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舞姿繪製盛唐畫卷——淺評原創舞劇《門》的藝術特色和審美價值

發布時間:2022-06-08 09: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郝耀華(新華社高級記者)

  由西安演藝集團和北京易傑工作室聯合出品的大型舞劇《門》,讓人們(men) 再度感受到了古典大唐永不衰竭的文化魅力,為(wei) 藝術領域豎起了探索民族舞劇革新的新路標。

  舞劇《門》的創作靈感來自唐代畫家張萱的《搗練圖》,《門》的創作者使畫形諸樂(le) 舞,活現了古代婦女搗練、縫製等勞作情景。開“門”見戲,當代舞蹈家們(men) 傾(qing) 情演繹的九章大唐傳(chuan) 奇《門》,再現了開元盛世長安城一百零八坊的社會(hui) 圖景和芸芸眾(zhong) 生的生存狀態,具有很強的曆史縱深感和藝術表現力。

  《門》從(cong) 當代觀眾(zhong) 的認知和審美觀出發,打通了從(cong) 曆史敘事、文學敘事到藝術敘事的路徑,以舞劇形式搭建起故事發生發展的層級體(ti) 係,實現了曆史與(yu) 現實互為(wei) 照應並有效溝通的藝術效果。這主要表現在舞劇的板塊結構和相應的敘事方式上,其借鑒《搗練圖》的散點透視法設立了九個(ge) 戲劇單元,貌似散漫,實則如珠走盤,縱橫多變而不離主題。《門》利用多點透視、移動透視,以及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在串聯人物司閽的引領下,帶著觀眾(zhong) 穿越時空看那門裏門外的人世百態。這樣的結構形式和逆敘、留白的表現手法不僅(jin) 拓展了戲劇容量,還明顯地增強了舞台表現力,形成了新的觀演關(guan) 係,在為(wei) 音樂(le) 、舞美、燈光、服裝等創作者和演員留下藝術創新空間的同時,如門半掩約略可尋,亦使觀眾(zhong) 眼見一台風華,心有不同感悟。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長安古城不同位置的坊裏承擔著不同的城市功能。創作者給老尼、宦人、司徒、將軍(jun) 、狂生、刀客、乞兒(er) 等劇中人設定了各自的空間位置,以便於(yu) 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有一坊人物演一出戲碼,每人有其遭際每人有其性情。如老尼遁入空門而不絕其情,乞兒(er) 簞瓢陋巷而不墮其誌,將軍(jun) 生於(yu) 豪門而能為(wei) 國捐軀……不同坊裏的人物故事也互有關(guan) 聯,交織起來共同反映整個(ge) 社會(hui) 環境和時代特征。

  導演易傑說,“門”是我們(men) 用舞蹈語匯講故事的一個(ge) 切入點和不斷深化主題思想的“挖掘機”。《門》這個(ge) 劇名正是題旨所在,它是活潑的劇魂。黑格爾說美是“理念在感性事物中的體(ti) 現”,《門》在舞台上呈現出了詩意豐(feng) 盈的美學意象。開場的《搗練圖》群舞,畫以添舞之清麗(li) 廓影,舞以補畫之纏綿情意。舞者“體(ti) 如輕風動流波”“如推若引留且行”,在詩情畫意中表現出經過中外融合的唐代新舞風。《懷貞坊·九寶》一幕嚐試了古典園林的“借景營造法”,“因借無由,觸情皆是”,舞者借夢幻之虛景演繹動人心魄的精靈之舞。民間認為(wei) 魚是愛情和美滿家庭的象征物,夫妻和好謂“如魚得水”,這一幕的背景上有交纏遊動的雙魚影像,舞台上的魚形雙人舞如同無言的話劇對白,用煽情的舞蹈語匯表達了“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堅貞愛情和對美好的不懈追求。由“門”帶來的美在舞台上靜悄悄地孵化、鋪展、延伸,生命的原色被創造者深邃的思緒和舞者的發揮盡情渲染。狂生居然潑酒作畫,醉眼看人間竟是那麽(me) 率真!劇中“陰陽雙魚”的精靈形象、充滿禪理和人文情懷的音樂(le) 、隨時光與(yu) 思緒流動的案幾裝置、劍氣簫心的刀客裝束、風俗樂(le) 舞獅子的造型,乃至舞劇的海報,皆具美感。正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予人以審美快感和哲理思考。

  作曲家文子試圖以最貼切的聲音來為(wei) 人物和劇情造型“定性”,使之成為(wei) 演員與(yu) 觀眾(zhong) 間的聽覺中介。首幕便樂(le) 音不凡,箏若泉聲叮咚,簫如清風出岫,又聞人聲穿穀而來。歌者曹芙嘉的哼唱雖無詞而詞意無盡;加上時隱時現的手碟聲,把《搗練圖》裏的人物悉數激活,讓古風翩翩的美麗(li) 重現人間。尾聲處陣陣木魚聲把人們(men) 拉回到現實,老尼麵對青燈枯卷,已是明鏡止水心,清淨無求意。斷腸之曲似在娓娓說禪:原來美麗(li) 隻是遁入空門後的一場春夢。之後介入的艾捷克、揚琴、口弦等,似乎都在找尋和貼近西域人的風貌。風雨江邊,行俠(xia) 仗義(yi) 的刀客實為(wei) 女兒(er) 身,自有衷腸宛轉和對知己的欽慕,音樂(le) 的演繹極盡剛柔揚抑之變,淒切時令人唏噓,鏗鏘時壯人心懷。《禮記·樂(le) 記》有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門》的音樂(le) 不止以樂(le) 悅耳,更能以心叩心。

  通過劇中人、坊間事,舞劇《門》形象地表現並讚美忠貞不渝的愛情、體(ti) 仁尚義(yi) 的人格、為(wei) 國盡忠的精神和追求美好的信念。易傑導演表示,我國先哲主張善與(yu) 美的統一,《門》也體(ti) 現了這樣的美學價(jia) 值。“愛恨”“嗔癡”細分說,“忠孝”“仁義(yi) ”蘊其中。《門》以當代審美表達方式講述了1300多年前的坊間故事,上下千載以心溝通,期待引發廣大觀眾(zhong) 的共鳴,讓優(you) 秀的民族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魂成為(wei) 當代人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