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高考誌願填報,這點“事”不該“省”

發布時間:2022-06-27 10:16: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趙誌疆

  近期,各地將陸續發布2022年高考成績,並啟動開展高考誌願填報工作。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積極為(wei) 考生提供誌願填報谘詢等公共服務,深入實施“2022高考護航行動”。同時,教育部鄭重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社會(hui) 上有機構或個(ge) 人向考生和家長開展的“高價(jia) ”誌願填報谘詢活動,存在政策解讀不精準、信息提供不準確、費用收取不規範甚至詐騙等問題。

  高考結束之後,另一個(ge) “沒有硝煙的戰場”不斷升溫,提供高考誌願填報服務的企業(ye) 機構以及網紅名師,早已因此進入了“戰鬥狀態”。2022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193萬(wan) ,再創曆史新高,比2021年增長了115萬(wan) 人。與(yu) 此同時,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超八成中國高考關(guan) 注者對高考誌願填報了解一般。關(guan) 注的人多,了解的人少,信息壁壘的存在,是高考誌願填報生意長期“買(mai) 賣興(xing) 隆”的關(guan) 鍵所在。

  現實中,被無數學生和家長視為(wei) “人生大事”的高考誌願填報,早已成為(wei) 一樁熱門生意。各種打著AI、大數據、一對一等旗號的高考誌願填報服務機構聞風而動,有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wan) 元甚至幾萬(wan) 元的一對一服務,讓某些機構和個(ge) 人賺得盆滿缽溢,順勢還催熱了“高考誌願規劃師”這一類職業(ye) 。“高考誌願規劃師”的名號聽起來唬人,實際上卻不在《國家職業(ye) 資格目錄》之列。換句話說,這本身就是一個(ge) 坐地圈錢的幌子。更可笑的是,這個(ge) 幌子也大多是明碼標價(jia) 購買(mai) 而來。由此,圍繞著高考誌願填報形成了一個(ge) 灰色產(chan) 業(ye) 鏈,穿插其間的各類騙局,更是令人防不勝防。

  上述種種亂(luan) 象,正是“2022高考護航行動”所致力於(yu) 消除的。為(wei) 此,教育部要求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要積極開展誌願填報谘詢服務“五個(ge) 一”活動:至少開展一次覆蓋全體(ti) 師生的誌願填報政策培訓、提供一本誌願填報指導材料、組織一場線上直播谘詢活動、播出一檔電視或電台政策宣講節目、發布一期誌願填報預警信息。高考誌願填報服務亂(luan) 象頻仍,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眾(zhong) 對於(yu) 誌願填報本身缺乏了解,因此給一些人和機構留下了上下其手的機會(hui) 和空間。多一些相關(guan) 的公共服務,就能使考生和家長多一些了解,少一些焦慮,從(cong) 而更加科學而謹慎地作出人生抉擇。

  實際上,高考誌願填報原本就沒有那麽(me) 神秘,即使打著AI、大數據這樣的幌子,絕大多數市場機構也不過是仰仗已有的公共信息,充其量隻是從(cong) 事信息搜集整理而已。一些考生家長深信於(yu) 此,一方麵是出於(yu) 對所謂“專(zhuan) 業(ye) 機構”的盲目迷信,另一方麵則是出於(yu) “花錢買(mai) 省事”的考慮。拆穿“專(zhuan) 業(ye) 機構”的種種話術之後,一個(ge) 非常現實的問題是,事關(guan) 孩子未來的職業(ye) 規劃和發展方向,家長是否有意願將選擇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和孩子手裏?這點“事”,沒必要也不應該“省”。(趙誌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