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作弊雖係偶發,共性教訓仍應記取
作者:龍之朱
6月8日,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發布情況通報稱,經公安機關(guan) 迅速偵(zhen) 查,現查明:涉數學全國乙卷事,係考中作弊,甘肅某考生違規攜帶手機進入考場,開考後拍攝試卷發至QQ群尋求解答未果,不存在考前泄題。上述通報稱,對所涉考點,相關(guan) 地方教育考試機構已撤換監考人員,並將對違規考生和失職失責人員嚴(yan) 肅處理。同日,甘肅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稱,該考生數學成績無效,同時將無法再參加後續高考考試。
此外,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還通報稱,涉數學全國新高考I卷事,係惡意編輯“占坑帖”,廣東(dong) 某考生考前在QQ空間發布無關(guan) 帖子占位,考後再用試卷內(nei) 容替換原有內(nei) 容,帖子時間仍顯示開考前。安徽某考生自稱“考前押中語文全國乙卷試題”,同樣是考後惡意編輯的“占坑帖”。
相關(guan) 部門迅速查明幾起事件原委,或“係考中作弊”,或“係惡意編輯‘占坑帖’”,認定“不存在考前泄題”,且采取有力有效之補救措施,這多少讓人鬆了一口氣。好在這隻是幾起偶發事件,牽涉不廣,影響不大,不會(hui) 波及更多考生。畢竟,一旦涉及考前泄題,不僅(jin) 會(hui) 扯出更多的違規考生和失職失責人員,也會(hui) 導致很多無辜考生的努力功虧(kui) 一簣,傷(shang) 害考試公平。
縱如此,這些事件也絕不能輕易放過。即便屬於(yu) 偶發行為(wei) ,但必須記取其間的共性教訓,以求徹底杜絕今後再度發生此類“低級錯誤”。
一者,曆年高考,堪稱監考最嚴(yan) 。人防之外,還有技防,更有不定期的抽查、巡查、突擊檢查等。這種頂格的“嚴(yan) ”,本身就是對公平、公正考試秩序的嗬護,也因此,在公眾(zhong) 心目中,高考毫無例外地有著崇高的地位,足以讓人信任、讓人放心。然而,如此層層設防之下,甘肅這名考生居然可以輕鬆地把手機帶進考場,輕鬆地拍下數學試卷,輕鬆地發布上網,這件事徹頭徹尾透露著蹊蹺,疑點叢(cong) 生。
考點入口,失守;考場巡查,失守;通訊屏蔽,失守……層層關(guan) 卡,形同虛設。通報稱,將嚴(yan) 肅處理失職失責人員,這個(ge) 自然不在話下,但首要的是先把千瘡百孔的監考漏洞堵上。
事實上,類似帶手機事件,此前也曾出現過。去年高考期間,武漢一考生就將手機帶入考場並藏於(yu) 草稿紙下拍題,於(yu) 開考46分鍾發至某培訓機構尋求答案(未獲)。可見,嚴(yan) 格考場秩序,仍任重道遠。
再者,“占坑帖”一驚一乍,雖係捕風捉影,惡意製造事端,但經輿論場發酵,也會(hui) 對眾(zhong) 多考生及家長產(chan) 生定向心理暗示,社會(hui) 影響極其惡劣。如此一再強化負麵印象、渲染炒作所謂“黑幕”,也會(hui) 造成一定的社會(hui) 誤解,動搖公眾(zhong) 對高考公平的信任,屬於(yu) 公然挑戰公眾(zhong) 的底線。對於(yu) 此類行為(wei) ,不僅(jin) 要嚴(yan) 厲懲處當事人,相關(guan) 平台也要加強審核,及時處置。
對任何涉及高考的舞弊行為(wei) ,都必須“零容忍”。根據教育部2012年修訂發布的《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規定,考試作弊不僅(jin) 成績無效,“向考場外發送、傳(chuan) 遞試題信息的”,亦“可以視情節輕重,同時給予暫停參加該項考試1至3年的處理”。
高考從(cong) 來不僅(jin) 僅(jin) 是考生一個(ge) 人的事,也動輒牽扯到整個(ge) 社會(hui) 敏感的神經。維護高考公平,關(guan) 係到每一個(ge) 考生的切身利益,也關(guan) 係到一個(ge) 社會(hui) 能否守住公平公正的底線。也因此,相關(guan) 部門應該揪住這些偶發事件,深入調查,加強應急,完善監管,不負公眾(zhong) 信賴。(龍之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