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連續3天開展30億元逆回購操作 釋放什麽信號?
央行連續3天 開展30億(yi) 元逆回購操作
專(zhuan) 家稱貨幣政策取向未發生變化
本報記者 劉 琪
在7月1日開展100億(yi) 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後,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並未延續以往100億(yi) 元滾動投放節奏,而是連續3個(ge) 工作日(7月4日至7月6日)開展30億(yi) 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這也是自2021年1月27日以來最低逆回購操作規模。同時,鑒於(yu) 7月1日至7月6日共有3700億(yi) 元逆回購到期,故截至7月6日,央行月初累計實現淨回籠3510億(yi) 元。
對此,債(zhai) 市反應強烈。7月4日,國債(zhai) 期貨全線收跌,其中10年期國債(zhai) 期貨主力合約(T2209)下跌0.24%,5年期國債(zhai) 期貨主力合約(TF2209)下跌0.27%;現券收益率則多數上行,其中10年期國債(zhai) 活躍券上行2.25個(ge) 基點,至2.8475%。
在分析人士看來,央行連續開展30億(yi) 元逆回購操作規模,並不意味著流動性會(hui) 趨勢性收緊,對於(yu) 流動性應更多關(guan) 注“價(jia) ”而非“量”的變化。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wei) ,不應過度關(guan) 注央行操作規模,而更應關(guan) 注利率水平,即“價(jia) ”比“量”的信號意義(yi) 更重要。當前DR007(銀行間存款類金融機構以利率債(zhai) 為(wei) 質押的7天期回購利率)水平遠低於(yu) 7天期逆回購利率,這表明市場流動性充裕,央行貨幣政策依然穩健,取向沒有發生變化。
據東(dong) 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7月6日15時,DR007加權平均利率為(wei) 1.5685%,其近5日加權平均利率為(wei) 1.6877%,均顯著低於(yu) 當前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2.1%)。
“當前經濟處於(yu) 複蘇過程中,但動能偏弱,因此還沒有必要大幅收緊流動性。此外,這釋放出央行‘不搞大水漫灌’的信號。”伍超明補充。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wei)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重點在“價(jia) ”不在“量”,操作規模較小的核心原因是季初銀行間體(ti) 係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缺口和流動性需求不大,並不代表央行收緊流動性。
實際上,央行早在2021年第一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就指出,“市場在觀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時,應重點關(guan) 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場基準利率在一段時間內(nei) 的運行情況,而不應過度關(guan) 注央行操作數量,避免對貨幣政策取向產(chan) 生過分解讀”。
另據反映銀行間貨幣市場資金麵鬆緊程度的CFETS-NEX人民幣資金麵情緒指數(指數從(cong) 0至100緊張度遞增,50為(wei) 均衡,超過50即反映資金緊張)顯示,該指數在6月30日16時升至65,為(wei) 6月份最高水平,7月1日8時45分回落至50,隨後絕大多數時點均處於(yu) 50以下,反映出銀行間貨幣市場資金麵半年末緊張狀態在7月初出現緩和。
在李超看來,當前貨幣政策仍以穩增長保就業(ye) 為(wei) 首要目標,維持穩健略寬鬆的政策基調,核心仍在寬信用。
伍超明認為(wei) ,下半年貨幣政策需要在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和穩匯率多重目標中取得平衡,預計總基調將維持穩健偏鬆,核心聚焦寬信用,重點通過結構性政策工具加力、穩住房地產(chan) 融資和配合財政發力等來支持信用擴張。(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