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嗬護每一棵“小樹苗”
作者:莫潔(媒體(ti) 評論員)
又到兒(er) 童節。在這個(ge) 專(zhuan) 屬於(yu) 孩子們(men) 的節日裏,所有人都真誠地祝福他們(men) 快樂(le) ,也將油然而生的殷殷希望寄托在他們(men) 身上。
童年,是一個(ge) 人一生中至關(guan) 重要的階段,是一個(ge) 人最初始的社會(hui) 化過程,不僅(jin) 決(jue) 定個(ge) 人未來的生活,也決(jue) 定其與(yu) 社會(hui) 互動的方式與(yu) 狀態。而對一個(ge) 國家來說,少年兒(er) 童是未來的代名詞,是國家和民族希望之所在。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當代中國少年兒(er) 童既是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經曆者、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jun) ”。
兒(er) 童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兒(er) 童權利保障的成色,彰顯一個(ge) 社會(hui) 文明的水平。作為(wei) 一個(ge) 兒(er) 童人口大國,中國在兒(er) 童保護道路上留下清晰且鏗鏘的足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麵提高義(yi) 務教育質量並推動義(yi) 務教育資源均衡化;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並吸納強製報告等創新製度,為(wei) 孩子們(men) 的安全拉起一道道防線;關(guan) 愛留守兒(er) 童,建立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關(guan) 愛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hui) 議製度,加強營養(yang) 餐計劃,確保他們(men) 吃得好;推動兒(er) 童福利機構優(you) 化提質和創新轉型。
當代少年兒(er) 童無疑是幸運的一代。他們(men) 出生並成長在一個(ge) 強勢崛起並不斷發展的國家,國家所取得的舉(ju) 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使其有更為(wei) 堅實的基礎和條件,將每一個(ge) “祖國的花朵”托舉(ju) 得更高,有更大的舞台去想象和演繹屬於(yu) 自己的出彩人生。而時代的變遷和社會(hui) 的進步,也為(wei) 全社會(hui) 如何更好關(guan) 愛和保護少年兒(er) 童提出了更多具有挑戰性的課題。
比如,以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技術高歌猛進之際,未來孩子們(men) 需要的是怎樣的教育?作為(wei) 智能手機、觸屏電腦陪伴成長起來的“網絡原住民”,他們(men) 該如何更好地處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關(guan) 係,需要怎樣的新的媒介素養(yang)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以及更多孩子住房方式的改變,他們(men) 與(yu) “泥土”以及承載其上的文化的關(guan) 係將產(chan) 生什麽(me) 變化,這種變化又如何反作用於(yu) 孩子們(men) ?這些或大或小、或隱或現的命題,絕不僅(jin) 是家庭和學校的責任,更是我們(men) 共同的課題,需要全社會(hui) 加以關(guan) 注和審視。
一切為(wei) 了孩子、為(wei) 了孩子的一切、為(wei) 了一切孩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深情寄語廣大少年兒(er) 童:“你們(men) 現在都是小樹苗,品德的養(yang) 成需要豐(feng) 富的營養(yang) 、肥沃的土壤,這樣才能茁壯成長。”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在成長這趟漫長的旅程中,每一名兒(er) 童都需要從(cong) 小刻苦學習(xi) 、樹立理想、砥礪品格、增長本領,努力實現全麵發展,為(wei) 個(ge) 人發展積累勢能。而在此之外,不斷優(you) 化兒(er) 童的成長環境,不斷推動兒(er) 童權利的落實和保障,持續加強兒(er) 童福利體(ti) 係建設,盡可能將經濟發展成果應用於(yu) 兒(er) 童身上,是我們(men) 不容推卸的責任和神聖的使命。
共同守護我們(men) 的孩子,嗬護每一棵“小樹苗”,就是為(wei) 社會(hui) 的發展築牢基礎,為(wei) 民族的未來築夢。關(guan) 注並不斷推動兒(er) 童權利發展,也不應僅(jin) 在兒(er) 童節這一天,而當在每一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