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守護一山鳥鳴聲(逐夢)

發布時間:2022-06-21 10:22:00來源: 人民日報

  江西九連山有“三多”:樹多、水多、鳥獸(shou) 多,其中以鳥為(wei) 最。這些大山的精靈追風逐雲(yun) ,穿林越嶺,食於(yu) 山間,棲於(yu) 樹巔。這些鳥兒(er) 都有一位“老朋友”——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潤洞保護管理站站長陳誌高。

  2022年春節前,我驅車500多公裏,抵達南嶺東(dong) 部耀眼的明珠——九連山。剛把車泊在管理站小院內(nei) ,就見一個(ge) 頭戴漁夫帽的壯碩漢子,一臉微笑,迎上前來,伸出厚實的大手,與(yu) 我緊緊相握。他就是陳誌高。

  我們(men) 年紀相仿,我也曾是一名林業(ye) 工作者,因此和他一見如故。數日的采訪,朋友般的相處,我一次又一次被他那些平凡而動人的愛鳥護鳥故事所打動……

  一

  龍南市地處江西省最南端,群山環繞。1974年,陳誌高出生在這裏。他初中畢業(ye) 後,機緣巧合,被招進九連山保護區,從(cong) 此與(yu) 這座蒼翠大山和棲息其中的萬(wan) 千生靈結緣。

  陳誌高初入九連山時,隻見樹木密密麻麻,濃密的綠蔭遮天蔽日。山一座連著一座,連綿不斷。最突出的感覺是靜。雖有山風穿林、群鳥鳴唱,但“鳥鳴山更幽”,襯托出的隻是九連山更加深邃的寂靜。

  我在陳誌高的帶領下進入九連山腹地蝦公塘,穿行於(yu) 原始森林。隆冬時節,山中空寂無人,卻又隱隱有聲:低處,蟲鳴如歡唱;中部的混響來自山風,樹葉隨之擺動如綠濤蕩漾;高處則是眾(zhong) 多鳥兒(er) 啾啾嘶嘶,似乎於(yu) 林間樹上、天空、雲(yun) 裏相談甚歡。陳誌高對我說:“寂寞時,聽聽鳥叫,心情就好多了。”

  說起九連山的群鳥,陳誌高永遠記得1991年仲春的那個(ge) 雨天。

  那是他第三次跟隨同事進山巡護,查看保護區內(nei) 有無違法違規行為(wei) 。行至中午時分,在山林深處,一張碩大的網赫然出現在一行人麵前。網格間掛著許多大大小小的鳥,大多奄奄一息,一眼望去,令人心驚。

  陳誌高驚問:“那是什麽(me) ?”

  同事說:“非法捕鳥用的。”

  上前一看,鳥兒(er) 有的還在掙紮,有的已經一動不動了。當時的陳誌高隻認識其中一種鳥:麻雀。他們(men) 趕緊把網拆除,放飛幸存的幾隻小鳥。

  繼續上路巡護。陳誌高問:“他們(men) 為(wei) 什麽(me) 捕獵鳥兒(er) ?”同事答:“有人把這些抓來的鳥兒(er) 拿去賣錢。我們(men) 要堅決(jue) 打擊這種行為(wei) 。”一路上,陳誌高都為(wei) 那些死去的鳥兒(er) 暗自悲傷(shang) 。

  山中天氣多變,雷雨突然來襲。他們(men) 一行人走在半山腰,正處在落雷的危險區。一道道強光閃過,雷電從(cong) 高空傾(qing) 瀉而下,閃光與(yu) 炸響令人毛發直豎、渾身發麻。他聽見同事喊他趕緊下山,躲開大樹……

  等到了安全區,同事半開玩笑地說:“要是被雷打中了,你怕不怕?”怕當然是怕,但想到那些無辜的鳥兒(er) ,那也是一個(ge) 個(ge) 生命啊,怎麽(me) 能棄它們(men) 不顧?

  無獨有偶。2015年初夏,陳誌高帶著兩(liang) 個(ge) 新入職的同事巡護九連山最高峰黃牛石,行至海拔1300米處,雲(yun) 團飄來,閃電如巨劍當空。頭發立豎,人發麻,驚恐寫(xie) 在新同事的臉上。陳誌高趕忙招呼大家撤離,就像當年老同事對自己那樣。

  一樣的雷電,不一樣的角色,一晃就過去了25年。

  這25年來,陳誌高全身心投入工作,通過日常巡護、重點走訪、普法宣傳(chuan) 等,令捕鳥的羅網、抓野雞的鐵索、圍獵野獸(shou) 的鐵夾等在九連山基本絕跡。與(yu) 鳥兒(er) 的朝夕相處,更是讓他練就了“聞聲識鳥,依影認鳥”的絕活兒(er) 。

  二

  從(cong) 巡護排查到設卡抽檢,從(cong) 森林防火到環境調研,從(cong) 生態宣傳(chuan) 到聯合執法……陳誌高把對鳥的愛,化作對工作的癡迷、對保護手段的創新、對自然保護的虔敬。

  如何讓鳥類不受傷(shang) 害?陳誌高創造了一套新的工作方法。他知道,大多數當地百姓都遵紀守法,偷獵的總歸是少數。在掌握了有偷獵行為(wei) 人群的基本情況後,陳誌高通過走訪、談話、幫扶、找親(qin) 友去說服、聯係村幹部去教育等方式,一遍又一遍地開導、感化他們(men) 。對於(yu) 生活困難的人,陳誌高幫他們(men) 出點子,鼓勵他們(men) 出去打工掙錢,或者在家搞副業(ye) 、創家業(ye) ……

  觀念一變,局麵一新。人們(men) 眼中的九連山,不再是木頭和野味,而是清新空氣、優(you) 質水源、森林美景,以及可以休閑觀賞的多樣物種。改變“靠山吃山”的“吃法”,“農(nong) 家樂(le) ”“生態遊”讓山裏人享受到了更多的實惠。

  即便如此,巡山的工作依然不可放鬆。就在我抵達九連山的前一天,陳誌高還在巡山觀鳥的路上,收獲了一份“意外驚喜”。

  2022年1月26日,南方小年,陳誌高正常上班。戴上漁夫帽,長焦相機扛在肩,望遠鏡掛胸前,錄音筆揣進兜,出門去巡護。途中,一群灰白色小鳥吸引了他的注意。他趕緊安好三腳架,架上相機,調好焦距。鏡頭裏的鳥,上體(ti) 暗灰色,黑色縱紋點綴其間,下體(ti) 白色,胸和兩(liang) 脅煙灰色。這形象,陳誌高在鳥類圖譜上多次見過。他一時激動得心跳加速,自他來九連山工作以來,這種鳥還是第一次進入他的鏡頭,也是第一次在九連山被觀測到!

  這些年,九連山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吸引了眾(zhong) 多鳥兒(er) 前來棲息,能觀測到的鳥類品種也越來越多。九連山的鳥類大家庭喜添新成員,這讓鳥兒(er) 的“老朋友”陳誌高怎能不激動?

  我的運氣不錯,陳誌高帶我去觀鳥時,也見到了這種灰白色的小鳥。但我左看右看,隻覺得這鳥像麻雀。在我意識裏,所有的鳥都可用麻雀來作為(wei) 參照,畢竟我說得上熟悉的鳥隻有這一種。而陳誌高細數其體(ti) 態特征,描繪其動作、聲音以及生活習(xi) 性等,那興(xing) 奮而快樂(le) 的神情,就像孩子得到了心儀(yi) 已久的禮物。

  當晚,陳誌高連夜將這次觀測到的鳥兒(er) 種類、數量、坐標點等信息,上傳(chuan) 到鳥類愛好者們(men) 交流的網站,與(yu) 大家分享。

  這次采訪,我見證了陳誌高在九連山的新發現,也見證了他眼神裏的滿足和幸福。我第一次切身感到,人與(yu) 鳥的相遇,竟是如此難得的緣分。

  陳誌高日常巡護時觀鳥拍鳥所使用的,是2014年配置的專(zhuan) 業(ye) 拍攝設備。在此之前,他靠的是雙耳聆聽,外加望遠鏡輔助。感謝森林賜予的原始寂靜,讓鳥聲清越動聽;感謝森林深濃的綠,映襯出鳥兒(er) 清晰的舞姿。九連山的鳥兒(er) 飛來飛去,飛不出他那雙關(guan) 愛的眼睛。

  陳誌高的尋鳥、觀鳥、研鳥頗有成果,九連山保護區管理局也因勢利導,啟動保護區鳥類調查和監測工作。陳誌高的勁頭更足了,他將愛好融入工作中,把生命融入大山裏。

  三

  尋鳥路上,收獲多多,但也常常伴隨著汗水和付出。

  海南鳽,這種鳥有個(ge) 神奇的特性——無聲飛行,晝伏夜出,數量稀少且行蹤難覓,因此成為(wei) 鳥類愛好者心目中“最神秘的鳥”之一。此鳥在中國首次被發現,是在海南的五指山。近些年,廣西柳州、浙江千島湖和廣東(dong) 車八嶺保護區等地的觀鳥愛好者都觀測到它的出現,其風采讓觀鳥者們(men) 大飽眼福。車八嶺保護區距九連山僅(jin) 數十公裏。陳誌高堅信,九連山保護區應該也能觀測到海南鳽。但多年來,他潛冬貓夏,守在海南鳽可能出現的地方,卻始終一無所獲。

  2020年,國家建設的哺乳動物紅外線監測係統,意外地在九連山捕捉到海南鳽的身影。陳誌高聞訊,立即守株待“鳽”,蹲守在海南鳽出沒地,靜候鳥兒(er) 出場。終於(yu) ,它們(men) 來了,在光線模糊的黃昏時分翩翩起舞。看,它那標誌性的漆黑大眼,圓溜溜的,十分惹人憐愛。粗大的白色過眼紋延伸至耳朵上,修長的脖子透出高貴的氣質。灰褐色的羽毛,點綴著白色的碎花。一雙長腿涉水無憂,捕食小魚、蛙、昆蟲的時候,動作十分優(you) 雅。

  那一刻,陳誌高在心中感慨,很多觀鳥愛好者窮盡一生也不能親(qin) 眼看到海南鳽,自己卻能近距離多次觀察到,從(cong) 事這份工作是多麽(me) 幸福啊!

  觀測海南鳽的時候,陳誌高還意外發現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斑頭大翠鳥的蹤影。由於(yu) 斑頭大翠鳥的種群數量連年下降,多地觀鳥愛好者都難覓其蹤跡,九連山更是多年不曾記錄到。陳誌高的觀測記錄,讓愛鳥人士放寬了心——原來斑頭大翠鳥並未絕跡。斑頭大翠鳥外形靚麗(li) ,在九連山一經現身,就吸引了眾(zhong) 多觀鳥者前來一睹芳容,成了九連山的又一塊“招牌”。

  有時,人鳥之緣來得十分辛苦。陳誌高起早貪黑,掐準鳥類出巢和歸巢的時間,靜臥山林,隻求“一麵之緣”。那年,為(wei) 了尋找紅尾歌鴝,陳誌高在山中一連蹲守了7天,餓了啃塊餅幹,水喝光了就接點山泉,困了就裹上睡袋在樹下酣眠。觀鳥之苦,最難熬在冬夏。夏天蚊蟲滋擾,蛇和野獸(shou) 更帶來重重危險。到了冬天,山裏寒風刺骨,再厚的羽絨服都抵擋不住那陣陣濕冷。但是所有的困難都被陳誌高一一克服,他的心中隻有觀測成功的歡喜。

  有時,人鳥之緣又來得易如反掌。2020年,國家投資建設的紅外線監測係統,讓九連山保護區的動物觀測工作如虎添翼,不僅(jin) 成功觀測、記錄到斑林狸、豹貓等獸(shou) 類,還有黃腹角雉、白鷳、白眉山鷓鴣等一批珍稀鳥類。陳誌高隻需查看記錄,再將數據導出,就行了。

  數十年來,陳誌高獲得野外觀鳥記錄2000多份,拍攝鳥類生態照片和視頻16萬(wan) 張(幀),為(wei) 九連山240多種鳥類建立了生態影像檔案,為(wei) 九連山新增鳥類記錄68種,為(wei) 江西省新增鳥類記錄2種。

  風裏雨裏,寒來暑往,陳誌高行走莽莽綠海,隻為(wei) 鏡頭裏那驚鴻一瞥,林間最美麗(li) 的遇見。

  四

  陳誌高多年“深耕”九連山觀鳥護鳥事業(ye) ,漸漸有了一些名氣。國家級、省市級媒體(ti) ,都報道過他和九連山的故事。媒體(ti) 宣傳(chuan) 九連山,陳誌高是樂(le) 意的,獨樂(le) 樂(le) 不如眾(zhong) 樂(le) 樂(le) 。但他更想親(qin) 手為(wei) 九連山的鳥兒(er) 留下一些足以流傳(chuan) 的“作品”。

  於(yu) 是,他邀請古詩詞專(zhuan) 家遍尋《唐詩三百首》,找到與(yu) 鳥有關(guan) 的詩句,然後配上相關(guan) 照片和視頻,以及鳥類介紹文案,交由專(zhuan) 業(ye) 公司製作出一係列鳥類文化科普視頻。視頻畫麵精美、內(nei) 容豐(feng) 富、通俗易懂,為(wei) 中國鳥類科普宣教做了有益的嚐試,在中國林學會(hui) 舉(ju) 辦的科普微視頻比賽中獲獎。

  而《江西九連山鳥類圖譜》,則是他多年心血凝結的成果。翻開圖譜,其中的鳥類圖片,大多是陳誌高拍攝的。翻閱一張張精美照片,仿佛置身於(yu) 九連山鳥影翻飛的茫茫山林,鳥兒(er) 的鳴唱似乎就在耳畔。這本圖譜共收錄鳥類18目62科286種,對每種鳥進行了簡要的介紹,是目前九連山保護區最完整的一本鳥類名錄、圖譜,於(yu) 2020年正式出版。陳誌高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它做成科學性強的九連山鳥類工具書(shu) ,為(wei) 自然保護和生態科普工作者奉獻一部精美的野外觀鳥指南。

  圖譜的出版令人振奮,而陳誌高在鳥類研究領域的另一項成績,更深深鼓舞了他——他做夢也沒想到,初中畢業(ye) 即參加工作的自己,竟有一天能登上大學講壇。

  故事還得從(cong) 2017年說起。當時,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一名副院長帶領一個(ge) 教授考察團深入九連山,進行仿生學研究。陳誌高熱情地接待了他們(men) 。短短幾天的相處,教授們(men) 被陳誌高的博學深深折服。陳誌高辨識鳥類聲音、模仿鳥兒(er) 叫聲的本領,更令他們(men) 印象深刻。教授們(men) 以為(wei) 他是國內(nei) 名牌大學畢業(ye) 的高材生,一問才知,竟然隻是初中畢業(ye) 。即便如此,帶隊的副院長仍真誠熱情地邀請他來大學做講座。但陳誌高隻當是客套話,一笑而過。

  2018年6月,一紙邀請函送達,外加多通電話溝通,陳誌高才知道他們(men) 當初的邀請是認真的,自己真的要登上大學講壇了。

  麵對台下的在讀研究生和教授們(men) ,陳誌高談起九連山的鳥兒(er) ,毫不怯場。那一刻,他仿佛就站在山裏,在陣陣鳥鳴的環繞中,從(cong) 容地向眾(zhong) 人“細數家珍”。台下的師生們(men) 聆聽了這場來自鳥類觀測一線的“第一手”報告,增長了不少見識。互動環節,師生們(men) 提了一些關(guan) 於(yu) 鳥類築巢的問題,陳誌高一一作答,並分享了大山裏拍攝的鳥巢圖片,供他們(men) 進行仿生學研究之用。回到九連山後,陳誌高還應約在大山深處撿了幾個(ge) 鳥兒(er) 廢棄的鳥巢,給廣州大學寄了過去。

  陳誌高因為(wei) 熱愛而鑽研、精進,並以各種方式發出中國自然保護基層工作者的聲音。放眼中國大地,還有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陳誌高”在祖國的各大山川,恪守著自然保護者的神聖職責!

  大山無言,寂靜有聲,那是鳥類為(wei)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者們(men) 唱出的最美讚歌。陳誌宏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