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兒童近視 88.5%受訪兒童家長指出家長作用至關重要
低齡兒(er) 童近視現象越來越得到關(guan) 注和重視。去年,國家衛健委下發《0~6歲兒(er) 童眼保健及視力檢查服務規範(試行)》,推動落實早監測、早發現、早預警、早幹預。家長在預防孩子近視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應盡早幫孩子養(yang) 成科學健康的用眼習(xi) 慣。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532名0-6歲兒(er) 童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8.5%的受訪家長指出家長在預防兒(er) 童近視上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68.9%的受訪家長指出要控製孩子電子產(chan) 品的使用,59.9%的受訪家長表示自身要降低對電子產(chan) 品的依賴。
88.5%受訪家長認為(wei) ,家長對預防兒(er) 童近視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80後杭州市民畢婕的孩子4歲了,目前遠視儲(chu) 備已不足。“電子產(chan) 品的誘惑力極大。不要說孩子管不了自己,很多家長也做不好表率。哪怕是在陪伴孩子,不少家長也難以做到全身心投入,自己低頭玩手機,跟孩子沒有多少交流。甚至給孩子直接配一部手機,大人小孩各玩各的”。
畢婕的孩子已經在上幼兒(er) 園,她也希望,幼兒(er) 園加強護眼宣傳(chuan) ,起到帶頭引領的作用,向孩子和家長普及愛眼護眼知識。她感覺,現在兒(er) 童近視越來越低齡化,身邊甚至有家長自我安慰,“反正早晚都要戴眼鏡,管不管不重要”。
“孩子的視力發育受很多因素共同影響。但養(yang) 成良好用眼習(xi) 慣、意識到保護視力的重要性非常關(guan) 鍵。家長是第一責任人。” 北京的魏君有兩(liang) 個(ge) 兒(er) 子,老大7歲,老二3歲。現在兩(liang) 個(ge) 孩子都近視了,他感到非常自責,“我和愛人都不近視,在視力保護這塊不上心。一心想培養(yang) 孩子學習(xi) ,忽視了眼睛健康”。
88.5%的受訪家長認為(wei) ,預防兒(er) 童近視,家長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預防兒(er) 童近視,68.9%受訪家長指出要控製孩子電子產(chan) 品的使用
90後淩莉生活在南昌,女兒(er) 一歲半了,會(hui) 定期做視力檢查。她認為(wei) ,預防孩子近視,正確坐姿最重要,平時孩子看書(shu) 畫畫家長都要注意。其次,家中的燈光環境很重要,要提供給孩子良好的學習(xi) 環境。還要養(yang) 成良好習(xi) 慣,“比如躺在床上看書(shu) 、玩電子產(chan) 品都是不可以的。家長要做好監督”。
劉婉瑜是北京某事業(ye) 單位員工,女兒(er) 11個(ge) 月大。她覺得,家長要做好榜樣。做到不在孩子麵前一直刷電子產(chan) 品、不打遊戲。家裏沒有使用電子產(chan) 品的氛圍,就不容易上癮,家長在管教孩子時也更有威信。“我老公圖看娃省心,有時會(hui) 抱著孩子一起刷手機。孩子雖然小,但也看得很認真。我嚴(yan) 肅地和他溝通不能這樣做”。
畢婕也表示,對於(yu) 幼兒(er) 階段的孩子,大人的行為(wei) 就是他們(men) 的模仿對象。“現在的孩子很聰明,電子產(chan) 品不用教就會(hui) 。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做‘低頭族’,親(qin) 身示範給孩子看。我認為(wei) 這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畢婕說,家裏大人在看孩子時,要遵守一條“鐵律”:陪伴孩子時不允許玩手機。“要加強親(qin) 子陪伴的質量,拒絕‘軀殼式’陪伴”。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謝立科表示,0-3歲的小孩盡量不要看電子產(chan) 品,3-6歲的小孩每天看電子產(chan) 品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不管是哄小孩玩,還是教小孩知識,都應該這樣做。此外,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6歲之前的小孩就是長身體(ti) 的時候,飲食結構要平衡,肉蛋奶青菜水果都要鼓勵他們(men) 吃”。
預防兒(er) 童近視,家長應該怎麽(me) 做?68.9%的受訪家長指出要控製孩子電子產(chan) 品的使用,68.7%的受訪家長建議增加戶外活動時間。
59.9%的受訪家長表示自身要降低對電子產(chan) 品的依賴,57.6%的受訪家長表示會(hui) 定期帶孩子進行眼科檢查。其他還有:保持科學的視屏距離(47.0%),保證室內(nei) 光線充足(42.1%),準備合格的護眼燈(37.5%),注重飲食健康(26.5%)。
受訪0-6歲兒(er) 童家長中,孩子0-3周歲的占37.8%,4-6周歲的占62.2%。孩子視力完全正常的僅(jin) 有45.8%,處於(yu) 邊緣近視的占28.7%,已經近視的占25.1%。(記者 杜園春 實習(xi) 生 肖平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