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企業熱捧ESG為哪般

發布時間:2022-06-14 10:08: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一段時間,一些上市公司陸續發布了首份環境、社會(hui) 和治理(ESG)報告。美錦能源在報告中披露了在可持續發展方麵的管理和成效。天山股份向社會(hui) 展示了履行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努力及成果。

  企業(ye) 發布ESG報告日漸風行。有機構統計,2018年至今設有ESG專(zhuan) 項管理組織的公司數量持續上升。2021年有244家A股公司通過設立董事會(hui) ESG委員會(hui) 、經營層ESG工作委員會(hui) 等對ESG事項進行統一管理。剛剛過去的2021年報季,超過14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獨立的社會(hui) 責任報告或ESG報告。

  ESG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企業(ye) 微觀層麵的具體(ti) 反映,也是從(cong) 環境、社會(hui) 和治理三個(ge) 方麵對企業(ye) 可持續發展及長期投資價(jia) 值進行評價(jia) 的重要衡量維度。

  企業(ye) 熱捧ESG的一個(ge) 直接因素是監管政策和信息披露要求趨嚴(yan) 。證監會(hui) 於(yu) 2018年9月修訂《上市公司治理準則》,首次確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健全企業(ye) 依法信息披露製度是當前一項重要改革任務。2020年12月,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的《環境信息依法披露製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環境信息強製性披露製度基本形成。去年12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企業(ye) 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並於(yu) 今年2月8日正式施行。最近國務院國資委提出,要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zhuan) 項報告,力爭(zheng) 到2023年實現相關(guan) 專(zhuan) 項報告披露的“全覆蓋”。由此,隨著相關(guan) 監管部門多措並舉(ju) ,ESG報告有望成為(wei) 上市公司“標配”。

  此外,ESG正在成為(wei) 優(you) 秀企業(ye) 的新標杆。“雙碳”背景下,不僅(jin) 僅(jin) 是能源企業(ye) 或者高耗能企業(ye) ,每一家企業(ye) 的環境責任都在被更加量化和顯化,ESG信披日益成為(wei) 主流共識。這意味著社會(hui) 對企業(ye) 運作的外部影響有了新的認識,對企業(ye) 價(jia) 值有了新的評估標準。越來越多的投資方將ESG因素引入公司投資決(jue) 策框架,衡量一個(ge) 企業(ye) 能否被稱得上“好企業(ye) ”,財務指標不再是考量的唯一標準。企業(ye) 在環境、社會(hui) 、治理層麵的表現,正越來越被看重。那些不披露ESG信息或ESG表現不佳的企業(ye) ,或很難進入知名投資機構投資名錄,並且會(hui) 影響企業(ye) 市值、投資者關(guan) 係。有人甚至將ESG比作市場大潮中一個(ge) 新的“篩子”,企業(ye) 經此篩選,有留下的,也有出局的。

  ESG投資與(yu) 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推進生產(chan) 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的目標不謀而合。就企業(ye) 而言,將ESG的發展理念作為(wei) 重點融入企業(ye) 運營管理體(ti) 係,將助力企業(ye) 確立碳中和發展路徑,提高治理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雙碳”目標。

  伴隨國內(nei) 外ESG評級熱度不斷提升、評價(jia) 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guan) 注的問題。不久前,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被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公司從(cong) 標普500ESG指數中移除,引發馬斯克強烈不滿。這樁來自大洋彼岸的爭(zheng) 端帶來的啟示是,“雙碳”背景下加快完善我們(men) 自己的ESG標準體(ti) 係,並積極參與(yu) 全球治理,已經十分迫切。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曹紅豔)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