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同源文脈相親 齊心共建人文灣區
2020年12月,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dong) 省政府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共建人文灣區。《規劃》印發以來,粵港澳三地不斷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凝聚人心,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進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
推進文化遺產(chan) 保護
粵港澳三地文脈相親(qin) 、語言相通、地緣相近,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粵港澳的文化交融也越來越深入。《規劃》落地實施過程中,三地積極推進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逐步探索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經驗共享與(yu) 互鑒,增強文化遺產(chan) 的生命力,增強文化認同。
“近年來,澳門特區不斷提升世界遺產(chan) 保護能力建設,現已完成《澳門曆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行政法規草案的編製,並將持續推進立法工作。今年,將完成澳門世界文化遺產(chan) 監測中心的建設並投入運作,依托先進的科技,收集、計算和整合世遺建築和周邊環境的變化數據,有助於(yu) 更精細化保護世遺建築。”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梁惠敏介紹,下一步,將繼續積極加強數字化技術保護,展示澳門的文化遺產(chan) ,拓展在線“雲(yun) 參觀”及線下VR、AR參觀體(ti) 驗,利用科技手段保護文化遺產(chan) ,增強澳門多元文化的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
廣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交流合作與(yu) 推廣處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加大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力度,聯合香港、澳門有關(guan) 部門和機構共同保護活化利用文化遺產(chan) ,加快建設鴉片戰爭(zheng) 海防遺址公園等一批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聯合開展跨界重大文化遺產(chan) 保護;推廣廣州永慶坊經驗,加強曆史文化街區和嶺南特色建築的挖掘利用;加強對粵劇、龍舟、醒獅、武術、涼茶等粵港澳三地共有、共享非遺項目的保護力度。
廣州歌舞劇院與(yu) 澳門美高梅酒店攜手將醒獅、南拳、舞蹈和其他文化元素結合,在中國首部以“廣東(dong) 醒獅”為(wei) 主題的大型民族舞劇《醒·獅》的基礎上合力打造《醒獅美高梅》,並在澳門美高梅劇院駐場公演。
“美高梅的代表性符號是一頭獅子,當西方的獅子遇到東(dong) 方的醒獅文化,這是中西文化的一次交流與(yu) 融合。此次與(yu) 美高梅合作,有助於(yu) 民族舞劇創新,讓民族舞劇更趨國際化。雙方攜手共同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文化,弘揚時代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廣州歌舞劇院院長,舞劇《醒·獅》《醒獅美高梅》藝術總監、總導演史前進介紹。
促進人文交流合作
粵港澳三地曆史悠久,人文薈萃,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規劃》印發以來,三地以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為(wei) 依托,促進人文交流合作,喚醒三地居民共同的文化基因,人文灣區建設初顯成效。
近年來,文化旅遊線路建設成為(wei) 促進粵港澳三地人文交流合作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截至2021年末,廣東(dong) 省共發布八大主題44條文化遺產(chan) 遊徑,並組織開展了曆史文化遊徑標牌建設和宣傳(chuan) 推廣活動。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推出兩(liang) 條文化旅遊線路,一條以文化局設於(yu) 氹仔的展館為(wei) 核心,一條以文化局大樓為(wei) 起點,串聯以澳門博物館周邊的舊城區為(wei) 核心的曆史街區,向公眾(zhong) 講述澳門的曆史文化。
廣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交流合作與(yu) 推廣處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積極完善用好粵港澳文化和旅遊合作機製,促進文化和旅遊領域宣傳(chuan) 銜接,努力推動在廣東(dong) 、香港、澳門文化和旅遊行業(ye) 網站上開展遊徑資源宣傳(chuan) 、資源點介紹等。
梁惠敏介紹,2020年澳門推出“內(nei) 港、氹仔文化深度遊”“文化導賞遊”等活動,以專(zhuan) 題導賞、環境舞蹈、戲偶、劇場等形式,在曆史文化景點向遊客講述澳門數百年中西文化和諧並蓄故事,展現澳門與(yu) 大灣區在曆史上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色。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粵港澳三地居民同飲珠江水,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近年來,粵港澳三地積極擁抱《規劃》實施等重大機遇,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yu) 祖國發展同頻共振。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特區政府將通過建立世界級的文化設施和多元文化空間,加強與(yu) 海外藝術文化機構交流,加強與(yu) 內(nei) 地的文化交流合作、培育人才等落實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建設。”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ti) 育及旅遊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未來,將加強與(yu) 內(nei) 地及海外文化藝術機構的聯係,拓展香港藝術節等藝術文化品牌內(nei) 涵。
2021年,文化和旅遊部推動國家藝術基金麵向港澳開放一般項目申報,會(hui) 同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配合國家藝術基金開展政策宣講、申報輔導、受理審核、立項評審等一係列工作。2022年3月,18個(ge) 來自港澳特區藝術機構、藝術工作者的申報項目入圍國家藝術基金(一般項目)年度資助項目名單,標誌著港澳特區被納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體(ti) 係,也意味著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文化的力量,為(wei) 大灣區發展帶來了無窮想象。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yu) 7月3日向公眾(zhong) 開放,開幕展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yu) 故宮博物院共同策展,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藏在7個(ge) 展廳中亮相,展示故宮引人入勝的曆史和文化。
香港特區政府還致力推動香港青年到內(nei) 地參與(yu) 文化及藝術交流,分別與(yu) 故宮博物院及敦煌研究院合作舉(ju) 辦“內(nei) 地專(zhuan) 題實習(xi) 計劃”,為(wei) 有興(xing) 趣投身文化藝術產(chan) 業(ye) 的香港青年提供有特色、有深度的專(zhuan) 題實習(xi) 機會(hui) 。
珠江潮湧,嶺南風勁。粵港澳三地正以大灣區為(wei) 舞台、以文化為(wei) 紐帶,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wei) 大榮光,人文灣區奮進建設正當時。(楊麗(li) 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