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雷電季”如何避雷?不要太突出,步子別太大

發布時間:2022-06-09 10:15: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6月7日晚,湖北、山東(dong) 、北京、河北、廣西、西藏等地都發布了雷電預警。夏季雷電活動多發,我們(men) 要怎麽(me) 躲開雷電傷(shang) 害?哪裏雷電更高發?哪種閃電更易傷(shang) 人?靠觀雲(yun) 識天,我們(men) 能夠預判雷電的發生嗎?雷擊來臨(lin) 前,我們(men) 的身體(ti) 能感知嗎?

  采挖蟲草要懂防雷電?

  雷電是對雷鳴和閃電的統稱。

  當大氣能量積累,強烈的垂直運動帶來積雨雲(yun) 的迅速發展。積雨雲(yun) 就有可能轉化成雷雨雲(yun) ,產(chan) 生雷電活動。

  這要滿足兩(liang) 個(ge) 條件:一是,要有劇烈的對流活動,使積雨雲(yun) 塊間產(chan) 生相互凝聚、碰撞、分裂等激烈運動;二是,運動中發生摩擦,在強烈對流的作用下,大氣中的正負電荷被分離並在雲(yun) 的不同部位積聚。

  中國氣象局氣象分析師李倩介紹,一般來講,雲(yun) 體(ti) 的上部集中正電荷,下部集中負電荷,電的感應作用使雷雨雲(yun) 籠罩下的地麵帶有正電。這樣一來,在雲(yun) 的上部下部之間、雲(yun) 和雲(yun) 之間、雲(yun) 和地麵之間,就會(hui) 形成強烈的電場。隨著電場兩(liang) 邊電位差越來越大,就會(hui) 發生擊穿空氣的放電現象,並激發空氣發光。這就是閃電了。

  閃電的一瞬間,正負電荷相遇,釋放出巨大能量,使周圍空氣迅速膨脹,巨大的震動形成聲波,這就是我們(men) 聽到的雷聲了。

  雷暴雲(yun) 產(chan) 生的閃電有雲(yun) 內(nei) 閃電——發生在雷雨雲(yun) 內(nei) 部的放電;雲(yun) 間閃電——發生在雲(yun) 和雲(yun) 之間;雲(yun) 地閃電,也就是雲(yun) 和地麵之間的閃電;以及發生在雲(yun) 頂及其上部的中層放電現象。

  李倩介紹:“大部分的自然閃電都是雲(yun) 閃。雲(yun) 閃可能會(hui) 對飛行器的安全或地麵一些敏感電子、通訊設備造成威脅。地閃離我們(men) 最近,所以,往往對我們(men) 造成的傷(shang) 害也更大。”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雷電活動,一般來講,低緯度地區的雷電活動要比高緯度地區多,而在同緯度上,地形複雜的山區,發生雷電活動的可能要比地形平緩的平原地區更大。

  在蟲草采挖季,青海、四川等地氣象部門則對防雷電進行了特別提示或部署了雷電災害防禦事宜。

  李倩解釋稱,蟲草采挖集中期往往是高原對流性天氣發展最為(wei) 頻繁的時期。在夏季,青藏高原相當於(yu) 一個(ge) 巨大熱源,高原上空以上升運動為(wei) 主。高原特殊的地形熱力和動力作用,強烈影響了其上空的大氣環流,導致雷電活動高發頻發。

  位置不能太突出,步子別太大

  並不是到了平坦的開闊地就遠離了雷電威脅。周圍越是平坦,越要注意不要因為(wei) “太突出”而引雷。

  李倩介紹,首先根據統計,雷擊地點發生在農(nong) 田的比例最高,可達32%;其次是建築物,如農(nong) 村民居、窩棚、崗亭等,占到23%;最後是在開闊地、水域,比如河邊、沙灘以及樹下。此外,由於(yu) 煙氣具有導電性,所以,煙囪也特別容易遭雷擊。

  如果雷電天氣發生時,我們(men) 不巧正待在戶外,那麽(me) 此時要立即尋找可以躲避的地方。

  躲到什麽(me) 地方更理想?

  李倩表示,首選裝有避雷針、鋼架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此外,汽車也是不錯的避雷場所,“車本身是金屬框架,被雷電擊中,可以直接導電到地下,車裏是安全的,要注意的是此時要緊閉車窗、車門。”

  而孤立的棚屋、崗亭等低矮建築物則不要進入,帳篷等無避雷設備的物體(ti) 附近也不能停留。

  李倩還特別提示,雖然此時要盡快離開空曠地帶,但是,邁的步子可不能太大。“在雷雨天氣中大踏步奔跑,可能會(hui) 引起跨步電壓傷(shang) 人。因為(wei) ,當雷擊發生時,兩(liang) 腳站的地點電位不同,其電位差會(hui) 在兩(liang) 腳間產(chan) 生電壓,也就有電流通過人體(ti) 下肢。兩(liang) 腿之間距離越大,跨步電壓也就越大。”

  身體(ti) 感知預斷雷電靠譜嗎?

  目前,閃電定位儀(yi) 能對地閃進行監測,風雲(yun) 四號B星攜帶的閃電成像儀(yi) 則可實現對雲(yun) 閃的監測,氣象部門開展的強對流監測可以實現對雷電活動的預報預警服務。

  如果大意了,沒有關(guan) 注雷電預警信息,公眾(zhong) 能否憑借眼力來判斷雷電是不是馬上就要來了?對此,李倩表示,大家可以學習(xi) 通過判別雲(yun) 來識別雷電活動。

  當濃密的烏(wu) 雲(yun) 開始迅速堆積,變大、變黑時,就有可能發生雷電。如閃電與(yu) 雷聲的時間間隔較長,說明雷電離我們(men) 還有一段距離。此時,如果身處戶外,要馬上停止戶外活動,立刻找地勢較低且安全的地方躲避。而當看見閃電和聽見雷聲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這就說明雷電正在向我們(men) 靠近。

  最後,再來看看,身體(ti) 感知雷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有說法稱,如果感覺到頭發豎起,皮膚如同螞蟻爬行一般在顫動,就有可能要被雷擊了。

  這個(ge) 說法靠譜嗎?這樣來預判雷電可行嗎?

  頭發豎起、皮膚顫動,這確實是人在遭受雷擊前的身體(ti) 感受。但是,對此,李倩提醒,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感覺,意味著已經處於(yu) 馬上要被雷擊中的危險處境了。“這個(ge) 狀態已經很危險了。應該立刻躺倒在地或選擇低窪處蹲下,雙腳並攏,雙手抱膝,低頭,身體(ti) 前傾(qing) ,盡量縮小暴露麵積。”

  監製:郭靜

  記者:劉飛

  編輯:楊揚、馬露絲(si)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