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小麥開啟大麵積收割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武成軍(jun)
“今年麥子又迎來大豐(feng) 收,不僅(jin) 麥穗大,麥粒也飽滿,畝(mu) 產(chan) 能達到1000多斤。”河北邯鄲成安縣種糧大戶楊俊山說。
芒種到,麥收忙。6月6日正值農(nong) 曆“芒種”,在成安縣南魚口村,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十幾台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駛入麥田,河北省正式開啟了小麥收割“第一鐮”,全省小麥自邯鄲市由南至北開始大麵積收割,全省200萬(wan) 台農(nong) 業(ye) 機具將投入“三夏”作業(ye) ,“三夏”機收和夏種會(hui) 戰正式拉開帷幕。
“今年成安縣33.25萬(wan) 畝(mu) 小麥豐(feng) 收在望,預計3到5天完成全部收割任務、7到10天完成今年的夏種任務,確保今年‘三夏’工作如期完成。”成安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張海濱說。
為(wei) 保障小麥顆粒歸倉(cang) ,夏玉米搶時播種,成安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組織2000多台農(nong) 機,通過統一調度,幫助農(nong) 民搶時開展夏收、夏種以及水肥管理一條龍作業(ye) ,確保夏收夏種順利完成。
隨著操作員打開操控係統、確定坐標、按下確定鍵,無人駕駛小麥聯合收割機自己規劃好線路,開始駛入麥田收割小麥,遇到障礙物還會(hui) 自動繞行。
智能化、信息化為(wei) 今年“三夏”注入活力,智慧農(nong) 機成為(wei) 今年“三夏”新寵。激光平地機、利用北鬥衛星定位與(yu) 導航技術的無人駕駛拖拉機、實現智能化控製的精量播種變量施肥播種機等多種大型智能化機械聯合“作戰”,密切配合,高效完成小麥收割、脫粒、秸稈收集、土地翻耕、玉米播種等工作。成安縣在“三夏”全程機械化生產(chan) 上實現了農(nong) 機“四化”:農(nong) 機管理信息化、田間作業(ye) 自動化、生產(chan) 過程數字化、經營服務網絡化。
受去年河北省冬小麥遭遇秋汛晚播影響,今年年初,苗情普遍偏弱。針對不利因素,成安縣提早組織農(nong) 技人員,采取種糧大戶蹲點駐守、種植散戶統防代管等方式,對冬小麥開展分類管理、數控結合的科技壯苗行動;組織農(nong) 技專(zhuan) 家針對不同地塊的苗情、墒情,開具施藥配方,調配拖拉機、無人機分區域開展噴施作業(ye) ;對麥田進行分類指導並積極落實一噴三防等各項惠農(nong) 政策,根據小麥的墒情和苗情進行田間管理,使主體(ti) 麥田長勢逐漸向好,畝(mu) 穗數比上年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也超越往年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