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疾病和健康危險因素監測網絡

發布時間:2022-06-21 09:46: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疾病和健康危險因素監測網絡(人民健康這十年②)

  疾病預防控製事關(guan) 人民生命健康,事關(guan) 公共衛生安全。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多舉(ju) 措完善疾病預防控製體(ti) 係,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疾病和健康危險因素監測網絡,多種疫苗可預防傳(chuan) 染病降至曆史最低水平,艾滋病病死率、結核病發病率顯著下降,“乙肝大國”摘帽……十年來,中國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水平和人民群眾(zhong) 的健康獲得感不斷提升。

  四級疾控中心達3376家,傳(chuan) 染病網絡直報係統穩定運行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不斷完善疾病預防控製體(ti) 製和體(ti) 係建設。據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介紹,目前,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疾病和健康危險因素監測網絡,重點地方病和飲用水水質監測網絡覆蓋到全國所有鄉(xiang) 鎮,以近視為(wei) 主的學生常見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yu) 幹預體(ti) 係日趨完善。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國各級疾控機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雷正龍說,目前,全國有國家、省、市、縣四級疾控中心共3376家,衛生技術人員達15.8萬(wan) 人,實驗室檢測水平不斷提高,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大幅提升。

  “2004年我國建設了一套全國傳(chuan) 染病網絡直報係統,同年上線運行,現在這套係統已經安全穩定運行18年。”中華預防醫學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馮(feng) 子健介紹,這套係統覆蓋全國16.8萬(wan) 家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用戶數達35萬(wan) ,全國法定傳(chuan) 染病報告及時率達到99%以上,診斷到報告的平均間隔時間約為(wei) 4小時。多年來,該係統的有效運行降低了傳(chuan) 染病的漏報,顯著提高了傳(chuan) 染病報告的及時性。

  “新冠疫情發生後,我們(men) 進一步強化了醫療機構對新冠病例的報告工作。”馮(feng) 子健介紹,網絡直報係統為(wei)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接追蹤、流調溯源、疫情研判、大數據比對分析、健康碼應用等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每年投入超40億(yi) 元免費提供免疫規劃疫苗

  接種疫苗是預防控製傳(chuan) 染病、保護群眾(zhong) 身體(ti) 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效手段。當前中國實行的免疫規劃製度,由政府免費向居民提供免疫規劃疫苗。隨著政府及中央財政保障力度持續加大,“接種疫苗,保障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免疫規劃事業(ye) 成效顯著、影響廣泛。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介紹,當前,中央財政投入每年超40億(yi) 元免費向居民提供免疫規劃疫苗,可預防的傳(chuan) 染病已達到15種,覆蓋人群以0—6歲兒(er) 童為(wei) 主。目前,中國適齡兒(er) 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多種疫苗可預防傳(chuan) 染病已降至曆史最低水平。

  為(wei) 構建免疫規劃製度保障,2019年中國出台了全球首部疫苗管理法,製定修訂《預防接種工作規範》等一係列文件,全麵構建了疫苗和預防接種的管理製度。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數據顯示,中國通過接種疫苗,實施國家免疫規劃,有效地控製了疫苗針對傳(chuan) 染病發病。通過口服小兒(er) 麻痹糖丸,自1995年後,阻斷了本土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傳(chuan) 播,使成千上萬(wan) 孩子避免了肢體(ti) 殘疾;普及新生兒(er) 乙肝疫苗接種後,5歲以下兒(er) 童乙肝病毒攜帶率已從(cong) 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2012年實現消除新生兒(er) 破傷(shang) 風目標;2014年提前實現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乙肝控製目標……

  基本阻斷艾滋病經輸血傳(chuan) 播,27種法定傳(chuan) 染病發病率下降

  重大傳(chuan) 染病、地方病防治攻堅是公共衛生及健康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國傳(chuan) 染病疫情總體(ti) 保持穩中有降。”雷正龍介紹,2012到2021年十年間,中國傳(chuan) 染病防控效果十分顯著,27種甲乙類法定傳(chuan) 染病報告發病率顯著下降。

  基本阻斷艾滋病經輸血傳(chuan) 播,母嬰傳(chuan) 播和注射吸毒傳(chuan) 播降到曆史最低水平。艾滋病檢測發現率大幅提高,抗病毒治療覆蓋率和成功率均達90%以上。其中,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治療覆蓋率從(cong) 41.1%提升至94.8%,新發感染率從(cong) 0.064%下降至0.02%。

  結核病報告發病率顯著下降,成功治療率保持在90%以上。肺結核報告發病率由2015年的63.4/10萬(wan) 降低到2019年的55.6/10萬(wan) 。

  所有血吸蟲病流行縣達到傳(chuan) 播控製標準,血吸蟲病防治成果舉(ju) 世矚目。截至2021年底,451個(ge) 流行縣(市、區)都達到了傳(chuan) 播控製或以上標準,較2010年增加了15.71%。近十年來,沒有因新感染出現的晚期血吸蟲患者。

  2017年以後,中國再無本土原發感染瘧疾病例報告,終結瘧疾在中國流行肆虐數千年的曆史。2021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中國通過消除瘧疾認證。

  乙肝、丙肝經血和經醫源性感染所致的新發感染得到有效控製。乙肝疫苗新生兒(er) 接種率、孕婦乙肝篩查率和陽性母親(qin) 所生新生兒(er) 高效價(jia)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率都超過99%,2014年全國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歲以下兒(er) 童乙肝病毒表麵抗原陽性率已經降至0.32%。

  2015年到2021年,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下降超3個(ge) 百分點

  慢性病是常見病,是影響中國人民群眾(zhong) 健康的主要疾病。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全國第六次衛生服務統計調查專(zhuan) 題報告》顯示,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大慢性病占中國疾病經濟負擔超90%。從(cong) 2016年頒布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開始,“降低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已經成為(wei) 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發展指標。

  “十年來,我們(men) 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慢性病防控模式,慢性病防控工作經曆了從(cong) 點的突破到係統提升的發展曆程。”吳良有介紹。

  過去十年,在推進慢性病的綜合防控方麵,中國累計建成488個(ge) 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和千餘(yu) 個(ge) 省級示範區,各地對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

  在危險因素控製方麵,全國97%的縣區積極參與(yu)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廣大群眾(zhong) 自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識和能力顯著提升;

  在慢性病的早防早篩早診早治方麵,依托國家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目前每年向400多萬(wan) 高發地區居民提供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早期篩查幹預惠民服務,每年為(wei) 1600多萬(wan) 適齡兒(er) 童免費開展口腔檢查、窩溝封閉和局部用氟,保護孩子們(men) 的口腔健康;

  在疾病監測和數據支持方麵,居民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的監測體(ti) 係不斷完善,實現慢性病發病、患病、死亡和危險因素流行情況以及變化趨勢的動態監測。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係統疾病和糖尿病這四類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從(cong) 2015年的18.5%下降至2021年的15.3%,下降超過3個(ge) 百分點,降幅達17.3%,年均降幅接近全球平均降幅的3倍。

  “我們(men) 將繼續以降低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為(wei) 核心指標,積極推動慢性病的防、治、康、管整體(ti) 融合發展。”吳良有表示,相關(guan) 部門將在社會(hui) 各界支持下,繼續積極有效應對慢性病帶來的挑戰。

  王美華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