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九部門印發指導意見 健康科普,有所為有所不為

發布時間:2022-06-10 10:1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九部門印發指導意見 健康科普,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健康直通車(第92站))

  “吃維生素C能防感冒”“吃大蒜可以防癌”“空腹不能吃水果”……您在朋友圈裏刷到過類似的養(yang) 生謠言嗎?正所謂“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健康科普信息良莠不齊,給公眾(zhong) 帶來不小的困擾。

  日前,國家衛健委、中央宣傳(chuan) 部、中央網信辦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全媒體(ti) 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chuan) 播機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全媒體(ti) 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chuan) 播機製,增加全社會(hui) 健康科普知識高質量供給,推進健康科普服務高質量發展。

  增加優(you) 質知識供給

  疾病診治不應是科普重點

  近年來,我國居民素養(yang) 水平持續提升,從(cong) 2008年的6.48%提升到了2021年的25.40%,特別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以來,提升幅度明顯增大。但整體(ti) 來看,健康科普工作力度仍需加強。

  “健康科普是一項社會(hui) 性很強的工作,不能僅(jin) 僅(jin) 依靠衛生健康部門,需要多部門通力協作,更需要社會(hui) 各界廣泛參與(yu) 。”國家衛健委宣傳(chuan) 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根據指導意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加大健康科普知識供給力度,宣傳(chuan) 、網信、廣電部門應當開展健康知識的宣傳(chuan) 和普及,媒體(ti) 應當開展健康知識的公益宣傳(chuan) ,並鼓勵社會(hui) 組織積極開展健康科普傳(chuan) 播活動,多維度推動擴大優(you) 質健康科普知識的來源和傳(chuan) 播範圍。

  健康科普知識主要包括哪些方麵?指導意見給出了明晰的方向:普及衛生健康相關(guan) 法規與(yu) 政策;普及科學健康觀,引導公眾(zhong) 了解醫療技術的局限性;普及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健康知識;普及預防疾病、早期發現、緊急救援等必備技能;普及中醫養(yang) 生保健知識和易於(yu) 掌握的中醫養(yang) 生保健技術與(yu) 方法。

  “多年的科普實踐,讓我明白了健康科普的可為(wei) 、慎為(wei) 與(yu) 不為(wei)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chan) 科主任醫師譚先傑多年來熱心健康科普。在他看來,除了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科普還應涉及一些常見疾病的基本概念、典型症狀和相關(guan) 檢查項目,目的是做到早診早治和有限預防。

  “健康科普不僅(jin) 要宣傳(chuan) 醫學的先進性與(yu) 科學性,還要普及醫學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譚先傑強調,健康科普不能隻關(guan) 注疾病而忽略了人的感受,也不能將一些極小概率事件無限放大,將科普變成嚇唬公眾(zhong) 的“科唬”。

  健康科普在哪些方麵要慎為(wei) ?“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譚先傑指出,疾病的診治不應該是健康科普的重點,而應該是醫生的事情。因為(wei) 不同患者、不同醫生麵對的情況各異,過多地討論診斷和治療,有可能誤導公眾(zhong) 與(yu) 接診醫生產(chan) 生衝(chong) 突。

  “健康科普還有不能為(wei) 的地方。”譚先傑將其總結為(wei) “四不”,即不害自己、不損同行、不毀平台、不傷(shang) 患者,“不害自己就是要端正態度,明確科普目的是向公眾(zhong) 傳(chuan) 遞重要的醫學知識,而不是博取眼球、增加粉絲(si) ,科普主題最好限定於(yu) 自己擅長的領域,謹慎跨界;不損同行是不要隨意評價(jia) 、貶低同行的診斷和治療,如果有不同觀點,最好私下交流,也不要將同事的功勞和成功經驗據為(wei) 己有;不毀平台即珍惜自己所在的平台,科普時隻說該說的話,不為(wei) 商業(ye) 機構背書(shu) ,不讓科普變味;不傷(shang) 患者則主要指在科普知識的同時要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及時澄清健康謬誤

  多管齊下讓謠言無處藏身

  喝反複燒開的水致癌、用“抗幽”牙膏能殺死幽門螺杆菌、不添加食品添加劑的食品才更安全……不少人曾在家庭群或朋友圈見到這樣的健康謠言。近年來,隨著公眾(zhong) 對於(yu) 健康知識的需求日益強烈,許多優(you) 質的健康科普作品紛紛麵世,與(yu) 此同時,一些健康謠言趁機渾水摸魚,企圖混淆視聽。

  對此,指導意見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能職責,依法依規加強對健康科普知識發布與(yu) 傳(chuan) 播的監督管理,對發布和傳(chuan) 播虛假健康信息的違法行為(wei) 及其責任主體(ti) 依法依規予以處理,鼓勵社會(hui) 各界廣泛參與(yu) 監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研究員趙精武介紹,目前我國主要依據廣告法、《網絡信息內(nei) 容生態治理規定》等對傳(chuan) 播健康謠言信息等行為(wei) 進行專(zhuan) 門規製。“例如,如果虛假健康信息涉及險情、疫情等社會(hui) 公共事件,應當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第1款規定處拘留或罰款;情節較重的,按刑法第291條之一進行刑事處罰。”趙精武介紹,若該行為(wei) 導致公民生命權、健康權等權益受損,構成侵權,相關(guan) 責任人還應承擔停止侵害、賠償(chang) 損失、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

  如何讓健康謠言無處藏身?在趙精武看來,打擊虛假健康信息需要多管齊下,從(cong) 信息生產(chan) 、傳(chuan) 播到虛假健康產(chan) 品、服務營銷等各個(ge) 環節進行治理。

  “此次指導意見要求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chuan) 播主體(ti) 履行信息內(nei) 容管理主體(ti) 責任,強調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建立協調聯動機製,加強健康科普知識監測與(yu) 評估,有助於(yu) 遏製虛假健康信息的傳(chuan) 播,防止不法行為(wei) 人通過頻繁‘換馬甲’的方式繼續造謠。”趙精武指出,與(yu) 此同時,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應加強平台信息審核力度,健全投訴反饋渠道,借助現有的算法推送機製,降低可疑賬號的推送頻率,有效限製虛假健康信息的傳(chuan) 播範圍。

  “對傳(chuan) 播範圍廣、對公眾(zhong) 健康危害大的虛假信息,將組織專(zhuan) 家予以澄清和糾正。”國家衛健委宣傳(chuan) 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鼓勵社會(hui) 各界廣泛參與(yu) 健康科普知識監督,構建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chuan) 播規範管理的良好環境。

  發揮專(zhuan) 業(ye) 力量優(you) 勢

  建立國家和省級科普專(zhuan) 家庫

  全麵推進健康知識普及行動,離不開專(zhuan) 業(ye) 力量的支持。2020年2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hui) 辦公室公布了國家健康科普專(zhuan) 家庫首批成員名單,來自健康教育、公共衛生、臨(lin) 床醫學、運動營養(yang) 、中醫藥等領域的1000多名專(zhuan) 家成為(wei) 首批成員。省級健康科普專(zhuan) 家庫也相繼完成組建。

  “專(zhuan) 業(ye) 醫務工作者做健康科普有很多優(you) 勢。”作為(wei) 國家健康科普專(zhuan) 家庫首批成員之一,譚先傑認為(wei) ,醫務工作者有臨(lin) 床經驗,直接麵對患者,了解患者和公眾(zhong) 的需求,所科普的內(nei) 容多來源於(yu) 臨(lin) 床實踐,這樣能最大程度保證健康科普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醫務工作者在繁忙的臨(lin) 床工作之外,用心、用情、用時間傳(chuan) 播健康理念和醫學常識,也是職業(ye) 良知和社會(hui) 責任感的重要體(ti) 現。”譚先傑說,“‘刀筆之力,同發於(yu) 腕;醫文之功,皆成於(yu) 心’,我的導師郎景和院士曾以這句話勉勵我進行健康科普,在此也同廣大致力於(yu) 健康科普的醫務工作者共勉。”

  根據指導意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還將通過各單位推薦,不斷吸納具備較高的專(zhuan) 業(ye) 技術水平和社會(hui) 影響力、熱心健康科普和傳(chuan) 播工作的專(zhuan) 家進入健康科普專(zhuan) 家庫,並分批向社會(hui) 公布名單。

  國家衛健委宣傳(chuan) 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鼓勵媒體(ti) 開展健康科普活動時優(you) 先邀請國家和省級健康科普專(zhuan) 家庫成員,並將專(zhuan) 家納入健康類節目、欄目和健康公益廣告的審核團隊,共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王美華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