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土壤加肥力 提升畝產增效益——陝西富平夏糧收獲見聞
新華社西安6月5日電 題:改良土壤加肥力 提升畝(mu) 產(chan) 增效益——陝西富平夏糧收獲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彤
初夏已到,關(guan) 中農(nong) 村迎來了一年中最為(wei) 繁忙的時節。當記者來到陝西省富平縣薛鎮薛鎮村時,一台台農(nong) 用機具穿梭往返、一個(ge) 個(ge) 農(nong) 人奔波忙碌的場景不斷映入眼簾。
富平縣書(shu) 香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祁昆鋒是有著多年糧食種植經驗的“老糧農(nong) ”,一邊隨手掐起幾株即將收獲的麥穗,一邊用嘴一吹查看麥粒的飽滿程度。他說:“今年麥穗豐(feng) 盈充實,隻要後期晾曬得當,畝(mu) 均產(chan) 量超過800斤不成問題!”
地處富平縣東(dong) 北角的薛鎮是幹旱半幹旱地區,多年平均降雨量僅(jin) 為(wei) 500毫米,灌溉條件的缺乏讓這裏的糧食生產(chan) 不得不“靠天吃飯”,加施化肥追求產(chan) 量雖然一度提高了畝(mu) 產(chan) ,但土壤板結帶來的肥力下降卻讓糧食生產(chan) 在嚐到幾年“甜頭”後戛然而止。
從(cong) 2013年開始,祁昆鋒開始嚐試在自己的63畝(mu) 麥田中完全不使用農(nong) 藥、化肥、除草劑和生物調節劑,全部用有機肥供給田間糧食。加上秸稈還田、深翻土壤、田草入地等綠色生產(chan) 方式,告別“向化肥要效益”的書(shu) 香家庭農(nong) 場,糧食產(chan) 量逐年提升。祁昆鋒說,多年的持續改良,增加了土壤肥力,也堅定了他走深走實綠色農(nong) 業(ye) 發展的信心。
記者從(cong) 陝西省富平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了解到,作為(wei) 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chan) 基地,多年來,當地以減施化肥、除草劑、農(nong) 藥等添加物為(wei) 抓手,推廣綠色生態種植,不僅(jin) 實現了糧食產(chan) 量穩定提升,也保證了土壤肥力逐步改善,綠色、生態、可循環的糧食種植模式,確保了農(nong) 民種糧收益穩步提高,糧食質量保持在較高水準。
陝西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種植業(ye) 管理處處長吳金亮說,今年陝西全省小麥種植麵積達1440萬(wan) 畝(mu) ,自5月下旬開始,陝西夏糧收獲已在全省範圍內(nei) 全麵展開。“雖然部分田塊遭遇了去年強秋淋天氣的不利影響,但綠色種植模式的推廣,糧田的抗風險水平不斷提高,農(nong) 民成為(wei) 其中最大的獲益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