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北京首鋼籃球青訓:傳承、改變與無限可能

發布時間:2022-06-30 10:10: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 題:北京首鋼籃球青訓:傳(chuan) 承、改變與(yu) 無限可能

  新華社記者曹奕博、李博聞

  在球場上的不遺餘(yu) 力和對這項運動自然的熱愛,是北京首鋼青年隊訓練公開課留給記者們(men) 最深的感受。

  而首鋼隊新上任的青訓教練團隊,也和球員一樣在訓練場上目不轉睛,時刻保持專(zhuan) 注。

  傳(chuan) 承:十四年一人一城,從(cong) 球員到教練的轉型

  “一個(ge) 後撤步跳投,你有那麽(me) 多碎步幹嘛?”

  “這回動作就好多了,一定要記住了。”

  球員時期略顯沉默的王驍輝,在轉型成為(wei) 教練後,話多了起來。他耐心地指導著每個(ge) 青年球員的技術動作,時不時還忍不住“親(qin) 自上陣”做動作示範。

  這位曾經以防守和三分球著稱的“3D”球員,由於(yu) 傷(shang) 病和體(ti) 能下滑,在這個(ge) 休賽期為(wei) 年輕球員主動讓位,結束了自己14年的球員生涯。在和球隊管理層溝通後,抱著對見證自己成長的球隊和城市的熱愛,王驍輝選擇轉型成為(wei) 首鋼二隊的主教練。

  在正式接管二隊訓練的第一天,王驍輝感慨道:“我每天踏入球館都很開心,感覺又可以體(ti) 現我的價(jia) 值了。雖然我不算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球員,但很榮幸(作為(wei) 球員)可以在一支球隊自始而終,也期待在教練崗位上發揮我的‘餘(yu) 熱’。”

  在談及球員與(yu) 教練的不同時,王驍輝表示,教練要“難”得多。“做球員時所有人都圍著你轉,為(wei) 你服務,當了教練後就要對隊員服務。有的時候晚上一接到另一位青年隊教練柳鵬的電話,就怕隊裏出了什麽(me) 情況。很幸運我們(men) 的教練團隊給我提供了很多幫助和支持,我很熱愛現在這份工作。”

  王驍輝多次提到“傳(chuan) 承”,他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幫助年輕球員更快成長、走得更遠。“我想把自己在職業(ye) 賽場的經驗傳(chuan) 遞給年輕球員,更要把北京首鋼男籃一直以來的精氣神一代代傳(chuan) 承下去。”

  改變:“中西結合”助力球隊重建

  過去一個(ge) 賽季,作為(wei) 傳(chuan) 統強隊的首鋼男女籃均戰績不佳,男籃止步季後賽首輪,女籃隻獲得聯賽第十名。俱樂(le) 部也開始著手球隊重建,而重建的第一步就是教練員的調整。

  除了提拔解立彬和張琳分別作為(wei) 男女一隊的主教練,實現本土教練“年輕化”,首鋼也意識到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繼續任命意大利人喬(qiao) 裏歐·格裏喬(qiao) 裏為(wei) 俱樂(le) 部青訓總監,探索本土結合國際化的教練體(ti) 係對青年隊成長的幫助。

  在二隊的訓練課上,喬(qiao) 裏歐一遍遍地示範著中距離跳投動作,他中英文混雜著激勵球員,有時候怕他們(men) 聽不懂,還會(hui) 叫上動作標準的隊員為(wei) 大家再做一遍。

  在歐洲擁有十餘(yu) 年青訓經驗的喬(qiao) 裏歐在2020年加入北京首鋼,曾擔任男籃助理教練,並從(cong) 2021年開始投身球隊青訓。喬(qiao) 裏歐說,他會(hui) 把歐洲和中國的青訓模式特點進行結合:“我工作的第一步是了解中國的青訓體(ti) 係,然後把歐洲和意大利青訓中的優(you) 點與(yu) 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並且會(hui) 考慮到中國教練的執教習(xi) 慣和背景,進行階段性的調整和改進。”

  他同時也指出了中國青訓的問題所在:“中國球員很幸福,相比意大利球員,他們(men) 有著更完整的訓練體(ti) 係和成長通道,但是接觸比賽的機會(hui) 卻不多,歐洲的年輕球員一年能有70到90場比賽機會(hui) ,中國的年輕球員往往會(hui) 少於(yu) 50場。”

  作為(wei) 改變,首鋼將對抗賽穿插在日常訓練中,在“一對一”、“二對二”和“五對五”的比賽中,年輕球員更容易激發出創造力,也能通過比賽的方式熟悉技術動作和發現問題。

  訓練會(hui) 有新的思想注入,但喬(qiao) 裏歐和教練團隊的目標是清晰一致的:“我們(men) 的目標是要培養(yang) 出能進入一隊和登上CBA/WCBA賽場的球員。希望他們(men) 在進入聯賽之前,就通過青訓做足準備。”

  無限可能:繼續加大青訓投入,注重年輕教練員培養(yang)

  在北京首鋼籃球俱樂(le) 部常務副總經理張雲(yun) 鬆看來,年輕就意味著無限可能。他表示,俱樂(le) 部一直關(guan) 心和重視梯隊建設,不僅(jin) 要培養(yang) 優(you) 秀運動員,也要培養(yang) 優(you) 秀教練員,讓他們(men) 在曆練中成長。

  “俱樂(le) 部的可持續性發展一定來源於(yu) 自身造血,未來我們(men) 會(hui) 在青訓體(ti) 係中投入更多力量與(yu) 精力。”張雲(yun) 鬆說,“我們(men) 也會(hui) 根據球員個(ge) 人的實際情況,組織教練團隊進行整體(ti) 評估,保持上升一隊的通道暢通。”

  受疫情影響,青年梯隊的許多賽事被迫取消,首鋼自2017年開展的“雛鷹計劃”也暫時擱置。張雲(yun) 鬆透露,在條件允許時,會(hui) 為(wei) 隊伍報名參加全國U係列比賽和其他邀請賽、教學賽,並會(hui) 重啟球員留洋計劃,為(wei) 更多優(you) 秀球員提供海外曆練的機會(hui) 。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