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這些荒山會越來越綠哩!”
【我在現場】
光明日報記者 尕瑪多吉 杜倩
站在拉薩市南邊的山上,高原的陽光明亮熾烈。“四輛水車已經開始拉水,等蓄水池滿了,澆樹就方便了。大家夥(huo) 兒(er) ,幹起來吧!”掛了電話,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納金2號片區計劃造林負責人米瑪向大家發出指令。
很快,身邊的人分成兩(liang) 撥兒(er) ——一撥兒(er) 弓著脊背,將樹苗、泥土一步一步扛上山;另一撥兒(er) ,則奮力地揮動著鐵鍬和十字鎬,堆土圍堰。漸漸,一棵又一棵青嫩的新樹苗,立在了山間。
“在西藏,‘養(yang) 活一棵樹比養(yang) 一個(ge) 孩子還要難’。就說拉薩周圍的山吧,海拔高、坡度陡,土層平均厚度才10厘米,還夾雜著很多石塊。”米瑪擦了擦額角的汗,指著腳下的土地告訴記者,“最主要的是這裏缺水!雨季降水量才500毫米,打井取地下水基本不可能。”
“這裏的山上過去沒有一棵樹。我們(men) 高原群眾(zhong) 對綠色的渴求,真是迫切哩!”米瑪起身指了指周圍的蓄水池,自豪地笑了,“最近兩(liang) 年,我們(men) 找到了新方法——修蓄水池。山上栽的樹活下來了!預計到2030年,拉薩南北山將造林206.7萬(wan) 畝(mu) 。”
記者眯起眼細看,山的低窪處,剛建好的水泥蓄水池,大小不一,錯落分布,其間由蛛網似的水管連接著。
“再提前告訴你個(ge) 好消息!”米瑪望著一排排新栽種的樹苗說,“將來,半山腰上的自動智能澆水係統投入使用,就能種活更多樹苗!這些荒山會(hui) 越來越綠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