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介入式腦機接口動物試驗完成
6月25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國內(nei) 首款介入式腦機接口在北京成功完成動物試驗。此次試驗的介入式腦機接口由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與(yu) 上海心瑋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標誌著我國在腦機接口、介入機器人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傳(chuan) 統腦機接口分為(wei) 侵入式腦機接口和非侵入式腦機接口。侵入式腦機接口需要通過開顱手術或者鑽透顱骨將腦電傳(chuan) 感器植入腦內(nei) ,如馬斯克的Neuralink腦機接口需要直接從(cong) 頭骨植入,這可能會(hui) 導致患者大腦的長期炎症。而非侵入腦機接口雖然對人沒有傷(shang) 害,但是腦電信號微弱,識別準確率和實時性受限。
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段峰教授科研團隊牽頭研發的介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隻需要通過類似心髒搭橋的微創手術便可實現腦機連接。技術最大的優(you) 點是不需要顱骨鑽孔或開顱手術即可獲得腦電信號,整個(ge) 手術植入過程可在兩(liang) 小時內(nei) 完成。
對於(yu) 嚴(yan) 重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腦卒中、漸凍症等)來說,腦機接口能夠幫助他們(men) 獨立控製外界設備,恢複部分運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本次試驗是國內(nei) 首次在羊腦內(nei) 實現介入式腦機接口,突破了介入式腦電電極、血管內(nei) 腦電采集等核心技術,完成了支架、導管等神經介入器械產(chan) 品研製,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侵入式腦機接口對腦區造成不可逆損傷(shang) 的弊端,填補了國內(nei) 介入式腦機接口領域空白,對推動我國腦科學領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此次試驗的腦電極植入術,由河北工業(ye) 大學張建華教授科研團隊研發的介入機器人輔助完成。該機器人采用主從(cong) 操作方式,由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馬永傑主任醫師在主端操作,成功完成了部分血管造影。試驗最終在羊腦血管內(nei) 完成了傳(chuan) 感器植入,並成功采集到了腦電信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