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應用場景日趨多元化 預計今年產業規模逾2萬億元
基於(yu) 物聯融合的汽車智能製造、智慧物聯網體(ti) 育公園、智慧礦山物聯網應用示範……近日,工信部公布《2021年物聯網示範項目名單》,179個(ge) 項目入選,引發業(ye) 界關(guan) 注。從(cong) 智慧城市到數字鄉(xiang) 村,從(cong) 智能交通到智慧文旅,物聯網應用場景日趨多元化,滲透生產(chan) 生活方方麵麵,進一步推動“萬(wan) 物互聯”。
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種植撐起“智慧傘(san) ”
在陝西寶雞勝利現代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一塊大屏幕展示著食用菌種植物聯網頻道。通過大棚中安裝的太陽能驅動傳(chuan) 感器,可一手掌握種植基地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隨時通過電腦或手機端進行遠程操作;產(chan) 量分布子係統則能預測未來6個(ge) 月全國各地不同種類食用菌的產(chan) 量;切換至價(jia) 格分布係統,不同地區同一種類食用菌銷售價(jia) 格就會(hui) 呈現在眼前……
“物聯網係統為(wei) 食用菌種植撐起一把‘智慧傘(san) ’,不僅(jin) 能實現田間農(nong) 事操作方案智能化,還能幫助農(nong) 戶根據市場導向及時調整生產(chan) 方向。”寶雞勝利現代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日常生活中,物聯網應用場景比比皆是:便利店無需人工售貨,用戶掃碼開門、自行選購,關(guan) 門後係統便可自動識別所選商品,完成扣款結算;各類家居電器安裝智能網聯芯片,實現真正的“人機交互”,帶來更好的使用體(ti) 驗;在醫院,通過物聯網技術進行遠程手術、遠程救治,大大提高救治效率;高速路口,攝像頭自動識別車牌信息,根據路徑進行收費,提高運行效率、縮短車輛等候時間……
記者了解到,物聯網以感知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為(wei) 主要手段,實現人、機、物的泛在連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傳(chuan) 輸、信息處理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隨著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步伐加快,物聯網在生產(chan) 生活各個(ge) 領域展現出顯著的行業(ye) 賦能作用。
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hui) 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中國物聯網產(chan) 業(ye) 規模已突破1.7萬(wan) 億(yi) 元,預計2022年物聯網產(chan) 業(ye) 規模將超過2萬(wan) 億(yi) 元。預計2025年,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80.1億(yi) 。
專(zhuan) 家認為(wei) ,物聯網已進入場景落地階段。目前,物聯網廣泛應用於(yu) 工程機械、航天製造等傳(chuan) 統行業(ye) ,搭載了物聯網傳(chuan) 感器的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慧醫療、車聯網、災害預警係統等應用開始進入日常生活。
公交車變身城市“巡檢員”
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街頭,行駛的公交車周身安裝了多個(ge) 攝像頭。這些攝像頭通過車載傳(chuan) 感、微機站等軟硬件係統設備,實時采集公交車內(nei) 外部狀況,並將這些信息在中國移動浙江公司打造的“5G+雲(yun) 網融合城市公交感知係統”上呈現。公交車變身為(wei) 城市的“巡檢員”。
據悉,“5G+雲(yun) 網融合城市公交感知係統”融合了物聯網、5G通信、AI識別、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將城市信息通過5G專(zhuan) 網傳(chuan) 輸到雲(yun) 端部署大數據平台匯總、運算,實現對多範圍、多領域城市事件的實時感知,形成全縣域、全時空、全流程的城市智慧治理模式。
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快融合滲透。防疫期間,利用以物聯網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采用無接觸體(ti) 溫檢測、人臉識別、健康碼等手段,極大減少了監管成本和安全風險。
在工信部公布的《2021年物聯網示範項目名單》中,有42個(ge) 項目在物聯網領域取得了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或在物聯網與(yu) 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麵進行了技術融合創新。其中,5G的融合應用成為(wei) 一大亮點。例如,基於(yu) 5G+AI的車路協同技術研究及驗證、麵向工業(ye) 多場景5G適配智能網關(guan) 研發與(yu) 應用、基於(yu) 5G+北鬥的高精度定位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應用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wei) ,5G時代開拓了物聯網發展的新空間,推動物聯網向寬帶大連接智聯網發展,並內(nei) 置物聯網安全機理,提升了物聯網的應用價(jia) 值。
產(chan) 業(ye) 發展迎來黃金期
2021年9月,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在國內(nei) 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推動10家物聯網企業(ye) 成長為(wei) 產(chan) 值過百億(yi) 元的龍頭企業(ye) ,物聯網連接數突破20億(yi) 。專(zhuan) 家指出,在政策支持、市場需求釋放和資本助力等多重因素驅動下,中國物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將迎來黃金期。
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hui) 的分析,中國物聯網發展也麵臨(lin) 碎片化問題、安全問題和高成本問題等。此外,物聯網與(yu) 5G、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等新興(xing) 技術融合也麵臨(lin) 挑戰。工信部相關(guan) 負責人還表示,中國物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仍存在一些需要持續推進解決(jue) 的問題,如關(guan) 鍵核心技術有短板、產(chan) 業(ye) 生態不夠健全、規模化應用不足、支撐體(ti) 係難以滿足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等。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推動物聯網技術更好賦能生產(chan) 生活,應著重做好三方麵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物聯網標準體(ti) 係,並積極參與(yu) 物聯網國際標準製定,提升在物聯網產(chan) 業(ye) 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二是構建物聯網安全體(ti) 係,完善物聯網信息安全政策法規,加快物聯網安全技術開發與(yu) 防範技術研究;三是打造更多物聯網典型應用場景,培育一批基於(yu) 物聯網的新業(ye) 態新模式,推動物聯網技術、產(chan) 品、模式的整合落地。
“在新一代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版圖中,以移動駕駛和分布式係統為(wei) 代表的應用場景,對信息節點吞吐量和雲(yun) 端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5G基礎上進行基礎電信網絡更新換代、加強新一代移動基礎設施建設是必由之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陳佳分析,物聯網海量應用場景研發離不開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人才,應做好物聯網人才儲(chu) 備工作。同時,技術監管部門要嚴(yan) 防溢出風險,做好風險防範的長效機製建設。(記者 李嘉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