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科學組織做好核酸檢測
光明日報記者 張亞(ya) 雄
作為(wei)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關(guan) 鍵措施,核酸檢測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6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在京舉(ju) 行,就做好核酸檢測工作、抓好疫情防控有關(guan) 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進行了回應。
避免盲目擴大範圍開展全員篩查
“聚集性疫情發生以後,要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科學製定核酸檢測策略,劃定核酸檢測的範圍和頻次,避免盲目地擴大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的範圍。”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指出,核酸檢測是早期發現疫情最科學、最有效的重要手段,疫情發生地應該根據當地的疫情形勢和防控需要,依法、科學組織好核酸檢測工作,明確核酸檢測人群、區域範圍和頻次,做好宣傳(chuan) 、組織和引導工作。
“沒有發生疫情,也沒有輸入風險的,查驗核酸不應該成為(wei) 一種常態。”賀青華指出,目前國內(nei) 疫情總體(ti) 上保持在較低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關(guan) 鍵是要提高監測係統的敏感性,確保疫情早發現、早處置。對於(yu) 低風險地區、低風險人群(例如長期居家人群),沒有必要頻繁進行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的重點應該放在高風險人群和高風險崗位的工作人員以及有疫情的地區。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zhuan) 員郭燕紅表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口岸城市、省會(hui) 城市和千萬(wan) 級人口城市等疫情輸入風險較高的城市建立步行15分鍾核酸采樣圈,要合理設置核酸檢測點,及時公布采樣點的信息,彈性安排采樣時間並及時更新,及時反饋和更新檢測結果。她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已指導地方不斷建立和完善電子地圖並及時更新,方便群眾(zhong) 查詢和就近采樣。
郭燕紅強調,核酸檢測頻次以及是否需要建設步行15分鍾核酸采樣圈等事項,應主要根據當地疫情發生發展的情況和防控工作的需要,因時因勢確定,不能搞“一刀切”。
發布會(hui) 上,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介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北京正有序恢複正常生產(chan) 生活和經濟發展。經過風險評估,目前北京市已將進入公共場所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由48小時調整為(wei) 72小時。
“一方麵,我們(men) 考慮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平均潛伏期是在3天左右,72小時之內(nei) 的核酸檢測可以發現潛在的感染者;另一方麵,我們(men) 也是為(wei) 了降低居民核酸檢測的頻次,盡量減少疫情防控措施給市民帶來的負擔,盡量減少對正常的生產(chan) 生活秩序產(chan) 生影響。”李昂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將根據疫情形勢的變化和防控實際的需要,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動態調整各項防控措施。
對核酸檢測違法違規行為(wei) “零容忍”
近來一段時間,多家核酸檢測機構受到查處。李昂介紹,此前北京市在監督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個(ge) 別核酸檢測機構違規對多管樣本進行混管檢測,這種做法人為(wei) 稀釋了樣本,違反了質量安全的有關(guan) 規定,增加了漏檢風險和汙染機會(hui) ,影響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幹擾了疫情防控大局。
“對這種違法違規的行為(wei) ,我們(men) 始終堅持‘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李昂說,目前涉事機構已被停止執業(ye) ,對相關(guan) 人員的違法行為(wei) 已移交公安機關(guan) 進行立案偵(zhen) 查。
那麽(me) ,應該采取哪些手段來加強核酸檢測全鏈條監管,從(cong) 而確保核酸檢測的準確性?
郭燕紅表示,近期,為(wei) 了進一步加強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鏈條監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專(zhuan) 門作出工作部署,從(cong) 6個(ge) 方麵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一是嚴(yan) 格檢測機構和人員的資質管理;二是規範樣本的采集保存和轉運管理;三是強化核酸檢測機構的日常監督管理;四是加強應急狀態下核酸檢測機構的監管;五是提升核酸檢測資源的利用效能;六是嚴(yan) 格落實核酸檢測機構的退出機製。“特別是對核酸檢測機構,我們(men) 設立了‘紅綠燈’製度,在對依法準入符合條件的主體(ti) 進行‘綠燈’審批的同時,堅決(jue) 落實‘黃燈’整改以及‘紅燈’的退出機製,加大監管的力度,確保核酸檢測質量。”郭燕紅說。
病毒變異對核酸檢測沒有影響
針對病毒變異對核酸檢測效果的影響,國家衛生健康委臨(lin) 床檢驗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表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針對新冠病毒的雙靶或者三靶基因,病毒在兩(liang) 到三個(ge) 靶基因同時發生變異的可能性基本沒有,因此病毒變異對核酸檢測的檢出能力沒有影響。“從(cong) 國家衛生健康委臨(lin) 床檢驗中心針對德爾塔和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全國室間質量評價(jia) 結果,以及全國各地發生疫情時的實際應用來看,目前我們(men) 的核酸檢測都能夠有效檢出,也證明了這一點。”李金明說。
此外,近期核酸檢測采樣棉簽含有熒光劑、環氧乙烷等致癌物的傳(chuan) 言引發廣泛關(guan) 注;也有公眾(zhong) 反映做核酸後惡心的感覺比較強烈,懷疑其中有一些刺激性的物質,會(hui) 對身體(ti) 造成嚴(yan) 重傷(shang) 害。對此,李金明在回答光明日報記者提問時指出,這種傳(chuan) 言是不正確的,采樣拭子其實無毒無害。
李金明介紹,采樣拭子雖然看起來像棉簽,但其材質實際上是聚酯或者尼龍纖維。他表示,采樣拭子屬於(yu) 醫療器械,其生產(chan) 環境和要求非常嚴(yan) 格,在質量監管方麵也有相關(guan) 標準。這類產(chan) 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無毒無害,並且采樣拭子生產(chan) 過程中間也不會(hui) 產(chan) 生有害的物質。
李金明指出,在采樣的過程中,會(hui) 刮咽後壁,刮的時候,有的人受到刺激,有異物感,就會(hui) 產(chan) 生癢感或者嘔吐的感覺,個(ge) 體(ti) 的差異可能比較大。在采樣時,張開嘴後,有的人軟齶和舌根會(hui) 合在一起,采樣的人想保證采樣質量,就會(hui) 往裏探,要找咽後壁、扁桃體(ti) ,有的人刺激反應就非常強烈,出現了嘔、咳。但是一旦采樣完成,就很容易緩解,所以采樣對個(ge) 體(ti) 沒有傷(shang) 害。
(光明日報北京6月9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