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的氣韻(我與一座城)
每天,曙光攀上冷水江市區紅日嶺公園的香樟樹頂時,一幅優(you) 美的畫卷便在這座小城徐徐展開:躺臥峰巒間的樓屋高低不一,在銻都大廈頂端報曉的鍾聲裏,緩緩褪去晨霧的輕紗;銻都中路與(yu) 金竹西路淌溢晨間的煙火氣,裹著喧騰各自奔湧而去;資水澄碧而溫順,帶著兩(liang) 岸的蓊鬱與(yu) 安逸悄然穿城而過,似乎生怕驚擾到林蔭下的晨練者和垂釣者;隱隱在望的新城大橋,將側(ce) 身而過的婁懷高速拽入城中,從(cong) 昔日的荒野上引出寬闊的資江大道與(yu) 樓宇如林的半座新城;遠處的大乘山、祖師嶺探入雲(yun) 空,向市區翹首而望……
這座常被外地朋友誤以為(wei) 是一條江的湘中小城,半個(ge) 多世紀前還在湖南省新化縣轄下。後因這裏豐(feng) 富的煤炭儲(chu) 量和有“銻都”美譽的錫礦山銻礦,成為(wei) 縣級市。枕資江而臥的市區,也是我自小神往的樂(le) 土。
我的老家麻溪村距市區二十餘(yu) 裏。那次,父親(qin) 領五六歲的我上城,穿過梧桐枝葉覆蓋的銻都中路,在電影院門前的小人書(shu) 攤看了兩(liang) 本黑白印刷的小人書(shu) ,又破天荒進飯館吃了碗麵條。書(shu) 與(yu) 麵條的滋味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裏,讓我心中陡然升騰起有朝一日進城生活的夢想。
十二歲那年,家裏蓋廈屋,前來幫忙的親(qin) 鄰眾(zhong) 多,家裏開夥(huo) 時菜蔬不夠。父母忙不過來,便讓我搭公交去市區買(mai) 點青椒。頭一回獨自上城,我憑小人書(shu) 與(yu) 麵條的記憶,在大小街巷轉了半天後,竟也找到了人頭攢動的農(nong) 貿市場。買(mai) 了菜再尋回去的公交站時,抵不住街邊小販脆聲的叫賣,我將僅(jin) 剩的一角錢車費換了雪糕。吃罷雪糕,壯著膽上車,售票員是個(ge) 年輕女子,見我滿頭大汗,囁嚅半天,口袋裏實在翻不出買(mai) 票的錢,撲哧一聲笑了,舉(ju) 了票夾朝別人走去。這座城裏人們(men) 的敦厚寬容,令我的進城夢更加蓬勃生長。
念高中時,我在小城的學校寄宿,做了半個(ge) 城裏人。課餘(yu) 閑暇,我常獨自徘徊在建新路的新華書(shu) 店,偶爾會(hui) 買(mai) 一兩(liang) 本中意的小說;或與(yu) 要好的同學沿資水岸邊恬然行走,看霞光裏漁船點點,聽浪花中槳聲欸乃,一時沉醉,似乎墜入了某首唐詩的意境。
其後,我考上大學,去了遠方的城。家中其他人隨在煤礦工作的父親(qin) 一起,搬入了冷水江市區。再後來,弟妹們(men) 開枝散葉,各在市區買(mai) 了新居。小城是永遠的根。每到年節,我都會(hui) 匆匆趕回去。開始是擠火車,後來是自駕車;開始是一個(ge) 人,後來是帶上妻兒(er) 。陪母親(qin) 去農(nong) 貿市場,成了我年節裏的慣例。市場和整座小城一樣日新月異,早淡隱了記憶裏的模樣。跟在母親(qin) 身後,聽她與(yu) 春風滿麵的攤販們(men) 砍價(jia) ,我隻專(zhuan) 職提大包小包,樂(le) 得傾(qing) 聽,心卻無比寧靜,似乎能聽見兒(er) 時夢想落地的聲響。
建新路也是我時常流連的場所。除了新華書(shu) 店和各種風味小吃,通往江邊一頭,還有年節前必去光顧的香燭門店。在陪母親(qin) 買(mai) 香燭,或者吃一碗山胡椒油香氣撲鼻的牛肉麵之餘(yu) ,我還會(hui) 到書(shu) 店逛逛,哪怕僅(jin) 在門口站站,也會(hui) 有少年時的記憶滔滔漫湧而出,溫馨之情溢滿心頭。
冷水江雖是小城,卻也不乏鐵板銅琶高唱“大江東(dong) 去”的豪邁。因為(wei) 豐(feng) 厚的礦藏,小城曾以富庶聞名一方。那時遠在他鄉(xiang) 的我,也每每為(wei) 小城的發展而振奮、自豪。
前些年,小城因資源枯竭,一時沉寂。錫礦山的銻開采年限所剩無多,山上因汙染而“疤痕”滿眼,寸草不存。當地百姓曾賴以生計的煤炭等也儲(chu) 量告急。走在街上,父老們(men) 的麵容有了罕見的憂戚,像一把鐵錘不時叩擊我的心。但小城沒有消沉下去,而是臥薪嚐膽,埋頭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現代服務業(ye) ……幾年過去,小城又昂然崛起,藍天碧水之間,鋼鐵、電力、醫藥、光電子通信、新材料等產(chan) 業(ye) 蓬勃而生。錫礦山經過砷堿渣無害化、土壤複綠等治理,早欣然換上綠裝,正向紅色工礦旅遊之路奔跑。麻溪村也借百年前的古碼頭、古風雨橋,傾(qing) 力打造八方來客的夢裏水鄉(xiang) 。
小城的氣韻令我深深迷戀,我回去得也更勤了。我還準備在麻溪老宅長住,不再離開自己的家鄉(xiang) ……張雄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