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原始創新“藍海”中為國效力

發布時間:2022-06-15 09: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與(yu) 祖國同奮進】

  講述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教授 王琳

  2011年,我響應國家號召,滿懷報國之誌從(cong) 海外歸國效力。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我從(cong) 零開始創建了華中地區第一個(ge) 再生醫學研究中心。

  回國以來,我得到了黨(dang) 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悉心培養(yang)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重點項目支持下,我和團隊得以長期專(zhuan) 注於(yu) 再生醫學原始創新的“藍海”,先後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28篇、申請國際及國家發明專(zhuan) 利48項。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和科研攻關(guan) ,我率領團隊從(cong) 我國傳(chuan) 統繅絲(si) 行業(ye) 的“廢料”中率先成功提取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純絲(si) 膠蛋白,並基於(yu) 此創新研發了一係列適用於(yu) 人體(ti) 組織修複的新型絲(si) 膠生物材料,研究成果受到廣泛認可,被譽為(wei) “近年來在蠶絲(si) 醫學研究領域具有影響力的研究”。我們(men) 的係列原創成果及相關(guan) 技術轉化,成功使我國在該領域邁入了國際前沿。

  2020年1月,正值武漢疫情最嚴(yan) 重時刻,還在哺乳期的我接到火線任務——用最短時間籌建一個(ge) 核酸檢測實驗室。3個(ge) 多月時間裏,我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完成核酸檢測總量居湖北全省第一。之後,我們(men) 又多次馳援全國各地,出色完成核酸檢測的支援重任。與(yu) 此同時,我還帶領團隊積極開展相關(guan) 科研攻關(guan) ,構建了國際首個(ge) 結合新冠影像和臨(lin) 床診斷的數據庫並研發了新冠人工智能診斷係統,成果已成功應用並入選2020年“GPB中國生物信息學十大進展”,為(wei) 更精準防控疫情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這些年,我非常欣慰地看到當年一起回國效力的同仁都發展得越來越好,創新成果捷報頻傳(chuan) ,他們(men) 都逐漸成長為(wei) 各自所在領域的拔尖人才。回望這些年的發展曆程,我們(men) 都特別慶幸自己能回到祖國懷抱,與(yu) 共和國一起茁壯成長,成為(wei) 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參與(yu) 者、建設者。

  生而逢盛世,青年當有為(wei) 。作為(wei) 一名80後海歸學者,我深刻體(ti) 會(hui) 到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性。今後,我將帶領團隊進一步砥礪報國之誌,心懷“國之大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接力跑中,奮力跑出青年一代的精彩和擔當。

    (光明日報記者羅旭采訪整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