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食品安全這十年: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提升

發布時間:2022-06-28 08:41: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27日消息 今天早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食品安全和營養(yang) 健康工作進展與(yu) 成效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準與(yu) 監測評估司司長劉金峰介紹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食品安全和營養(yang) 健康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全麵打造最嚴(yan) 謹標準體(ti) 係,“吃得放心”有章可依

  十年來,我國組建含17個(ge) 部門單位近400位專(zhuan) 家的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hui) ,堅持以嚴(yan) 謹的風險評估為(wei) 科學基礎,建立了程序公開透明、多領域專(zhuan) 家廣泛參與(yu) 、評審科學權威的標準研製製度,以及全社會(hui) 多部門深入合作的標準跟蹤評價(jia) 機製,不斷提升標準的實用性和公信力。截至目前,已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419項,包含2萬(wan) 餘(yu) 項指標,涵蓋了從(cong) 農(nong) 田到餐桌、從(cong) 生產(chan) 加工到產(chan) 品全鏈條、各環節主要的健康危害因素,保障包括兒(er) 童老年等全人群的飲食安全。標準體(ti) 係框架既契合中國居民膳食結構,又符合國際通行做法。我國連續15年擔任國際食品添加劑、農(nong) 藥殘留國際法典委員會(hui) 主持國,牽頭協調亞(ya) 洲食品法典委員會(hui) 食品標準工作,為(wei) 國際和地區食品安全標準研製與(yu) 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著力強化風險監測評估能力,及時預警,維護健康

  我國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食品汙染和有害因素監測、食源性疾病監測兩(liang) 大監測網絡以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體(ti) 係。食品汙染和有害因素監測已覆蓋99%的縣區,食源性疾病監測已覆蓋7萬(wan) 餘(yu) 家各級醫療機構。食品汙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食品類別涵蓋我國居民日常消費的糧油、蔬果、蛋奶、肉禽、水產(chan) 等全部32類食品。這些措施使得重要的食品安全隱患能夠比較靈敏的得以識別和預警,不僅(jin) 為(wei) 標準製定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為(wei) 服務政府風險管理、行業(ye) 規範有序發展和守護公眾(zhong) 健康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主動踐行大食物觀,助力“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提升

  大力推進國民營養(yang) 計劃和健康中國合理膳食行動。加強對一般人群和嬰幼兒(er) 、孕產(chan) 婦、老年人等特殊重點人群的科普宣教,廣泛開展合理膳食指導服務。組織建設一批營養(yang) 健康餐廳、食堂、學校等試點示範。通過社會(hui) 共治共建,保障群眾(zhong) 獲得營養(yang) 知識、營養(yang) 產(chan) 品和專(zhuan) 業(ye) 服務,提升食品營養(yang) 場所的可及性便利性,推動實現“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轉變。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