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小麥喜獲豐收 各地多措並舉節糧減損確保顆粒歸倉
央廣網北京6月15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我國夏糧主產(chan) 區已收獲小麥2.56億(yi) 畝(mu) ,進度接近八成半。各地從(cong) 農(nong) 戶、技術、收儲(chu) 各環節,多措並舉(ju) 最大限度減損增收,確保小麥顆粒歸倉(cang) 。
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一場機收減損大比武正在進行。農(nong) 機手駕駛一字排開的小麥聯合收割機,熟練的收割、脫粒、粉碎、入倉(cang) ,由現場專(zhuan) 家考核小組來監督評判。
獲得比武第一名的農(nong) 機手陶俊中:收割時根據麥子的高低來調整撥禾輪的高度,遇到倒伏情況,撥禾輪需調低一點,降低麥子的損失率,這樣掉籽粒很少。
景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劉保銀介紹,要通過比武提升農(nong) 機手的操作技能,實現節糧減損,確保顆粒歸倉(cang) 。
劉保銀:引導各個(ge) 農(nong) 機合作組織還有農(nong) 機手深挖機收減損的潛力,把損失率降低到2%以下。
在山東(dong) 德州平原縣,89萬(wan) 畝(mu) 小麥開鐮收獲。與(yu) 往年不同,由於(yu) 當地新建了13台大型烘幹塔,小麥收割之後,不用再到處找地方晾曬,而是直接進塔烘幹,有效減少了產(chan) 後損失。
山東(dong) 省德州市平原縣桃園街道科技副主任梁健:一天可以烘幹小麥300萬(wan) 斤,烘幹後直接入庫,比傳(chuan) 統晾曬至少降低損失4%,僅(jin) 在這一個(ge) 環節,我們(men) 街道8.2萬(wan) 畝(mu) 小麥就可以減少損失200多萬(wan) 斤。
今年,德州投入近2億(yi) 元,全麵提升糧食烘幹等農(nong) 機裝備水平,推進從(cong) 生產(chan) 、機收、產(chan) 後全產(chan) 業(ye) 鏈減損。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中心糧庫,糧農(nong) 正在將收割烘幹後的小麥送到這裏。小麥現場經過質量檢測、稱重等環節,成功入庫。目前,安吉縣中心糧庫積極騰倉(cang) 備倉(cang) ,同時也配足了質檢、計量、結算入庫力量,運用科學手段,在收儲(chu) 環節最大限度減損。
安吉縣糧食收儲(chu) 有限公司副經理王一樂(le) :對儲(chu) 備糧食全流程、全方位監管,同時我們(men) 也做到倉(cang) 等糧、人等糧、機等糧,優(you) 質完成今年的小麥收儲(chu) 任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