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號”不該成為運營商的搖錢樹
作者:冷勇
近日,廣州的謝先生向澎湃質量報告投訴平台反映,6月23日,他前往中國電信廣州同和營業(ye) 廳為(wei) 兩(liang) 個(ge) 尾號為(wei) 8888的座機號辦理過戶,營業(ye) 廳的工作人員卻告訴他,需要同意每個(ge) 月支付1萬(wan) 元低消話費才能為(wei) 他辦理過戶。謝先生對此感到不解,他說,上述兩(liang) 個(ge) 座機號碼此前月租費僅(jin) 35元,過戶後月最低消費卻要高達萬(wan) 元,屬於(yu) 強製消費。對此,中國電信客服人員回複稱,座機號碼在辦理過戶時應該按照過戶之前的資費標準重新簽訂協議。
無論是“8”,還是“6”,一些人出於(yu) 圖吉利或是其他心理選擇靚號無可厚非。但號碼隻是一串數字,不管是什麽(me) 號碼,運營商也不用在管理上額外增加成本。《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明確禁止運營商向客戶收取選號費,正是基於(yu) 這種情況的存在。
然而,謝先生在辦理靚號過戶時,原本35元的月租變成了每月最低消費1萬(wan) ,這樣的規定有何依據?當初辦理號碼時是否存在這樣的協議?這樣的強製“最低消費”,顯然有變相收取“選號費”的嫌疑,與(yu) 相關(guan) 電信法規的立法精神相衝(chong) 突,是一種不折不扣的霸王條款。
現實中,運營商借助靚號收取不菲費用,早已不是什麽(me) 新聞。不僅(jin) 8888、6666等公認的靚號被捆綁高價(jia) 套餐,成為(wei) 了運營商的搖錢樹,一些諸如帶“0”或“1”等數字的號碼,同樣價(jia) 值不菲。甚至一些消費者使用了多年的手機、座機號碼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搖身一變成了靚號,被設置了諸多“隱形門檻”,如要承擔不同程度的保底消費、預存話費、違約金等費用等等。
運營商的這些操作,不僅(jin) 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助長了市場上對於(yu) 靚號的炒作。從(cong) 許多媒體(ti) 的報道來看,手機靚號的賣號、過戶、收號已成為(wei) 一大“欣欣向榮”的產(chan) 業(ye) 。按照號碼的不同等級,手機靚號最便宜的幾百元,價(jia) 格高的甚至達幾十、上百萬(wan) 元,而且價(jia) 格水漲船高。這一現象的背後,運營商顯然是重要推手。
所以,針對運營商設置特殊號碼的強製最低消費,以及悄然升級靚號、私自定價(jia) 等行為(wei) ,監管部門不能熟視無睹。須知,無論是手機還是座機號碼,都不是運營商的私有財產(chan) ,而是一種公共資源。運營商借助靚號牟取暴利,既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也破壞了商業(ye) 契約精神,違背了公共資源分配的初衷。
靚號被運營商強製捆綁高消費,成為(wei) 長期存在的霸王條款,也暴露出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缺陷。比如,《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雖禁止運營商向客戶收取選號費,但對於(yu) 號碼“最低消費”這種變相選號收費,卻沒有設置禁止性條款,這無疑是一個(ge) 亟需打上的“補丁”。
此外,什麽(me) 號碼是靚號,靚號背後的增值收益屬於(yu) 誰,相關(guan) 的規定不能再糊裏糊塗,需要進一步明確。從(cong) 遵守契約的角度看,運營商顯然無權把用戶多年使用的號碼,悄悄升級為(wei) 靚號,獅子張大口進行收費。對於(yu) 8888、6666公認的靚號,不妨考慮通過公開拍賣的方式規範管理,將拍賣所得用於(yu) 民生或公益事業(ye) 。
運營商利用天價(jia) 靚號,賺取無本暴利,這不該成為(wei) 默認的潛規則。根治靚號亂(luan) 象宜早不宜遲,期待盡早通過有效治理,讓靚號“靚”得光明正大。(冷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