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裏程碑 香港與內地“互換通”將上線
兩(liang) 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又一個(ge) 裏程碑——
香港與(yu) 內(nei) 地“互換通”將上線
本報記者 汪靈犀 邱海峰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7月06日 第 04 版)
7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hui) (簡稱香港證監會(hui) )、香港金融管理局(簡稱香港金管局)發布聯合公告,開展香港與(yu) 內(nei) 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互換通”),促進內(nei) 地與(yu) 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場共同發展。在內(nei) 地專(zhuan) 家和香港金融界看來,“互換通”是深化內(nei) 地與(yu) 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又一重要裏程碑。這一金融新政的出爐,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促進內(nei) 地與(yu) 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場共同發展,有效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增強投資者信心。
擴大內(nei) 地金融市場開放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進入銀行間市場的境外機構有1038家,覆蓋了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ya) 等6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境外機構投資我國債(zhai) 券規模為(wei) 3.74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較債(zhai) 券通開通前增加了2.81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隨著境外投資者持債(zhai) 規模擴大、交易活躍度上升,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風險的需求持續增加。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認為(wei) ,“互換通”借鑒了債(zhai) 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成熟經驗和整體(ti) 框架,對接境外衍生品市場最新發展趨勢,以電子化交易、中央對手方清算為(wei) 核心優(you) 化了現有流程,提高了交易清算效率。
“‘互換通’以人民幣利率互換為(wei) 試點產(chan) 品,通過兩(liang) 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連接,使境內(nei) 外投資者能夠在不改變交易習(xi) 慣、有效遵從(cong) 兩(liang) 地相關(guan) 市場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幣利率互換的交易和集中清算。”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誌寰分析。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預測,如同“滬港通”“深港通”和債(zhai) 券通改變了內(nei) 地與(yu) 香港股票和固定收益市場的基因一樣,“互換通”也將改變銀行間衍生產(chan) 品市場的麵貌。“‘互換通’將方便國際投資者管理內(nei) 地相關(guan) 投資,推動內(nei) 地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歐冠升說。
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王有鑫對記者分析,利率互換業(ye) 務是重要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其中,引入中央對手方清算機構可以有效降低合約對手方風險,降低境內(nei) 外結算參與(yu) 人由於(yu) 信息不對稱而引致的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指出,有效防範風險是金融衍生品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是在推進“互換通”工作中堅持的核心原則。為(wei) 保證交易秩序和控製市場總體(ti) 風險,“互換通”采用報價(jia) 機構交易模式,發揮報價(jia) 機構穩定市場的作用;參考“滬港通”“深港通”機製,初期實施總量管理,在滿足投資者風險管理需求的同時防範市場風險。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yu) 偉(wei) 文介紹說,香港一直是內(nei) 地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試驗場”,在此推出了多項具突破性的“先行先試”舉(ju) 措。2004年推出個(ge) 人人民幣銀行業(ye) 務;2007年首次發行點心債(zhai) ;2009年完成首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2011年推出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7年推出債(zhai) 券通“北向通”,2021年推出債(zhai) 券通“南向通”與(yu)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香港與(yu) 內(nei) 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製不斷完善,為(wei) 內(nei) 地深化金融市場改革、開放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
餘(yu) 偉(wei) 文表示,“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香港一直扮演獨特且無可取代的角色。”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ye) 務樞紐、國際資產(chan) 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深化並擴大內(nei) 地與(yu) 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互換通”有助於(yu) 推進內(nei) 地與(yu) 香港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共同發展,為(wei) 投資者提供更多風險管理工具選項,提升兩(liang) 地衍生產(chan) 品生態圈。此外,“互換通”有利於(yu) 建設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ye) 務中心的地位。
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互換通’是內(nei) 地與(yu) 香港金融市場融合的又一個(ge) 裏程碑,第一次在金融衍生工具領域引入互聯互通安排,讓兩(liang) 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交易品種更為(wei) 全麵。”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這將強化香港作為(wei) 全球離岸人民幣業(ye) 務樞紐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同時貢獻內(nei) 地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將會(hui) 同香港證監會(hui) 、香港金管局等部門共同製定製度辦法,加強監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指導相關(guan) 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做好規則、業(ye) 務、技術等方麵的準備工作,加強市場溝通培育,引導市場成員做好交易前準備工作,在6個(ge) 月之後項目上線。初期先開通“北向通”,即香港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yu) 內(nei) 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清算、結算等方麵互聯互通的機製安排,參與(yu) 內(nei) 地銀行間金融衍生品市場。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即境內(nei) 投資者經由兩(liang) 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製安排,參與(yu) 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場。
鄂誌寰分析,推出“互換通”後,境外機構的差異化投資需求增加,有助於(yu) 提升市場流動性,“增強香港作為(wei) 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互換通’和常備貨幣互換安排的啟動實施,將進一步提升兩(liang) 地金融市場的聯通效率,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ye) 務樞紐地位。”潘功勝表示,這兩(liang) 項政策措施充分體(ti) 現了中央政府對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高度重視,體(ti) 現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發展的信心和決(jue) 心。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靈桂表示,從(cong) 債(zhai) 券通到“互換通”,內(nei) 地與(yu) 香港互聯互通的渠道會(hui) 越來越多,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香港的獨特優(you) 勢和作用隻會(hui) 加強,不會(hui) 削弱,香港的明天一定會(hui) 更加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