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精準發力 全產業鏈支持:搞農業有錢掙、得實惠
政策精準發力 全產(chan) 業(ye) 鏈支持
搞農(nong) 業(ye) 有錢掙、得實惠(經濟新方位·穩住市場主體(ti) )
小麥顆粒歸倉(cang) ,夏種夏管壓茬推進,廣袤田野一片大忙。
越是麵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nong) 業(ye) ,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當前,在統籌疫情防控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下,農(nong) 業(ye) 市場主體(ti) 有哪些困難和期盼,政策如何精準發力?記者在多地進行了采訪。
收獲 暢通道
保障農(nong) 活不斷線
車行麥田,5台聯合收割機轟鳴前行,撥禾輪轉動,麥芒飛揚,金黃麥粒傾(qing) 瀉而下。“1200多畝(mu) 地三四天就收完了。小麥進庫,我的心也放肚子裏了。”湖北省老河口市馬灣村“話豐(feng) 年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王建敏感慨,小麥顆粒進倉(cang) ,多虧(kui) 了老朋友——來自河南省駐馬店市的農(nong) 機手郭衛東(dong) ,今年夏收,他也像往年一樣如期抵達,不誤農(nong) 時。
在老河口市,每年有上千名農(nong) 機手跨區收割作業(ye) ,搶收節骨眼上,他們(men) 是一路暢行嗎?“在福銀高速老河口農(nong) 機跨區作業(ye) 接待服務站,查健康碼、登記信息和行程、測核酸,很快放行。”郭衛東(dong) 說,工作人員還送了小禮包,裏麵有口罩、香皂、毛巾、消毒液,很貼心。
“我們(men) 設立綠色通道,優(you) 先查驗農(nong) 機手和農(nong) 機具轉運司機,對持有農(nong) 機跨區作業(ye) 證的車輛實行免費通行,對持有健康碼綠碼的跨區農(nong) 機手實行‘即采即走即追’管理。”老河口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趙武介紹。目前湖北小麥夏收已結束,共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10.2萬(wan) 台,來自河南、安徽、江蘇等地的跨區收割機超過1萬(wan) 台,開放綠色通道400多個(ge) ,全省發放農(nong) 機跨區作業(ye) 證5600多張。
政策發力,為(wei) 種糧市場主體(ti) 解難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會(hui) 同衛生健康、交通運輸等部門成立工作專(zhuan) 班,打通影響麥收的堵點卡點,保障夏收人員和機具暢通無阻。今年“三夏”麥收期間,保障聯合收割機及相關(guan) 運輸車輛免費優(you) 先通行45萬(wan) 車次,累計免收通行費1.09億(yi) 元。
種植 強幫扶
保護種糧積極性
“今年小麥畝(mu) 產(chan) 1000斤左右,收成不錯。收購價(jia) 每斤1.5元,比去年多三四角錢,好糧賣上了好價(jia) 錢。”河北省邱縣香城固鎮中張莊村種糧大戶張玉甫說,“去年小麥晚播,開春麥苗長勢弱,又遇上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那時心裏真沒底。”
一攬子政策及時出台,整田翻地、田間管護、澆灌除草全程幫扶。“農(nong) 技員下田,指導促弱轉壯。縣裏組織無人機統一噴藥,防治病蟲害。水渠通到田裏,返青水澆得及時。”張玉甫說。
“今年化肥、柴油、農(nong) 藥價(jia) 格上漲,算下來比往年多三成。多虧(kui) 了‘紅包’,讓我敢投入。”張玉甫算起了賬,“縣裏落實國家補貼政策,兩(liang) 次向種植戶下發一次性種糧補貼,每畝(mu) 收到30.61元。我還享受了耕地地力補貼,每畝(mu) 95.41元。買(mai) 農(nong) 機也有優(you) 惠,去年買(mai) 收割機有30%左右的定額補貼。”
中央財政在對實際種糧農(nong) 民發放一次性補貼200億(yi) 元的基礎上,近日再次下達100億(yi) 元一次性農(nong) 資補貼,農(nong) 機購置與(yu) 應用補貼投入達212億(yi) 元,比上年增加22億(yi) 元。今年國家繼續在部分主產(chan) 區實行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jia) 政策,小麥、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jia) 格水平全麵提高。
截至目前,我國主要農(nong) 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到今年底,將確保全國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的高標準農(nong) 田,保障糧食產(chan) 能在1萬(wan) 億(yi) 斤以上。
各地加大投入,補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短板,提升綜合生產(chan) 能力。“在農(nong) 機購置與(yu) 應用補貼政策拉動下,全市農(nong) 機戶新購置插秧機550台,其中適用於(yu) 缽苗育插技術的農(nong) 機保有量達17台(套),可完成近萬(wan) 畝(mu) 水稻插秧作業(ye) 。”遼寧省盤錦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機產(chan) 業(ye) 發展辦公室主任李敏介紹,今年盤錦水稻插秧機械化水平預計達97.7%以上。
插秧機駛過水田,青青禾苗下地。“今年1000多畝(mu) 稻田首次采用了水稻缽苗育插技術。平麵秧盤替換為(wei) 帶有缽孔的塑料秧盤,缽苗插秧機實現秧苗帶土移栽。”盤錦繞陽農(nong) 業(ye) 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康福生介紹。
秧好一半禾。育秧技術一變,為(wei) 豐(feng) 收添底氣。“插秧不傷(shang) 根,減少後期人工補苗,還能節種節肥,每畝(mu) 水稻可增產(chan) 5%—10%。”康福生說。
加工 穩鏈條
延長特色產(chan) 業(ye) 鏈
豐(feng) 收更要增收,在產(chan) 業(ye) 鏈下遊,糧食收購加工企業(ye) 開足馬力。
在山東(dong) 省夏津縣發達麵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滿載優(you) 質麥的卡車魚貫而入。“正是收購新糧的時候,我們(men) 一天收購量就達上萬(wan) 斤,收購價(jia) 在1.6元上下。”公司保障總監董金魯說,好政策讓錢等糧,公司能敞開“肚皮”收糧,企業(ye) 享受各項優(you) 惠政策,流動資金增加,為(wei) 收購小麥贏得主動。
幫扶給力,更要增強內(nei) 力。在生產(chan) 車間,11條製粉生產(chan) 線裝上智慧“大腦”。“麵粉加工出粉率從(cong) 75%提高到79%,一年多產(chan) 出18.4萬(wan) 噸麵粉。”董金魯介紹,目前企業(ye) 小麥年加工能力達230萬(wan) 噸左右。
“從(cong) 田間到車間,梳理產(chan) 業(ye) 鏈條薄弱環節,聚焦生產(chan) 經營成本上漲、穩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暢通物流貨運等,精準製定舉(ju) 措,全方位穩住農(nong) 業(ye) 市場主體(ti) 。”中國社科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
從(cong) 大糧倉(cang) 到大廚房,各地培育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延長產(chan) 業(ye) 鏈條,不斷優(you) 化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
豆腐柴,重慶市奉節縣平安鄉(xiang) 深山裏的一株綠草,走上了超市貨架。
“老鄉(xiang) 把葉片壓榨、過濾,製作成涼粉,清熱解暑。獨特的鄉(xiang) 野小吃流傳(chuan) 百年。”重慶雄森實業(ye) 有限公司負責人楊興(xing) 才說。
一條生產(chan) 線帶出一條產(chan) 業(ye) 鏈。流轉土地,購置加工設備,研發產(chan) 品,豆腐柴的產(chan) 業(ye) 鏈條不斷延長,“我們(men) 生產(chan) 的樹葉涼粉、粉絲(si) 等深受市場歡迎。”楊興(xing) 才介紹。
近期受疫情影響,來自餐館的訂單減少了60%,考驗擺在楊興(xing) 才麵前,“要是縮減生產(chan) 規模,不僅(jin) 老鄉(xiang) 收入減少,還影響後續發展。但要向即食食品轉型,新設備又得投入不少錢。”
“關(guan) 鍵時候,好政策給我托了底。”楊興(xing) 才說,在當地稅務部門輔導下,企業(ye) 申請辦理了近40萬(wan) 元留抵退稅。“我們(men) 購買(mai) 了3台灌裝設備,支付了150餘(yu) 戶農(nong) 民的土地流轉金,結算了2萬(wan) 株苗木貨款。”如今,一箱箱樹葉冰粉正銷往各大商超。
“農(nong) 業(ye) 新型經營主體(ti) 在資金、技術、人才上存在一些短板,幫扶政策要跟得上,讓他們(men) 的實力強起來。”李國祥認為(wei) 。
頭雁領航,群雁齊飛。各地鼓勵龍頭企業(ye) 標準化生產(chan) 、品牌化建設。河南省提出培育以國家、省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為(wei) 重點的100家“鏈主”企業(ye) 。山西省提出今年以45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e) 和649家省級龍頭企業(ye) 為(wei) 主力軍(jun) ,力爭(zheng) 全年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yi) 元。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今年新安排建設50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40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200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
■留言板
我養(yang) 了9000隻鴨子,受疫情影響,飼料運不進來,非常發愁。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後,曹莊鎮包村幹部聯係了我,想辦法從(cong) 邯鄲采運了一批飼料,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曹莊鎮李馬昌村養(yang) 殖戶
家裏種植了幾十畝(mu) 的白菜,合起來有幾十萬(wan) 棵。受疫情影響,眼看白菜已到成熟期,卻沒有人來收購。隨著氣溫升高,菜很快會(hui) 壞在地裏,我十分著急。我留言後,鄉(xiang) 政府聯係我們(men) ,了解滯銷原因和產(chan) 品情況,幫我們(men) 聯係好外銷渠道和收購車輛。現在菜賣出去了,辛苦一季沒有白忙活。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葛店鄉(xiang) 賈莊村農(nong) 民
(楊曉娜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