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論員:旅遊業前景向好,也需尋求長遠變革

發布時間:2022-06-20 09:26:00來源: 光明網

  光明網評論員:為(wei) 了更好給旅遊業(ye) 紓困解難,近期全國各地紛紛推出相關(guan) 政策措施,旨在加快其恢複發展。同時,也有不少媒體(ti) 和行業(ye) 內(nei) 人士不斷發聲,為(wei) 處於(yu) 新冠肺炎疫情反複的背景下,全行業(ye) 乃至具體(ti) 的市場主體(ti) 需要作何改變乃至逆局突圍提出建議。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旅遊業(ye) 或許是遭受打擊最嚴(yan) 重的行業(ye) 之一,求生之難有目共睹。特別是2022年初傳(chuan) 染性極強的奧密克戎出現,讓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以及諸多旅遊目的地的景區和旅遊業(ye)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幾乎“斷炊”。如媒體(ti) 報道指出,今年一季度黃山景區遊客人數同比減少34.88%;一季度重慶、西安、南京等門戶城市的酒店出租率多在45%以下,北京、上海的酒店出租率分別為(wei) 35%、40%左右,與(yu) 往年不可同日而語。

  在全行業(ye) 整體(ti) 不景氣的大環境中,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撐信心、幫助市場主體(ti) 度過難關(guan) 顯得尤為(wei) 重要。從(cong) 長遠來看,中國旅遊業(ye) 的基本麵沒有變,市場需求仍然潛力巨大。不久前,文旅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7961.0萬(wan) 人次,同比下降10.7%,按可比口徑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86.8%;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258.2億(yi) 元,同比下降12.2%,恢複至2019年同期的65.6%。也就是說,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製,旅遊市場仍舊是撬動經濟發展的有力杠杆之一。隻要中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居民收入穩步提升,人們(men) 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就決(jue) 定了旅遊業(ye) 潛在的市場需求還遠遠沒有釋放出來。

  不過,政府努力扶持、企業(ye) 積極自救,對整個(ge) 行業(ye) 來說仍舊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cong) 前旅遊業(ye) 野蠻生長時期所產(chan) 生的問題,譬如國內(nei) 很多景區旅遊體(ti) 驗較差、旅行社產(chan) 品不規範等,隻是被當下的痛點所掩蓋。正如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整個(ge) 行業(ye) 渴望反彈甚或反轉,但又擔憂過快複蘇的副作用,倘若長期壓抑的市場需求瞬間爆發釋放,在長期經營不善以及老問題尚未解決(jue) 的雙重壓力下,對國內(nei) 旅遊行業(ye) 來說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以景區旅遊為(wei) 例,節假日大家紮堆“堵、等、擠”,以及利用信息不對稱蒙騙遊客的場景,雖已遠去但還是記憶猶新。這些亂(luan) 象背後的管理混亂(luan) 、責任缺位以及服務意識不強的問題,並沒有因為(wei) 遊客減少、競爭(zheng) 加劇而有所改善,卻讓本已存在市場失靈的旅遊業(ye) ,顯得更加脆弱。這背後,有假期製度與(yu) 人民群眾(zhong) 休閑需求不匹配的原因,也有旅遊業(ye) 自身發展不平衡的原因,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優(you) 化旅遊業(ye) 相關(guan) 政策體(ti) 係,如此才能真正推動國內(nei) 旅遊業(ye) 長久健康發展。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