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壯苗,生產托管—— 山西夏糧豐收在望
風吹麥浪,一片金黃。
山西臨(lin) 汾市翼城縣隆化鎮南衛村田野上,托管農(nong) 業(ye) 合作社的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切割、脫粒,一氣嗬成。
農(nong) 戶丁天文正給裝滿麥子的化肥袋打結,“我家一畝(mu) 二分地,帶了4個(ge) 袋子來裝糧食。結果又臨(lin) 時借了幾個(ge) 袋子呢!”一旁的兩(liang) 個(ge) 村民也跟著說道:“去年下了大雨,冬後的麥苗弱得就像‘一根針’。沒想到這糧食比往年還多。”
“一畝(mu) 增產(chan) 200斤,托管做的3次噴肥起了大作用。”丁天文說。
去年,山西遭受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汛,小麥播種時間普遍延後。“往年都是秋分下種,去年推遲到了霜降。”丁天文說,多虧(kui) 了政府幫忙,“田管交給了托管,算上補貼,噴肥我一共隻花了6元錢。”
“去年,我們(men) 及時通過托管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把小麥搶種下去,同時每畝(mu) 地給予農(nong) 戶50元補貼。”翼城縣副縣長高偉(wei) 介紹,研判今春小麥苗情偏弱後,政府撥款1000多萬(wan) 元,通過托管組織先後集中噴灑了3次葉麵肥,促弱轉壯效果明顯。
“我們(men) 與(yu) 農(nong) 業(ye) 院校密切合作,及時進行農(nong) 情分析。”山西新翔豐(feng) 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學峰說,“據估算,翼城縣土地在托管後每畝(mu) 平均增產(chan) 100斤左右。”
翼城縣王莊鎮北丁村的麥地裏,聯合收割機後麵緊跟著麥秸打捆機,田間停放著一輛輛裝糧卡車。麥子收割、麥秸打捆、糧食配送,全流程無縫銜接。
“勞動力短缺等現象普遍。遇到天災或農(nong) 資上漲,地要麽(me) 撂荒,要麽(me) 粗放經營。”北丁村村支書(shu) 翟保國介紹,現在由村集體(ti) 經濟組織遴選托管組織,把良種、良技、良法推廣到每個(ge) 農(nong) 戶的土地上,“大部分人不用下地,麥子就被配送到家或者代理銷售,淨享收益。”
當前正是夏收時節,山西開通農(nong) 機綠色通道,累計投入農(nong) 機具30萬(wan) 餘(yu) 台。截至6月14日,山西全省小麥收獲麵積471.9萬(wan) 畝(mu) ,進度達57.9%。
“開展科技壯苗專(zhuan) 項行動,組織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深入一線,加強田間管理,夏糧有望再獲豐(feng) 收。”山西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山西通過生產(chan) 托管加快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機具、新模式,今年全年生產(chan) 托管麵積可達3000萬(wan) 畝(mu) 。(本報記者 胡 健 鄭洋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