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助企紓困
作者:吳秋餘(yu)
引導金融“活水”流向實體(ti) 經濟,政府性融資擔保正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wei) 穩住經濟基本盤,支持市場主體(ti) 紓困發展,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再擔保合作業(ye) 務新增1萬(wan) 億(yi) 元以上。財政部近日發出通知,要求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信作用,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大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資本金補充、擔保費補貼等支持力度。
近年來,我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產(chan) 規模不斷擴大、業(ye) 務規模不斷增長、擔保形式不斷創新,在引導金融服務小微企業(ye) 、促進實體(ti) 經濟發展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2021年,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新增再擔保合作業(ye) 務7542.15億(yi) 元、戶數72.49萬(wan) 戶,較上年分別增長78.63%、164.69%;再擔保合作業(ye) 務平均擔保費率降至0.82%,較上年同期下降0.13 個(ge) 百分點。實踐證明,政府性融資擔保是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政策工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ye) 的覆蓋麵,努力營造良好融資生態,進一步推動解決(jue) 實體(ti) 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題。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許多市場主體(ti) 麵臨(lin) 困難,而融資難題,是擺在不少中小微企業(ye) 麵前的一道坎。疫情影響下,一些企業(ye) 收入減少、成本上升,資金鏈非常緊張。與(yu) 此同時,一些金融機構出於(yu) 風險控製等因素考量,也存在“惜貸”“斷貸”等現象。
金融機構不敢貸,小微企業(ye) 貸不到,破解這一“兩(liang) 難”問題,需要加快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ti) 係建設,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liang) 撥千斤”的作用,用好政府性融資擔保增信、降費、分險等功能,為(wei) 企業(ye) 提供便捷、優(you) 質、高效的融資擔保服務,為(wei) 市場主體(ti) 紓困發展創造更好的金融環境,讓金融機構貸得放心,讓市場主體(ti) 貸得舒心。
一方麵,要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著力為(wei) 困難行業(ye) 和小微企業(ye) 優(you) 化服務。在當前實體(ti) 經濟發展麵臨(lin) 困難的情況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更要堅持準公共定位,堅持回歸擔保主業(ye) ,聚焦支小支農(nong) ,切實降費讓利,與(yu) 市場主體(ti) 共渡難關(guan) 、並肩前行。財政部明確提出,對符合條件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ye) 的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其融資擔保業(ye) 務將納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再擔保合作範圍。各地區也應當因地製宜創造條件,千方百計為(wei) 受疫情衝(chong) 擊較大的行業(ye) 企業(ye) 提供擔保支持。雖然看眼前,向困難行業(ye) 企業(ye) 伸出援手,可能會(hui) 給擔保機構的運營和風控帶來壓力,但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必須算大賬、算綜合賬、算長遠賬,留住青山才能贏得未來。
另一方麵,要推進銀擔合作,共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效能。國內(nei) 外實踐表明,構建銀行與(yu) 擔保機構共同參與(yu) 的銀擔合作機製,有助於(yu) 加強銀行與(yu) 擔保機構的風險分擔和利益融合,實現融資擔保業(ye) 務的可持續發展。支持市場主體(ti) 紓困發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要與(yu) 銀行形成合力,加快推進銀擔合作,特別是持續加強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和省級再擔保機構與(yu) 全國性、區域性銀行的“總對總”合作,進一步夯實合作基礎、落實合作條件、降低合作門檻,構建共同參與(yu) 、合理分險的銀擔合作機製,提高銀行支持困難行業(ye) 和企業(ye) 的積極性,共同管理好擔保貸款業(ye) 務風險。
市場主體(ti) 是經濟發展的根基和動力所在,越是困難增多、壓力加大,越要給市場主體(ti) 更多的支持、更好的環境。在市場主體(ti) 最需要的時候拉一把,是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義(yi) 不容辭的責任,要用足用好惠企政策,助力市場主體(ti) 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為(wei)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做出應有的貢獻。(吳秋餘(y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