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南澇北旱”的六月,原因何在

發布時間:2022-06-24 14:2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北方高溫“炙烤” 南方暴雨“盤踞”——

  “南澇北旱”的六月,原因何在

  光明日報記者 崔興(xing) 毅

  連續幾日高溫後,6月22日的北京,雨水把溫度輕輕地往下搖。但這一絲(si) 絲(si) 的涼意隻是短暫停留,23日陽光一曬,北京的氣溫立馬“嗖嗖”躥升至36℃。

  不過,比起河南、河北、山東(dong) 等多地出現的40℃氣溫,以及70℃的地表高溫,已經是小巫見大巫。在河南許昌,連日來的高溫導致當地水泥路都“熱斷”了。這幾天的北方,猶如“鐵板燒”。

  而在南方,卻是另一番景象。受持續性大範圍強降水影響,華南、江南多地發生洪澇災害,珠江流域117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廣州中心城區6月15日出現超百年一遇高潮位,城區所有客輪航線停運。網友表示,廣州已下成了“廣洲”。

  對於(yu) “北方高溫+南方暴雨”的模式,網友感慨,南北的晴雨並不互通,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夏天。“南澇北旱”,這個(ge) 6月正常嗎?原因為(wei) 何?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濤、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zhuan) 家周兵、中國氣象服務協會(hui) 會(hui) 長許小峰。

  記者:北方6月“炙烤”,正常嗎?是否提前了?

  袁媛:與(yu) 往年相比,今年區域性高溫發生的時間其實並沒有提前,反而因為(wei) 5月至6月上半月冷空氣比較活躍,北方地區一直很涼爽。但在6月15日以後,我國的華北、黃淮一帶發生了區域性高溫事件。

  張濤:這次的高溫天氣在這個(ge) 季節出現本身也不算不正常,但是對於(yu) 出現高溫的這些地區而言,它是一個(ge) 異常狀況,比如華北、黃淮的很多地區,包括山西很多地區,最高氣溫已經突破了曆史同期極值。這樣的高溫天氣在未來還會(hui) 不會(hui) 出現,現在還不好說,但是全國一定還會(hui) 大範圍地再出現高溫天氣。

  真正大範圍高溫天氣,從(cong) 氣候常態上來說還沒有真正開始,比如最典型的江南高溫伏旱天氣通常會(hui) 在7月份到來。北方大部分地區的高溫,比如東(dong) 北地區、華北北部的高溫天氣也還沒有真正的開始。

  記者:此輪高溫天氣的成因是什麽(me) ?

  袁媛:6月以來,黃淮地區對流層低層水汽條件偏差,大部分地區以晴熱少雨天氣為(wei) 主,降水偏少。尤其是6月15日以後,黃淮地區上空受高壓脊控製,下沉氣流致使增溫效應明顯;同時,白天受太陽短波輻射影響,加之大氣幹燥,地麵快速升溫。這些因素融合,導致當地出現高溫天氣。

  未來一段時間北方高溫將逐漸趨於(yu) 減弱。而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抬後,副高將主要控製江南和華南中東(dong) 部這一帶區域,南方高溫將開始發展加強,並可能出現持續時間比較長的高溫天氣。

  胡嘯:此次高溫天氣主要是受東(dong) 移高壓脊影響,導致北方多地以晴熱少雨天氣為(wei) 主,再加上白天受太陽短波輻射影響,天氣幹燥,有利於(yu) 地麵溫度逐步上升。而地表溫度的顯著偏高主要還是太陽強烈輻射導致。

  記者:今年還會(hui) 有更極端的高溫來襲嗎?

  袁媛:預計在盛夏(7—8月),我國南方地區,主要是江南中東(dong) 部和華南中東(dong) 部,有可能發生時間較長的高溫天氣過程。全球變暖背景下,近幾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頻發,需特別關(guan) 注極端高溫的發生及可能對人民生產(chan) 生活和能源供應帶來的不利影響,及時做好電力保供等防禦措施。

  記者:今夏南方強降雨為(wei) 啥這麽(me) 多?

  周兵:今年南方的強降雨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一個(ge) 多月來始終穩定在華南、江南一帶,有的地區30天裏有28天在下雨。5月以來,華南、江南等地已出現10次降水過程。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5月1日至6月15日,福建、廣東(dong) 、廣西3省份區域平均降雨量為(wei) 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多。

  近期南方之所以出現持續強降雨,一方麵是全球變暖背景下,大氣環流係統不穩定性加強,導致降水時對流活動增強、降水效率增高、雨量增大;另一方麵,目前正在持續的拉尼娜事件為(wei) 今年南海夏季風暴發偏早、我國雨季進程偏早提供了重要的氣候背景,季風環流引導的西南水汽輸送偏強,同時副熱帶高壓位置相對穩定,利於(yu) 來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持續輸送影響我國華南、江南一帶。

  此外,水汽條件充沛的同時,歐亞(ya) 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經向度增大,影響我國東(dong) 部地區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尤其6月以來東(dong) 北冷渦更加活躍並向南發展加強,引導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江南南部至華南地區,共同導致華南前汛期降水異常偏多。

  記者:本輪持續性降雨何時結束?

  周兵:預計未來10天主雨帶將呈階梯狀北抬趨勢,華南持續強降雨趨於(yu) 結束。雨帶將北跳至黃淮、江淮附近,華南、江南等地持續了一個(ge) 多月的強降雨天氣最終將減弱,迎來少雨高溫天氣。即將到來的7月汛期,雨帶將主要在北部,淮河以北、華北、東(dong) 北南部。未來,隨著台風活躍,南方地區可能再度遭遇強降雨,需注意防範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山體(ti) 滑坡、泥石流及城鄉(xiang) 積澇等災害。

  許小峰:雖然華南的強降雨即將結束,但從(cong) 全國範圍看,雨季還處於(yu) 初始階段,江南、江淮、華北、東(dong) 北、西南、西北等地還要進一步提高警惕。從(cong) 常規情況看,極端旱澇易伴隨發生,前期降雨偏多,後期要注意防旱。按目前已發生的天氣氣候情況,時空異常明顯,後期極端天氣發生的概率增大。

  記者:國家氣候中心監測結果表明,2021年秋季開始的拉尼娜事件目前仍在持續。近期極端天氣與(yu) 拉尼娜事件有關(guan) 嗎?

  袁媛:拉尼娜事件並不是導致本輪全球高溫的直接原因,但它是影響我國夏季氣候異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從(cong) 目前已經發生的氣候異常來看,今年南海夏季風暴發時間較常年偏早,華南前汛期和西南雨季開始偏早,以及江南和長江中下遊入梅也偏早,拉尼娜事件的持續都為(wei) 這些季節進程偏早提供了重要的氣候背景。

  2021年秋季開始的拉尼娜事件仍在持續,目前衰減緩慢並在5月略有加強。國家氣候中心預測,此次拉尼娜事件將在夏季略有減弱,夏季赤道中東(dong) 太平洋海溫可能維持弱冷水狀態,但海溫在今年秋冬季將再次發展加強。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大氣變得更加不穩定,極端事件處於(yu) 頻發狀態。

    (光明日報北京6月23日電)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