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雲路特變優化生產工藝 小成本換來大效益

發布時間:2022-06-14 10:03:00來源: 經濟日報

  “現在有些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市場行情又不好,我們(men) 必須要想辦法開源節流。”

  “更換生產(chan) 設備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工人適應也需要一段時間,這些都是成本,咱都要考慮到。”

  這樣的討論會(hui) 在青島雲(yun) 路特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雲(yun) 路特變”)已經召開過很多次。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這家從(cong) 事變壓器、整流器和電感器製造的企業(ye) ,近兩(liang) 年遇到不小的挑戰。

  如何克服困難,贏得發展主動權?雲(yun) 路特變董事長郭剛在討論會(hui) 上說:“創新才有出路,要凝聚整個(ge) 公司的力量創新創效,不斷開拓新的降本項目和方法。我們(men) 從(cong) 生產(chan) 線的創新做起,以小成本換取大效益。”

  生產(chan) 成本怎樣降低,材料浪費如何減少,生產(chan) 效率怎麽(me) 提高……雲(yun) 路特變生產(chan) 部負責人邱鵬在調研中發現,雖然有的企業(ye) 生產(chan) 流程高效,若完全照搬照抄,投入產(chan) 出比未必理想,最重要的是要取長補短,自主設計適合本公司的生產(chan) 流程。

  針對車間各生產(chan) 工序零碎分散,工人來回走動取料、取件浪費時間等問題,雲(yun) 路特變研發設計了適合公司需求的分體(ti) 式流水線,即通過百米長的作業(ye) 線,將繞線、浸漆、配線、組裝等各流程串聯起來。“整個(ge) 流水線投入花費不到10萬(wan) 元,而生產(chan) 效率卻提升了20%。”邱鵬說。

  嚐到技術創新的甜頭後,雲(yun) 路特變又繼續改進了一批生產(chan) 設備,以提高生產(chan) 效率。以配線工序為(wei) 例,過去纏繞銅、鋁電磁線都需手工操作,一個(ge) 工人平均每天可纏繞100組至150組電磁線,但人工纏繞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費。為(wei) 此,雲(yun) 路特變經過多次試驗後,研發製作了一台半自動化生產(chan) 設備,每天可纏繞電磁線約1500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通過改進壓裝模具的生產(chan) 工藝,使單個(ge) 產(chan) 品生產(chan) 用時縮短近30分鍾。據了解,雲(yun) 路特變僅(jin) 生產(chan) 環節的改進創新不少於(yu) 25項,推動生產(chan) 成本降低20%。

  除了生產(chan) 線及生產(chan) 設備的創新改進,雲(yun) 路特變還加快了新品研發的速度。今年以來,公司推出包括變頻器在內(nei) 的近40款新產(chan) 品。“新品開發不僅(jin) 有利於(yu) 我們(men) 拓展市場,更有利於(yu) 增強企業(ye) 抗風險能力。”郭剛說,公司研發投入的比重正逐年增加,今年有望達到營銷總額的5%。

  企業(ye) 的發展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扶持和幫助。就在前兩(liang) 個(ge) 月,雲(yun) 路特變遇到絕緣性材料“供貨荒”問題。“在我們(men) 多方尋找合適的供貨商時,正逢山東(dong) 青島市即墨區藍村街道企業(ye) 服務專(zhuan) 班負責人王翠豔走訪企業(ye) ,了解情況後,她隨即幫助我們(men) 尋找當地符合條件的原材料供貨商。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絕緣性材料供應問題得到解決(jue) 。”郭剛說。

  雖然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但雲(yun) 路特變仍不斷創新求變,堅持進行生產(chan) 模式的改造、創新和轉型,加之當地政府部門的有力支持,生產(chan) 經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截至目前,雲(yun) 路特變產(chan) 值同比增長超過兩(liang) 成,超額完成目標。“未來我們(men) 將繼續加強技術研發,把技術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品優(you) 勢,不斷拓展新的應用領域。”郭剛說。(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