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下一步 應更注重提升質量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yu) 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日前介紹,近十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持續完善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人才培養(yang) 結構,全國800多個(ge) 研究生培養(yang) 單位向社會(hui) 輸送60多萬(wan) 名博士和650多萬(wan) 名碩士,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十年間,我國研究生教育在穩步發展學術學位的同時,大力發展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授予人數占比從(cong) 2012年的35%增至2021年的58%。
十年培養(yang) 碩博超700萬(wan) ,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生教育也日益大眾(zhong) 化的新時期,下一步發展研究生教育,要把關(guan) 注點從(cong) 擴大規模轉向提升質量,要在進一步優(you) 化研究生培養(yang) 結構、打造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上發力。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17.65萬(wan) 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2.58萬(wan) 人,碩士生105.07萬(wan) 人。在學研究生333.24萬(wan) 人,其中在學博士生50.95萬(wan) 人,在學碩士生282.29萬(wan) 人。伴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考研熱也明顯升溫,今年的考研人數達到457萬(wan) 。
發展研究生教育需要在規模和質量兩(liang) 者中做出選擇。雖然也有人提出,擴大規模和提升質量並不矛盾,但過度擴大規模,會(hui) 降低研究生招生門檻,也會(hui) 稀釋研究生教育資源。如果不能保障研究生培養(yang) 質量,那麽(me) 盲目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會(hui) 導致研究生學曆貶值,助長學曆高消費。
以考研人數與(yu) 招生人數測算,研招錄取率不到25%,這遠低於(yu) 高考90%以上的整體(ti) 錄取率與(yu) 超過40%的本科錄取率。一些考生希望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滿足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不少高校也有同樣的訴求,因為(wei) 這樣做既可以通過擴大研究生招生,解決(jue) 本科畢業(ye) 生的畢業(ye) 去向問題,還可以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
客觀而言,我國研究生培養(yang) 還存在區域與(yu) 高校不均衡的問題,如中西部高校的博士點、博士培養(yang) 規模要少於(yu) 發達地區的博士點、博士培養(yang) 規模。不過,研究生教育與(yu) 基礎教育的側(ce) 重點有所不同。學校培養(yang) 碩士、博士不隻是為(wei) 了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高校發展研究生教育,必須根據本校的辦學定位、辦學條件,從(cong) 辦出高水平出發,進行嚴(yan) 密論證。
提高研究生培養(yang) 質量,首先要有明確的培養(yang) 定位。過去十年來,發展研究生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調整研究生培養(yang) 結構,把碩士研究生分為(wei) 學術碩士和專(zhuan) 業(ye) 碩士,推進形成合理的定位。這扭轉了以往把碩士都作為(wei) 學術人才進行培養(yang) 的問題。不過,從(cong) 現實看,有的高校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碩士,還參照學術碩士培養(yang) 進行。所以,要提高專(zhuan) 業(ye) 碩士培養(yang) 質量,就必須圍繞培養(yang)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推進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具有特色的培養(yang) 模式。
其次要健全導師製,加強對研究生的過程培養(yang) 管理。研究生教育應采取“嚴(yan) 出”培養(yang) 模式。近年來,有高校集中清退超期碩博。從(cong) 嚴(yan) 要求學生,不能隻等到超期後才集中清退,而是在培養(yang) 過程中就分流、淘汰了。這就需要加強對研究生的過程培養(yang) 管理,要以做好培養(yang) 過程管理需要的師資投入,確定研究生招生規模。
與(yu) 發展規模不同,堅持質量導向,還需要改革評價(jia) 體(ti) 係。唯學曆論與(yu) 唯論文論,對研究生教育的質量保障有很大的負麵影響,需要推進評價(jia) 改革,破除唯學曆論產(chan) 生的學曆泡沫問題,以及唯論文論導致的浮躁學風問題。這要求高校以及其他研究生培養(yang) 機構要回歸育人,給每個(ge) 學生貨真價(jia) 實的教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