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年來,3.8萬名“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紮根基層服務鄉村—— 更多青年才俊 投身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6-09 10:21: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2021年,人社部等部門啟動實施第四輪高校畢業(ye) 生“三支一扶”計劃。一年來,3.8萬(wan) 名高校畢業(ye) 生投身基層,極大滿足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人才需要。各地各部門著力健全培養(yang) 使用體(ti) 係,為(wei) 支扶人員幹事創業(ye) 、成長成才搭建良好平台。

  基層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如何讓更多人才尤其是年輕人投身基層建設、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舞台,是基層發展的重要命題。

  近日,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通知,部署推進2022年高校畢業(ye) 生“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將招募高校畢業(ye) 生3.4萬(wan) 名投身基層服務。

  為(wei) 貫徹落實中央決(jue) 策部署,2021年,人社部會(hui) 同中央組織部、教育部、財政部等10部門啟動實施第四輪高校畢業(ye) 生“三支一扶”計劃。一年來,3.8萬(wan) 名優(you) 秀高校畢業(ye) 生投身基層支教、支農(nong) 、支醫,幫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基層急需人才如何“下得去”

  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鄉(xiang) 村是急需新鮮血液注入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才貢獻智慧、錘煉自我的廣闊舞台。如何讓人才願意下基層?如何讓基層能夠得到更多急需人才?

  多年來,“三支一扶”計劃為(wei) 基層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青年力量。去年,人社部等部門啟動第四輪“三支一扶”招募以來,各地進一步優(you) 化政策舉(ju) 措,著力提升項目實施的協調性、招募工作的針對性和服務保障的有效性,積極為(wei) 基層選派急需緊缺青年人才。一方麵,通過優(you) 化服務領域,將幫扶脫貧調整為(wei) 幫扶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增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拓展開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協理、建設規劃、基層法務、營林生產(chan) 、生態修複等崗位,積極引導高校畢業(ye) 生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統計顯示,2021年共招募10829名“三支一扶”人員幫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占所有招募人員的28.5%,極大滿足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人才需要。

  同時,優(you) 化招募政策,招募計劃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和脫貧地區重點傾(qing) 斜,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重點傾(qing) 斜,向脫貧戶和零就業(ye) 家庭畢業(ye) 生重點傾(qing) 斜。

  “2021年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招募3714名高校畢業(ye) 生,占總人數的9.8%。各地也出台了相應的支持政策,比如,湖北、海南等對脫貧戶畢業(ye) 生加分優(you) 先招募,河南、山東(dong) 、寧夏等擴大招募規模,廣東(dong) 、福建拓寬報名範圍到港澳台籍畢業(ye) 生,社會(hui) 反響良好。”人社部人力資源流動管理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此外,服務保障力度更大。據介紹,2021年中央財政投入17.2億(yi) 元,按照東(dong) 、中、西部每人每年1.2萬(wan) 元、2.4萬(wan) 元和3萬(wan) 元(西藏、南疆地區4萬(wan) 元)標準給予工作生活補貼。

  “各地通過強化資金配套,全麵落實社會(hui) 保險待遇,創造條件繳納住房公積金,發放艱邊津貼、鄉(xiang) 鎮工作補貼等,不斷提高服務保障水平。”該負責人介紹,“比如,廣西、四川等建立重大疾病、意外傷(shang) 害等補充保險,雲(yun) 南、貴州等按考核等次給予年終獎或一次性獎勵。這些政策力求讓支扶人員無後顧之憂,安心服務。”

  支扶人員在基層怎麽(me) “幹得好”

  從(cong) 大學的象牙塔走進艱苦邊遠地區的鄉(xiang) 村,高校畢業(ye) 生如何克服本領恐慌,如何盡快適應當地的工作生活環境幹出好成績?這是支扶人員心頭的疑問,也是黨(dang) 委政府部門關(guan) 心的問題。

  “剛來時確實心裏沒底,可有了組織培訓,有了鄉(xiang) 鎮和村裏黨(dang) 員幹部的傳(chuan) 幫帶,我很快就找到節奏了。”支扶人員魯天成說。大學畢業(ye) 後的魯天成報考“三支一扶”,來到甘肅省臨(lin) 夏市南龍鎮羅家灣村服務。初來乍到,他一時摸不著門路。後來,經過參加臨(lin) 夏市委組織部以及人社部門的培訓,魯天成對脫貧攻堅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關(guan) 政策有了更深了解,也逐漸學會(hui) 了如何與(yu)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打交道。

  和魯天成一樣,眾(zhong) 多支扶人員在基層實踐中加強學習(xi) 、提升自我,各地各部門也著力健全培養(yang) 使用體(ti) 係,為(wei) 支扶人員幹事創業(ye) 、成長成才搭建良好平台。例如,針對畢業(ye) 生基層經驗不足、適應能力不強的情況,通過實施能力提升專(zhuan) 項計劃,中央財政投入2400萬(wan) 元專(zhuan) 項培訓8000人次,其中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題培訓5000人次。同時廣泛開展崗前、在崗和離崗培訓,大力提升人崗匹配、能力匹配水平。

  有的地區則加強崗位鍛煉,不斷完善崗位匹配和導師培養(yang) 製度,通過給平台、壓擔子、傳(chuan) 幫帶等舉(ju) 措,為(wei) 支扶人員發揮作用提供全方位支持。如天津、安徽等廣泛推行名師教學示範、崗位練兵比武等活動;湖南、四川等積極選派人員參與(yu) 抗震救災等重點工作,讓支扶人員在急難險重中曆練成長。有的著力提升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結合服務領域、崗位特點,加強專(zhuan) 業(ye) 技術培訓。如北京、江蘇等組織電子商務、鄉(xiang) 村金融、農(nong) 技推廣等高級研修,廣東(dong) 、雲(yun) 南等開展臨(lin) 床觀摩、跟班學習(xi) ,幫助支扶人員拓寬視野,提升專(zhuan) 業(ye) 技術水平……

  “同時,我們(men) 對支扶人員堅持嚴(yan) 管厚愛,加強日常管理和思想引領,嚴(yan) 格在崗和服務補貼發放情況抽查,並結合春節、教師節等節日開展慰問調研活動,讓支扶人員感受到黨(dang) 和政府的溫暖。”該負責人說。

  青年人才如何在基層“留得住”

  青年人朝氣蓬勃、鬥誌昂揚,讓服務期滿的支扶人員自願紮根基層、奉獻自我,需要引導更需要政策保障。

  各地各部門強化政策落實落地,打通期滿紮根基層渠道,為(wei) 基層培養(yang) 人才、留住人才。人社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積極落實公務員定向考錄、事業(ye) 單位專(zhuan) 項招聘等支持政策,推廣落實期滿考核合格基層單位直接聘用辦法,鼓勵縣(市、區)統籌基層編製優(you) 先吸納期滿人員。2021年期滿人員中近七成被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錄聘用。

  與(yu) 此同時,強化跟蹤培養(yang) ,有重點地推薦支扶人員擔任鄉(xiang) 鎮團委副書(shu) 記、站所長助理等,將在多崗位鍛煉中表現突出的優(you) 秀人員納入基層青年後備人才,充分激發他們(men) 紮根基層、幹事創業(ye) 的動力。

  “據我們(men) 了解,重慶有500餘(yu) 名期滿人員提升專(zhuan) 業(ye) 技術職務,60餘(yu) 名成長為(wei) 鄉(xiang) 鎮班子成員或站所負責人。江西上饒有129名期滿人員走上縣直部門或鄉(xiang) 鎮的領導崗位。這些支扶人員為(wei) 基層幹部人才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該負責人說。

  此外,人社部門還通過組織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推薦各類用人單位將有創業(ye) 意願的期滿人員納入支持範圍,開展創業(ye) 培訓等,幫助其實現多渠道就業(ye) 創業(ye) 。據統計,2021年全國共有服務期滿人員2.4萬(wan) 餘(yu) 名,期滿流動率92.6%。其中,考錄為(wei) 機關(guan) 公務員的占11.1%,招聘到事業(ye) 單位的占57.2%,企業(ye) 就業(ye) 的占7.7%,創業(ye) 及其他形式流動的占16.6%。

  數據顯示,自2006年啟動實施“三支一扶”計劃以來,已累計選派46.9萬(wan) 名高校畢業(ye) 生到全國2300餘(yu) 個(ge) 區縣基層服務,培養(yang) 了一大批熱愛基層、紮根基層的青年人才,優(you) 化了基層幹部人才隊伍結構,對引導鼓勵高校畢業(ye) 生到基層工作、加強基層建設、鞏固黨(dang) 的執政基礎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招募計劃將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脫貧縣、易地扶貧搬遷大型和特大型集中安置區所在縣傾(qing) 斜,對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實行計劃單列。人社部將緊扣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需要,持續為(wei) 基層選派優(you) 秀青年人才,積極引導高校畢業(ye) 生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基層一線建功立業(ye) 。”該負責人表示。(本報記者 趙 兵)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