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更加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製度——全麵深化政法改革成效綜述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題:建設更加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hui) 主義(yi) 司法製度——全麵深化政法改革成效綜述
新華社記者劉奕湛
重構權力配置和運行機製、進一步健全訴訟製度機製、完善便民利民改革舉(ju) 措……近年來,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hui) 主義(yi) 司法製度加快建設,一係列具有標誌性的政法改革成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強化辦案責任加強製約監督,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一直以來,政法機關(guan) 扭住司法責任製改革這個(ge) “牛鼻子”,持續健全執法司法製約監督體(ti) 係,加快構建權責一致的執法司法權力運行新機製。
為(wei) 了解決(jue) 原來辦案要層層報批、責任不清的問題,實行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和司法責任製。“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誰辦案誰負責、誰決(jue) 定誰負責”的辦案責任製,大大強化了辦案人員的責任。
人民法院全麵推行法官員額製,從(cong) 原有21萬(wan) 餘(yu) 名審判人員當中,嚴(yan) 格遴選12.8萬(wan) 餘(yu) 名員額法官,同時為(wei) 法官配備一定數量的輔助人員,讓法官聚焦審判核心事務,其他事務性工作交由輔助人員辦理,各類人員各歸其位、各盡其責。
政法機關(guan) 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執法司法權製約監督機製。巡回檢察是檢察機關(guan) 對刑罰執行工作進行監督的重大創新。
長期以來,檢察機關(guan) 對監獄、看守所監督主要依據設置的駐監、駐所檢察室進行監督。駐監、駐所的人員相對固定,熟人社會(hui) 、“因熟生懶”、不願監督的問題時有發生。
2019年以來,監獄巡回檢察在試點基礎上全麵鋪開,截至2021年底,全國開展巡回檢察總共4000餘(yu) 次,發現監獄執法、管理等工作中的問題3.2萬(wan) 餘(yu) 個(ge) ,通過提出檢察建議、糾正違法意見等方式,糾正問題2.6萬(wan) 餘(yu) 個(ge) 。
管住枉法的權力,斬斷尋租的黑手。
為(wei) 了防止執法司法活動受到幹擾和影響,把權力關(guan) 進製度的籠子,防止幹預司法的製度建立並逐步完善。對領導幹部和司法機關(guan) 內(nei) 部人員過問案件的,一律記錄、全程留痕、定期通報、嚴(yan) 肅追責。
健全製約監督製度機製、完善責任體(ti) 係的舉(ju) 措不止於(yu) 此。改革司法人員職業(ye) 保障和人、財、物管理體(ti) 製製度;改革政法機構職能設置;檢察機關(guan) 加強法律監督;擴大人民陪審員參與(yu) 審判案件範圍;暢通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監督執法司法活動渠道;依法公開執法司法依據、過程、結果……一項項紮實的改革舉(ju) 措,讓公平正義(yi) 以人民群眾(zhong) 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健全訴訟製度機製,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公正與(yu) 效率相統一
目前,全國法院受理的案件數已經由2012年的1300萬(wan) 餘(yu) 件增長到去年的3300萬(wan) 餘(yu) 件。
麵對案件數量大幅增長,如何提升辦案質效?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先後開展了刑事訴訟認罪認罰從(cong) 寬製度改革試點、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推動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通過科學優(you) 化司法資源配置,實現了簡案快審、繁案精審,使得當事人合法權益得到高效便捷的實現,辦案質效也大大提升。
針對一些社會(hui) 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得不到及時保護的情況,檢察機關(guan) 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chan) 保護、食品藥品安全、英烈保護等領域提起公益訴訟,督促恢複生態、製裁假冒偽(wei) 劣、挽回國家損失,積極維護社會(hui) 公共利益。
數據顯示,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底,全國檢察機關(guan) 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67萬(wan) 餘(yu) 件,其中民事公益訴訟5.8萬(wan) 件,行政公益訴訟61.4萬(wan) 件。共督促恢複被毀損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約786萬(wan) 畝(mu) ,回收和清理各類垃圾、固體(ti) 廢物4584萬(wan) 餘(yu) 噸,追償(chang) 修複生態、治理環境費用93.5億(yi) 元;督促查處、回收假冒偽(wei) 劣食品約182萬(wan) 千克,查處、回收假藥和走私藥品約6萬(wan) 千克。
“立案難”曾是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之一。2015年,人民法院改立案審查製為(wei) 立案登記製,大大降低了立案門檻。據初步統計,全國法院目前能夠做到超過95.7%的案件當場立案,長期困擾群眾(zhong) 的“立案難”問題已經解決(jue) 。
2016年至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力開展基本解決(jue) “執行難”攻堅行動,針對執行工作查人找物難,建成了網絡查控係統,實現了精準在線查人找物,完善聯合懲戒體(ti) 係,公布失信被執行人的信息,限製高消費,倒逼其自動履行。
完善便民利民改革舉(ju) 措,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
辦出境遊手續要“證明你媽是你媽”,兌(dui) 換破損鈔票要證明“非被人為(wei) 故意破壞”……曾經的這些“奇葩證明”是否讓你“跑斷腿”“磨破嘴”?
從(cong) 方便自己“要證明”,到方便群眾(zhong) “減證明”,持續開展的“減證便民”行動,組織清理各類“證明事項”13000多項。
不斷完善的便民利民改革舉(ju) 措,讓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公安機關(guan)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推出了一大批便民利企政策措施。
今年4月1日,公安部新製定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wei) 記分管理辦法》和新修訂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實施,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全國“一證通考”、新增輕型牽引掛車準駕車型(C6)等6項便民利企新措施精準落地。
實施首日,25萬(wan) 人次按照新的記分管理製度處理交通違法。群眾(zhong) 普遍反映新的記分製度堅持寬嚴(yan) 相濟、教育和處罰相結合,體(ti) 現了人性化執法。
一組組數據,讓人們(men) 直接觸摸政法改革帶來的“獲得感”:
——人民法院健全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jue) 和訴訟服務體(ti) 係,積極參與(yu) 訴源治理,2021年,在線調解糾紛1084萬(wan) 件,訴前調解成功610.7萬(wan) 件,同比增長43.9%。
——公益訴訟檢察辦案量逐年上升,2021年,立案辦理公益訴訟16.9萬(wan) 件,比2018年上升50%。
——公安機關(guan) 全麵推行車駕管業(ye) 務“一窗辦”“自助辦”和購車、選號、登記“一站式”服務,補換領駕駛證等業(ye) 務10分鍾內(nei) 即可辦結。
——司法部今年2月建成並正式向社會(hui) 開放全國律師執業(ye) 誠信信息公示平台,運行半年來,共有152萬(wan) 人次網民登錄,瀏覽頁麵1350萬(wan) 次,被廣大網民稱為(wei) 當事人找靠譜、優(you) 質律師的“神器”。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
人們(men) 堅信,麵對新時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全麵深化政法改革正走深走實,為(wei) 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奠定堅實的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