性、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所在。現在我們(men) 從(cong) 國家層麵強調幼小科學銜接,在全國進行宣傳(chuan) 和推廣,是對近年來出現的一些認知誤區和行動誤區的糾偏,比如長期存在的幼兒(er) 園和小學教育分離、銜接意識薄弱、對幼兒(er) 學習(xi) 過度重視知識準備,等等。其中,最大的誤區是幼兒(er) 教育“小學化”。

  所謂幼兒(er) 教育“小學化”,主要表現為(wei) 不尊重3~6歲幼兒(er) 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忽視學前教育的基礎性特征,對幼兒(er) 進行過度的早期智力開發、過早的優(you) 勢智能定向、過量的單一興(xing) 趣培養(yang) 、過重的學科知識學習(xi) ,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和發展規律,使學前教育的功能異化。“小學化”之所以產(chan) 生,並且屢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源自應試教育壓力下延給家長帶來的心理恐慌。在社會(hui) 競爭(zheng) 壓力下,家長對兒(er) 童寄予了過高的期望,把成人世界的競爭(zheng) 或者價(jia) 值觀過早地加在孩子身上。

  我們(men) 可以理解家長對孩子的期許、對未來競爭(zheng) 的恐懼,但為(wei) 此而急於(yu) 求成是科學的嗎?雖然有研究表明,孩子為(wei) 入學所作的準備對適應學校生活及後期的學業(ye) 成就有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應提前學習(xi) 小學的內(nei) 容,入學準備也不能簡單地等同於(yu) 識字、算數、背古詩。

  3~6歲幼兒(er) 處於(yu) 語言發展的關(guan) 鍵期,與(yu) 認字相比,培養(yang) 孩子良好的傾(qing) 聽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由於(yu) 幼兒(er) 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此,應為(wei) 幼兒(er) 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er) 與(yu) 成人、同伴交流。如果想為(wei) 入學作準備,就應該為(wei) 幼兒(er) 提供豐(feng) 富、適宜的讀物,經常和幼兒(er) 一起看圖書(shu) 、講故事,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ang) 其閱讀興(xing) 趣和良好的閱讀習(xi) 慣,進一步拓展幼兒(er) 的學習(xi) 經驗,而不是隻讓幼兒(er) 多識字、多寫(xie) 字。

  同樣,兒(er) 童早期數學學習(xi) 的任務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guan) 係;感知形狀與(yu) 空間關(guan) 係等。這要求根據幼兒(er) 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為(wei) 幼兒(er) 提供豐(feng) 富的玩具和活動,以及充足的實物操作機會(hui) ,讓他們(men) 在點數、按數取物、說出總數、實物加減等活動中感受和體(ti) 驗數量關(guan) 係、符號等抽象概念。如讓3歲幼兒(er) 認識1和許多,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就可以充分利用收拾餐具的環節,讓孩子通過觀察產(chan) 生直觀感受——當小朋友們(men) 將小碗一個(ge) 一個(ge) 放到盆裏後,盆裏就有了許多的小碗;而水果盆裏本來有許多水果,每個(ge) 孩子取走一個(ge) 水果,盆裏的水果就變得越來越少。我們(men) 應該讓孩子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1和許多的關(guan) 係,而不是要求孩子會(hui) 算多難的加減法,會(hui) 背多少數字。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隻把“小學化”理解為(wei) 教育內(nei) 容上的超前是膚淺的,實踐中一些教育內(nei) 容並未出現“小學化”傾(qing) 向,但其教育形式卻表現為(wei) 高度控製,以一種機械、刻板、整齊劃一的方式對幼兒(er) 實施教育,這其實是更深層次的“小學化”表現,更需要高度警惕。所以,避免“小學化”,不能簡單地一刀切,不是機械、生硬地理解和執行“去小學化”要求,而是要把握住深層次的理念,即尊重兒(er) 童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

  幼兒(er) 應該怎麽(me) 有效學習(xi)

  在認清幼兒(er) 教育不可以“小學化”之後,我們(men) 還要明確:對孩子來說什麽(me) 是有意義(yi) 、有價(jia) 值的學習(xi) 行為(wei) ,幼兒(er) 學習(xi) 的特點究竟是什麽(me) 樣的,怎樣才算是幼兒(er) 的有效學習(xi) ?如果幼兒(er) 教育不隻是認字、數數、背古詩,那又應該是什麽(me) 呢?

  具體(ti) 來講,幼兒(er) 的學習(xi) 特點有以下幾個(ge) 方麵:是在無意注意伴隨下的隨機、碎片化學習(xi) ;是以多種感官為(wei) 渠道的感知、體(ti) 驗式學習(xi) ;是以動作伴隨的操作式學習(xi) ;是以直接興(xing) 趣為(wei) 動力的情緒化學習(xi) ;是在生活和遊戲過程中進行的整體(ti) 化學習(xi) ;等等。幼兒(er) 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所持經驗的特點決(jue) 定了幼兒(er) 學習(xi) 的主要特點是“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幼兒(er) 的學習(xi) 要充分感知,要在自然化、生活化、遊戲化的情境中學習(xi) 。對幼兒(er) 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於(yu) 能在一個(ge) 充滿支持的生活和學習(xi) 環境中,他們(men) 的需要、興(xing) 趣被充分關(guan) 注,他們(men) 的天性被充分釋放,他們(men) 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學習(xi) ,能將思考與(yu) 行動結合起來。

  下麵這個(ge) 例子或許會(hui) 給我們(men) 帶來一些啟發。一位家長在微信交流群裏介紹了她孩子學習(xi) 數學的方法。她的兒(er) 子非常喜歡玩積木搭拚玩具,並且說要“買(mai) 好多塊”。於(yu) 是她問兒(er) 子:“好多是多少?”孩子說:“100塊。”於(yu) 是她就問兒(er) 子:“你能數到100嗎?”孩子當時還不能。媽媽就趁勢說:“一個(ge) 選擇是今天可以數到幾就買(mai) 幾塊,另一個(ge) 選擇是今天先練習(xi) 數數,明天再來買(mai) 。”孩子猶豫了半天說:“那就明天吧。”隨後,她遞給孩子一個(ge) 標記著從(cong) 1到100所有整數、以厘米為(wei) 單位的紙質尺子說:“你自己看吧。”這位媽媽說,在孩子缺乏動機的時候,讓孩子數到100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是當孩子有了強烈的動機,想要買(mai) 100塊積木的時候,他學習(xi) 的欲望就特別強,就會(hui) 自己去學習(xi) 如何從(cong) 1數到100。我們(men) 從(cong) 這個(ge) 事例中更能感受到在幼兒(er) 的學習(xi) 過程中,學習(xi) 方法是否符合幼兒(er) 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至關(guan) 重要。

  事實上,當今世界學前教育研究與(yu) 實踐的關(guan) 注點也正在從(cong) “學了什麽(me) ”向“怎麽(me) 學”轉變。教育部《關(guan) 於(yu) 大力推進幼兒(er) 園與(yu) 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指出,要重視幼兒(er) 的學習(xi) 品質,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er) 的好奇心和學習(xi) 興(xing) 趣,幫助幼兒(er) 逐步養(yang) 成積極主動、認真專(zhuan) 注、不怕困難、敢於(yu) 探究和嚐試、樂(le) 於(yu) 想象和創造等良好的學習(xi) 品質。

  幼小科學銜接,幼兒(er) 園就要與(yu) 家長、社會(hui) 合作,共同為(wei) 幼兒(er) 創設自然化、生活化、遊戲化的學習(xi) 環境,寓教於(yu) 樂(le) 。成人給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順應其天性,引導其發展,讓幼兒(er) 在遊戲、探索、發現、體(ti) 驗的快樂(le) 生活中,學會(hui) 認知、學會(hui) 做事、學會(hui) 共同生活、學會(hui) 生存。

  什麽(me) 才叫為(wei) 孩子打下好基礎

  當前,世界處於(yu) 以知識經濟、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為(wei) 特征的社會(hui) 變遷和轉型的巨大浪潮中,以知識技能灌輸、應試為(wei) 導向的教育越來越呈現出難以適應社會(hui) 需要、無法支持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弊端。世界教育改革開始出現新的走向,以學科知識結構為(wei) 核心的傳(chuan) 統標準體(ti) 係將逐步被以促進個(ge) 人發展和終身學習(xi) 為(wei) 主的核心素養(yang) 教育體(ti) 係所取代,讓兒(er) 童在當下過“有意義(yi) 的生活”,作好“麵向未來的準備”成為(wei) 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這一潮流也讓我們(men) 進一步認識到,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良好的學習(xi) 品質比獲得知識和技能更為(wei) 重要。

  小學低年級教師通過多年觀察發現,那些學習(xi) 中在抗幹擾能力、專(zhuan) 注能力和堅持性等方麵表現優(you) 秀的孩子學業(ye) 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他們(men) 有踏實認真的學習(xi) 態度,興(xing) 趣廣泛,好奇心強,喜歡提問,善於(yu) 觀察,具有較強的主動性和堅持性,願意探究。相反,那些注意力渙散、傾(qing) 聽能力較弱、情緒低落、缺乏興(xing) 趣和主動性、自我控製能力較弱的孩子,則容易出現入學適應不良的問題。在這些孩子中,不乏被提前灌輸了大量小學知識的孩子,以致出現厭學情緒。同時,心理學研究發現,家庭中為(wei) 幼兒(er) 提供適當的玩具材料,孩子每天得到多樣刺激的機會(hui) ,父母積極參與(yu) 兒(er) 童遊戲和活動,能夠對孩子未來學習(xi) 能力和學業(ye) 成績有較大影響。

  這些發現無疑是非常有意義(yi) 的,它直觀地告訴我們(men) 什麽(me) 才叫為(wei) 孩子打下好基礎——與(yu) 知識儲(chu) 備相比,學習(xi) 品質的養(yang) 成更重要。為(wei) 此,幼兒(er) 園和小學低年級都要聚焦兒(er) 童學習(xi) 品質的培養(yang) ,引導家長科學認識學習(xi) 的關(guan) 鍵問題,從(cong) 學習(xi) 品質入手,做好幼小銜接。

  學習(xi) 品質是指個(ge) 體(ti) 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wei) 傾(qing) 向,包含了決(jue) 定學習(xi) 質量的關(guan) 鍵要素,如學習(xi) 態度、學習(xi) 習(xi) 慣和學習(xi) 方式等,是終身學習(xi) 與(yu) 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學習(xi) 品質既包括興(xing) 趣、動機、堅持性與(yu) 抗挫折能力、獨立性、專(zhuan) 注、計劃性、時間洞察力等特質要素,也包括精細加工、深度理解、反思、批判、創造、想象等具體(ti) 的學習(xi) 方法與(yu) 技能。學習(xi) 品質既包括個(ge) 體(ti) 獨立學習(xi) 過程中的認知、情感、行為(wei) 等特征,也包括他們(men) 在社會(hui) 學習(xi) 中與(yu) 他人合作、溝通、討論的特征。學習(xi) 品質的內(nei) 涵強調的不是兒(er) 童能夠學到的具體(ti) 知識或具體(ti) 經驗,而是如何學。學習(xi) ,不僅(jin) 僅(jin) 是對知識和經驗的掌握,更是興(xing) 趣的形成、習(xi) 慣的養(yang) 成和方法與(yu) 策略的掌握,“怎麽(me) 學”才是兒(er) 童學習(xi) 能力發展與(yu) 提高的實質。

  幫助幼兒(er) 形成對其終身有益的良好學習(xi) 品質,需要家長的理念與(yu) 幼兒(er) 園的理念一致。對此,我們(men) 可以嚐試以下做法:

  一是開展有關(guan) 學習(xi) 品質的專(zhuan) 題講座,幫助家長認識、了解學習(xi) 品質的內(nei) 涵和對個(ge) 體(ti) 終身學習(xi) 的重要意義(yi) 。二是引導家長對幼兒(er) 進行家庭觀察,看看哪些行為(wei) 表現屬於(yu) 學習(xi) 品質,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然後再展開討論,看看其中消極的學習(xi) 品質反映了哪些問題,積極的學習(xi) 品質源於(yu) 哪些經驗。三是通過半日觀摩,邀請家長走進幼兒(er) 園、走進班級,體(ti) 驗幼兒(er) 的遊戲,觀察幼兒(er) 的學習(xi) 過程,記錄體(ti) 現幼兒(er) 學習(xi) 品質的行為(wei) 表現,然後再與(yu) 教師展開集中討論,了解幼兒(er) 園的生活化、遊戲化課程如何支持幼兒(er) 的學習(xi) 品質。四是邀請小學、中學教師與(yu) 幼兒(er) 教師和家長進行互動,引導家長用終身學習(xi) 的眼光看待即將到來的小學學習(xi) ,用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當前幼兒(er) 的發展水平和需要。五是通過家長之間、家園之間的充分研討,梳理有效經驗,幫助家長在創設環境,支持孩子主動學習(xi) 、觀察發現、科學探究、解決(jue) 問題、管理情緒等方麵獲得可操作的有效支持策略等。

  總之,在尊重兒(er) 童學習(xi) 與(yu) 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科學製定幼兒(er) 學習(xi) 品質結構要素發展框架與(yu) 幼兒(er) 學習(xi) 品質培養(yang) 課程框架,將幼兒(er) 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與(yu)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常見情境相結合,充分挖掘社會(hui) 資源的教育潛力,提出具體(ti) 可操作的指導建議,開展家園社協同育人有益嚐試,是落實“雙減”政策,以幼兒(er) 學習(xi) 品質培養(yang) 為(wei) 切入點,深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推進幼小科學銜接的實踐創新。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