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進動物世界的“Z世代”:十年結緣數萬“新朋友”
【解說】吳劍鋒在鬆花江畔的野生動物保護站已經堅守很多年了。從(cong) 巨蟒到丹頂鶴,從(cong) 黑熊到白狐,現任吉林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hui) 秘書(shu) 長的吳劍鋒不斷參與(yu) 救助行動,在十年間結緣數萬(wan) “新朋友”。年輕的誌願者稱他為(wei) “動物百科全書(shu) ”。
近日,記者來到吳劍鋒工作的地方看到,他在忙著照顧接受救助的野生鳥類。
中國東(dong) 北地區山林繁茂,數千種鳥類的啼鳴,吳劍鋒都熟稔於(yu) 心。對他而言,每隻鳥的叫聲都是不同的,就像人的指紋。“聞聲識鳥”對於(yu) 這個(ge) “90後”年輕人來說並不是難事。
最近,吳劍鋒忙著給野生動物們(men) 搬家。鬆花江畔的清晨氣溫微涼,吳劍鋒在保護站裏給野生動物喂食後,將它們(men) 運至新家。新的保護站依山傍水,有利於(yu) 受傷(shang) 動物的野化訓練和放歸。
【同期】吉林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hui) 秘書(shu) 長 吳劍鋒
其實比較困難的就是一些鳥類的翅膀的折斷和腿的折斷,這些鳥類的翅膀和骨頭是非常非常脆弱的,而且一旦折斷的話我們(men) 是無法去給它很好地救護,所以說我們(men) 也會(hui) 在救護當中找到很多的比較權威的寵物醫院去進行救治。
【解說】吳劍鋒卓越的業(ye) 務能力和經曆有關(guan) 。年幼時他就愛好觀察動物,並閱讀了海量與(yu) 動物有關(guan) 的書(shu) 籍。大學期間,他時常到野外調研:通過糞便、毛發了解動物的種類和習(xi) 性。
吳劍鋒說,參加工作後,在野外的時間更長了,需要克服的危險也多了。
【同期】吉林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hui) 秘書(shu) 長 吳劍鋒
在去年的時候有一次救護是非常危險的。當時是一個(ge) 工地,他的工地是需要在懸崖上去鋪設一些網格,但是他們(men) 在施工的過程中因為(wei) 噪音的影響,將一窩雕鴞嚇跑了。但是雕鴞(窩)裏麵有4隻幼崽。雌性雕鴞不再回來喂了,所以說當時工人們(men) 也是非常著急的,和我們(men) 取得聯係。我們(men) 到現場以後發現地形也是非常複雜的。當時我們(men) 想了很多方案,最後是我用一根安全繩綁在腰上,從(cong) 懸崖上麵去下墜將它們(men) 成功救護。
【解說】吳劍鋒介紹,自保護站籌建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yu) 到救助野生動物的誌願服務中來,市民也紛紛獻計獻策為(wei) 生態事業(ye) 做貢獻,這讓他很感動。
【同期】吉林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hui) 秘書(shu) 長 吳劍鋒
近年來野生動物救護的量也逐年增加,其實並不是因為(wei) (需要救助的)野生動物的數量增加了,而是大家的意識提高,見到受傷(shang) 野生動物會(hui) 主動上報,所以說我也希望我們(men) 在以後的生活工作當中,會(hui) 認識更多、結識喜歡野生動物的朋友。
【解說】前段時間,吳劍鋒救助的禿鷲在被飼養(yang) 三天後自行飛走了。吳劍鋒說,野生動物能夠不依賴人類、保持野性,這是所有誌願者最真摯的願望。
記者 呂盛楠 石洪宇 吉林市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