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麥客”跨區 知天而作——氣象部門打造夏收農機手專屬服務

發布時間:2022-06-16 10:0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崔興(xing) 毅 光明日報通訊員 吳卉

  烈日當空,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的大片麥田裏,來自平輿縣博采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職業(ye) 跨區“麥客”(小麥收割農(nong) 機手)郭小向正忙著收割小麥,發動機噴出的熱浪不時卷起土灰和麥茬撲到他臉上。這已是他今年跨區收割的第二站,之後還要前往山東(dong) 、內(nei) 蒙古、新疆等地。

  每年麥收季,有這樣一群農(nong) 機手,追逐著豐(feng) 收的麥浪,根據各地作物不同的成熟時間進行跨區作業(ye) 。“幹這行要靠天!一下雨可就賺不到錢了。”郭小向說,作業(ye) 期間能每天兩(liang) 次定時收到當地天氣預報和各地麥收進度信息。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小麥機收進度顯示,截至6月12日,全國已收獲小麥麵積2.39億(yi) 畝(mu) ,收獲進度達78.5%,比去年快約1.2%。在農(nong) 機手東(dong) 奔西跑、追趕“豐(feng) 收”的路上,氣象服務一路相隨。

  “軟服務”讓“麥客”跨區更安心

  我國夏糧小麥主要靠機收,目前全國小麥機收率超97%,黃淮海地區機收率超過99%。農(nong) 機手是小麥收獲的主力軍(jun) ,尤需密切關(guan) 注天氣,氣象部門為(wei) 此提供了針對性服務。

  作為(wei) 小麥第一大省,河南夏收大麵積收割期主要集中在5月25日至6月10日。當地每天投入聯合收割機約7萬(wan) 台,本地農(nong) 機手和外地農(nong) 機手人數大致相當。省氣象局聯合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通過氣象應急短信平台,免費向2.8萬(wan) 名農(nong) 機合作社理事長、跨區作業(ye) 領隊及農(nong) 機係統工作人員提供氣象和機收進度信息,引導農(nong) 機合理流動。

  對於(yu) 今年跨區流動作業(ye) 的農(nong) 機手而言,疫情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鄧州市氣象局特地在高速公路出口設立“三夏”跨區作業(ye) 服務接待站,為(wei) 來到該市的農(nong) 機手送上“服務大禮包”——防疫物資與(yu) 氣象服務專(zhuan) 報。

  洛陽市宜陽縣氣象服務誌願者特地在高速公路出口為(wei) 農(nong) 機手講解天氣形勢,同時拿出“先丘陵,再平川,最後進深山”的農(nong) 機作業(ye) 路線圖,提出作業(ye) 建議。“再不用跟著感覺來回瞎跑了。”第一次到宜陽進行跨區作業(ye) 的安陽市農(nong) 機手老李感歎。

  郭小向說,像他們(men) 這樣的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農(nong) 機手,以服務種糧大戶為(wei) 主。那“小戶”怎麽(me) 辦?鑒於(yu) 農(nong) 戶自己聯係農(nong) 機手困難較大,宜陽縣氣象服務誌願者主動將零散農(nong) 戶的分布地點、收割進度告知農(nong) 機手,搭起“信息橋”,確保夏糧應收盡收。

  搶晴天、搶雨隙——天氣,正是農(nong) 機作業(ye) 順利開展的關(guan) 鍵要素之一。因此,忙碌於(yu) 夏收的不隻是農(nong) 機手和農(nong) 民,還有比他們(men) 更“知天”的農(nong) 業(ye) 氣象專(zhuan) 家。

  “目前關(guan) 中處於(yu) 小麥成熟收割期,9日至13日將有一次大風、短時強降雨、冰雹過程,對關(guan) 中小麥收割晾曬影響較大……”6月8日16時30分,陝西省農(nong) 業(ye) 遙感與(yu) 經濟作物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李化龍在省氣象局新聞發布會(hui) 上發出提醒。

  收到預報預警後的當晚,八百裏秦川連夜打響小麥搶收戰。其中,楊淩沃田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連夜收割40畝(mu) 小麥。“這相當於(yu) 完成了兩(liang) 天的量。”農(nong) 機手李黨(dang) 旗說。6月9日,正如預報的那樣,暴雨傾(qing) 盆而下,小麥成功在雨前搶收成功。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天氣,麥收碰上下雨,隻能坐在車裏幹著急!”在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河東(dong) 區的麥田裏,61歲的農(nong) 機手張德棟收到了氣象服務人員送來的“明白紙”。“上麵說這幾天天氣好,下周有雨,我得抓緊搶收這140多畝(mu) 小麥!”

  “硬科技”讓機收作業(ye) 更高效

  在夏收期間,氣象科技讓小麥機收“知天而作”,機收效率大大提升。

  6月1日,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聯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機化司、國家氣象中心聯合研發的“三夏”機收氣象精細預警提示產(chan) 品準時上線,通過農(nong) 機作業(ye) 專(zhuan) 用App“測畝(mu) 易”向重點省份農(nong) 機手、農(nong) 業(ye) 大戶等300餘(yu) 萬(wan) 人提供服務,依托用戶定位,一天兩(liang) 次精準推送當地機收作業(ye) 適宜情況,幫助合理安排機收時間和人員機具調度。目前,該產(chan) 品已在安徽、江蘇、河北、河南、湖北、山東(dong) 、陝西、山西等8個(ge) 夏收重點省份試點應用。

  90後跨區農(nong) 機手文秀麗(li) 每年從(cong) 4月20日至12月底輾轉於(yu) 多地進行農(nong) 機作業(ye) 。通過該App,她每天都能收到當天及未來7日的機收適宜度提示,避免了因大風、下雨天氣導致無法作業(ye) 的情況。

  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預警發布室主任王佳禾介紹,本次上線的機收氣象精細預警提示產(chan) 品,以國家級智能網格格點預報指導產(chan) 品為(wei) 基礎數據,空間分辨率達5公裏;在考慮降水、風速等氣象要素基礎上,增加了雲(yun) 量等要素,為(wei) 機收作業(ye) 提供更科學的提示。

  像這樣的智慧氣象“新農(nong) 具”,還有河南的“三夏生產(chan) 氣象服務”、安徽的“惠農(nong) 氣象”、江蘇的“微信機器人”、河北的“農(nong) 機手驛站”……各地氣象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在科技上下足了功夫。

  河南省氣象探測數據中心整合各類數據資源,開發了“三夏生產(chan) 氣象服務”微信小程序——農(nong) 機手可查閱基於(yu) 位置的氣象實況、預報、預警信息、麥收信息及出發地和目的地防疫政策。新鄉(xiang) 市農(nong) 機手李東(dong) 對此讚不絕口:“有了這麽(me) 詳細的信息,麥收作業(ye) 再也不會(hui) 盲目亂(luan) 跑了,還能避免野外作業(ye) 時發生中暑、雷擊。”

  在安徽,小麥搶收已進入掃尾階段。省氣象局基於(yu) 安徽農(nong) 網微信、微博和“惠農(nong) 氣象”App,為(wei) 74.8萬(wan) 用戶滾動發布各類服務信息300餘(yu) 條;通過“農(nong) 信通”直通式短信服務平台,每天為(wei) 21.7萬(wan) 用戶提供兩(liang) 次短信服務。

  每逢天氣變化前,江蘇省氣象部門都會(hui) 通過“平安農(nong) 機通”係統向農(nong) 業(ye) 部門發出預警和麥收建議,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的微信機器人也第一時間將信息發給相關(guan) 機構和農(nong) 戶。

  河北魏縣統籌疫情防控和“三夏”服務,借助衛星遙感和物聯網技術,建立“三夏”雲(yun) 管理跨區作業(ye) 綜合服務“農(nong) 機手驛站”,可為(wei) 到當地進行跨區作業(ye) 的農(nong) 機手提供氣象信息、食宿、維修、油料等誌願服務。當地氣象部門還將22個(ge) 鄉(xiang) 鎮(街道)“農(nong) 機手驛站”負責人及農(nong) 機手手機號添加至河北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台。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